法学案件教学解析

时间:2022-04-29 04:10:00

导语:法学案件教学解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法学案件教学解析

摘要法学案例教学课程设置是我国高校法学实践教育的必然趋势,它是全面综合提高法科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为此提出相应建议:将该课程正式纳入法学教学主干课程计划内;认真抓好案例教材编纂工作;将案例教学班级细化,实行小班制;组织管理案例教学课堂秩序;确定案例教学课学生考核制度;规范案例教学主持教师选定及要求,等等。

关键词案例教学;课程;法学教学;实践教育。

近几年,我国不少著名高校法学实践教育进行重大的改革尝试,引进西方国家法学教育中的“诊所式教学方法”,极大地推动我国法学实践教学,同时对如何完善法学案例教学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法律诊所式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法学院普遍兴起的一种法律实践性课程,其要点在于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通过诊所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与法律实际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法律实际能力,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深入理解,缩小学院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意识观念及能力。“法律诊所式教学法”已被西方国家公认为法学实践教学最佳途径之一,国内也有不少高校正商讨如何组织实施。这种西方舶来品虽具有不适应症,但它昭示着法学开展实践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设置法学案例教学课程,正是此趋势的要求所在。案例教学的开设是为我们全面推进“法律诊所式育”进行有效的筹备,也是当今高校培养法学人才的急需。

设置法学案例教学课程,是指在现行的法学教学计划中单列一门课程,它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强调从司法案例实践中进行理论概括,形成概念、原理、原则、法律条文,从而提高学生对法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专门开设“法学案例教学”课程,可以让学生从接案(立案)角度,全面分析该案例的案情、案件(情)定性、归类识别、分析及思考的角度等内容,是一种纯粹实践性接触案情并进行理论分析的“模拟实践”课程。案例教学课程是一门法学综合性的实践性教学的法学课程,涉及国内法、国际法、法理学、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刑法和诉讼法、物证技术等法学内容的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深法学主干课程知识功底,还要求学生有一定案情分析认识的综合能力,同时还要求法科大学生表现出应有的法律思维、逻辑等方面的表达能力,能说善道。它是法科大学生毕业前综合运用法律专业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次综合法学学科内容合成演练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它既不同于理论法学和实务法学的课程教学,也不同于“法律诊所式教学”,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交叉性课程。因为它是将理论法学、实务法学知识综合并在校内课堂及校内教师指导主持下完成的校内课程,而“法律诊所式教学”则是将理论法学和实务法学知识综合运用,并在校外各个法律诊所或法学实践基地,由校外或校内相关导师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性课程,往往以完成某一个完整或部分法律事务活动为内容的课程。

现根据我国高校法学实践教育趋势需要,就如何开设法学案例教学课程,提出以下建议:

1.将案例教学课程正式纳入法学教学主干课程计划内。1996年教育部审定法学本科教学计划时,未设置案例教学课。尽管各法学学科课程讲授中也讲案例,但实际上只是各课程讲授中要求不断穿插些与本课程相关的案例,这种教法其实并不是案例教学,而是例证法,真正的案例教学课程应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是接受法学知识教育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开设的课程,它要求必须已将法学主干课程学完。其教学计划的编制应涉及案例教学的目的、内容、要求,建议教育部重新审定法学本科教学计划,增加案例教学课程,设为主干必修课之一,课程学时数可设为68课时。我校近几年才开设这门课程,课程设置仍属于选修课,但学生选修率均超过90%以上,该课设置时间一般最好是安排在大四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即安排在到司法实践部门实习前后。

2.认真抓好法学案例教学课程教材的编纂工作。我国高校开设法学案例教学课程的高校不多,不少高校也是近几年才开设的。各高校普遍反映较集中的问题是案例教学教材不易编写,多数都由主持案例教学的老师自编,且任意性极强,收集相关资料也不周全。尽管也有不少案例集出版发行,但这些案例集往往都已将案情归纳陈述,并非是案件的“原材料”,这极不利于学生自己从案件原情(即原材料)提出案情事实,判断原、被告及有关主体提出的有关证据及事实认定。这些案例集极不适宜案例教学课程需要,案例教学所需的教材(案源)应尽可能是原汁原味的,如涉及具体原件或复印件,即起诉状、答辩状、有关证据、资料,甚至是物证资料的复印等,尽可能实现案件卷宗的全部复印件。如此编纂案例教学教材,能让学生尽量归纳原始性的案情。学生通过接触原始的案卷,要求学生总结案情,自己独立分析案件。这给案例教学教材的编纂增加了许多难度,也很难制作一套统一的系统的案例教材。依笔者之见,制作和编纂案例教学教材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结合海南本地各级人民法院已审定的案件进行制作。依一定特征及要求,将海南本地各级法院一些较具有综合知识的案卷全套地复制收集,并依不同要求制作成教材。讲授时提醒学生注意不同诉讼主体的主张及陈述的事实、证据的,并在教材中适当指明各主体的诉讼任务、诉讼活动的重点及对策,让学生能直观感性地了解掌握并分析各具体的问题及对策;另一方面从最高人民法院每年所公告并推荐的案例中收集。这类案例往往具有某一法学领域中最典型、影响较大或较为系统法学知识的特征,收集此类案例编入教材,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较早地掌握司法实践活动最前沿最有影响活动的司法实例。由于案例教学所需的案例材料不少是直接源于法院内部,若将其编纂出版有许多不便之处,编纂时先暂作为内部教材之用,因而案例教学教材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可变性,这也增加了组织编纂的难度。

3.将案例教学的班级细化,实行小班制。目前许多高校法学专业班级学生人数相对较多,一般在150~200人之间,这么大的班级难以组织案例教学,既不利于教师对学生案例分析指导评判,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案例教学的效果不易实现。现在要组织案例教学课,首先必须将学生班级人数细化,即将每年级各班人数控制在30人以下,分成5个小班,配备5~6名教师主持案例教学,每位教师对每班进行轮流主持指导,时间为3~4周。每班进行案例分析时,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发言2~3分钟。课时及上课时间安排上也需慎重考虑,课时可否设置为每周4课时,4学分,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案例教学课涉及法科大学生四年专业知识学习运用,其涉及内容广而全,是法科学生毕业前学习的最后冲刺,也是综合检验法科学生掌握法科知识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若课时太少,不易开展案例教学,学生也不会重视。在上课时间安排上,也适当注意本课程特色,即由于案例教学具有互动性、广泛性、参与性、活跃性、争议性等,教学时间弹性较大,可能拖堂,因而尽可能安排在下午或在晚上时间进行。

4.组织管理案例教学的课堂秩序。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灌输式讲授,主持案例教学的教师并不主讲,而是扮演主持点评角色,因而课堂设置布置也该作适当调整,即不专门设讲台,而是设椭圆形会议桌或将学生座位适当分成圆桌型,让师生围着圆桌而平等就“坐”,并就案例发表不同意见主张,老师主持指导,适时评判并记录成绩。老师组织案例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位同学都有2~3分钟发言时间,案例材料必须在课前一周发放给学生,并提出案例讨论分析方向、计划、要点,适时引导学生。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可以有意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发言小组,扮演不同角度,如站在原告、被告、第三人及其人等角度发表不同主张及意见,并在老师主持下允许“当事人”进行对抗性的争论。老师组织讨论时,应时时明确或提示相关的主题问题,既要让学生能充分发表意见,又要控制学生言谈内容观点,不能太远离案情焦点。分析案例时,更要注意面广的法律知识,不能限于某一部门法学范畴,主持案例教学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元化思考引用法律知识。

5.确定案例教学课学生成绩的考核制度。案例教学课程考核与一般课程考核有很大的差异,其考核内容主要是围绕学生四年所掌握法学知识水平运用能力,诸如案例分析能力、法律知识面、即席表述能力、对不同主张意见的反驳应急(诉)的思维逻辑等方面能力。这些能力的考核如果仅通过传统考核方式(如书面考试考查)进行是不全面的,因为案例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有个即席表达的机会,其考核评判依据源于案例教学的课堂表现,这决定考核更注重于学生案例教学课堂的发挥,主持案例教学的老师尤其注意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如法律知识面所表述的观点是否有法律依据、法律思维分析能力、参与讨论的态度如何、课堂纪律性、综合能力表现状况等等。案例讨论及评判标准要注意体现多元化,有些案例本身就难以有统一答案标准,不能把所谓“参考答案”,甚至是法官制作的判决书当作案例讨论唯一评判标准,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创新。教师考核学生时,更多着重关注学生思维推理过程、及其分析主张的可行性、论据充分与否等。

6.选定主持案例教学的教师及确定案例教学的要求。案例教学不是一般理论课讲授,它不要求系统地介绍某课程内容,而是在于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全部法学知识集于一案的剖析。这要求主持案例教学的老师,不仅具有案例所涉及的法学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主持的教师要有实践经验,可以从一些实务部门聘请实务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主持教师。主持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有相应教学要求,主持案例教学全过程,诸如案例选定、材料取合、讨论提纲、分析方向、点评学生发言要点、老师主旨评价讨论。主持教师在案例讨论中听尽学生发言,适时纪要评价并作评分依据之一。教师作主旨评价讨论总结应在课内最后15分钟,不宜占学生太多的时间。对主持教师适当分类,如刑事类、民事类、行政类等,其所主持讨论的案例也相对分类。主持教师要从宏观角度调控案例讨论现场,把握案例的讨论主题,切忌让学生离题太远。

7.适时运用多媒体方式介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中涉及案情介绍,有时若以传统方式介绍案情,口述或复印案卷,虽可达到直观效果,但过于耗费材料及时间,若采用各种视听材料、照片、幻灯、录像等演示手段,制作成多媒体形式,则可以提高案情介绍效果,将案例讨论课搞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及效果,诸如不少电视媒体已制作法制专栏,其在叙述案情方面具有很独特的表述。在主持案例教学时,电视媒体中有关案情叙事部分,可以先播放,待学生讨论完毕后,再续播电视媒体有关案件评判说法及点评内容,老师最终作学生意见小结并谈自己的不同看法。在使用多媒体介绍案情时,注意控制时间,每节课不能超过15分钟,以确保学生思考及讨论发言的时间。

8.案例教学课切忌事项。案例教学课要着重体现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鼓励满言堂,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切忌老师“一言堂”;案例选取要具有典型性、专业性、疑难性、综合性,实现案例精品化,能诱发学生多元思考,循循善诱,发表创新观点,切忌案例选取过于简单化;案例教学实行课堂“自由言”学生敢说多言,无拘无束,答案本身就在于学生言之有理,切忌案例讨论实行答案标准化、统一化;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增强学生案例讨论的表现欲望,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这要求案例课班级必须细小化,班级人数越小,讨论效果相对会越好,切忌案例课实行大班合班制等等。

案例教学课程无论是在设置上,还是在具体的实施中,都还是属于新的教学研究领域,它对提升法学知识实用性很有意义,是全面综合提高法科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如何开设这门课程及组织实施,发挥该课程的作用效果等等问题,仍有待于我们不断进行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