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债权人代位权研究管理论文

时间:2022-06-08 03:28:00

导语:合同法债权人代位权研究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合同法债权人代位权研究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

债权人的代位权是债的保全制度的一种,为债权人提供了更周密细致的保护,确立了我国民法上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填补了我国法律漏洞。本文简要分析了合同法债权人代位权。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作用及其法律特征;第二部分分析了债权人代位权的目的、内容,债的保全是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根本目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作为债的保全制度是民事责任制度的继续和补充;第三部分分析了债权人代位权的构成要件,债权的合法、有效存在是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前提和基础;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代位权的效力。代位权规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三角债”问题,但该规定最终能否实现这一立法目的,有赖于对它作正确的解释和适用,需要吸收、借鉴国外判例学说的先进经验,并借助我们的司法实践以充实法律生命。

关键词:合同法债债权人代位权

债权人的代位权是债的保全制度的一种。债的保全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因债务人财产的不当减少而致使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受到不当损害,确保债务得以清偿,责任得以承担。

我国《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的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此条规定为债权人提供了更周密细致的保护,确立了我国民法上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填补了我国法律漏洞。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合同法解释》)。更进一步对债权人的代位权制度做出了详尽的解释,确立了我国的债的保全制度。该制度的确立是对债的相对性规则的突破,是债的对外效力的体现,也是保护债权人利益的重要规则和制度。债的保全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使其与债的担保制度及违约责任制度一起共同构成了保护债权人债权的三角架。

一、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作用及其法律特征

〈一〉概念

所谓债权人代位权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尚未完全履行之前,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并对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构成妨害之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的权利。

〈二〉作用

根据合同之债一般原则的要求,债务人在订立合同时应以其全部财产成立一般担保,保证合同的履行;因此在合同成立后,债务人的财产就成为担保债权实现的责任财产,当债务人处分其作为责任财产的财产利益时,必须受保护债权的法律的约束,所以,当债务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消极管理责任财产削弱自己的资信状况,并有危及债权实现的预料时,债权人可以依法代债务人之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以充实债务人的资产,保障合同债权的实现。同时,由于代位权没有赋予债权人对第三人财产的直接支配权,而是仅授权债权人暂时代替债务人的地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因此债权人在向第三人行使债务人对其所享有的权利时,不存在扩大债权效力范围,侵害无关第三人利益的问题。

〈三〉法律特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债权人的代位权法律特征如下:

1、债权人代位权是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即债务人的债务人)的到期债权的权利,它不是权。

2、代位权是债权人的法定权利,它的产生、行使条件和程序都是源于法律的规定。代位权是因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合同关系的存在,由法律赋予债权人的特定的用以保护其债权实现的权利,这一权利与合同的生效同时产生,而不管当事人在合同中是否有代位权的明确约定。

3、代位权主要是针对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的消极行为。如果债务人以作为的方

式处分其财产,则债权人可以通过行使撤消权,保护自己的债权。

4、代位权并非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的请求权,其在债务人的履行期到来之前

也可以为保全债务人的责任财产而行使。由于代位权行使会使债务人与第三人的法律关系变更,而这种变更的基础在于债务人的债权。因此代位权又不是固有意义上的形成权,而是一种从属于债权的特别权利。属于广义上的形成权。

二、债权人代位权的目的、内容

〈一〉设立债权人代位权的目的

债的保全是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根本目的。

在民法理论中,民事责任制度一直是保证债权实现的最重要的手段,然而民事责任制度尚不能独立完成担保债权的重任。民事责任的承担需要有债务人偿债资力为基础。如果债务人以积极甚至以消极的方式处分自己的财产,从而减弱或丧失其偿债能力。如果法律对此无能为力,民事责任制度的功能将严重受损。

可见,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作为债的保全制度是民事责任制度的继续和补充。它与债的担保制度(狭义)、民事责任制度共同构成完整的债权保障体系,显然,通过保全债权进而维护交易安全是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债权人代位权的内容

就代位权的行使而言,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代位权行使的主体是债权人。只要债权人代位条件成立,债权人就可以行使代位

权。如果一个债权人已就某项债权行使了代位权,其他债权人就不得就该项权利再行使代位权。

2、债权人需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代位权,而不是以债务人的名义来行使。与民法上的

不同,民法上的权是指以被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而后果归于被人的法律制度。

3、债权人必须通过向法院请求来行使代位权。即通过诉讼程序,甚至包括国际仲裁和国内仲裁程序。

4、代位权行使的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但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由于债权

人行使代位权的目的是保全全部债权人的债权。故其行使的范围不限于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的债权,还包括其他债权人的到期债权。

5、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债权人之所以行使代位权是因为债

务人怠于行使债权,进而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只有让债务人承担必要的费用才能体现公平原则。

三、债权人代位权的构成要件

《合同法解释》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条对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要件作了明确规定,现分述如下:

〈一〉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必须合法、确定

有效的合同关系的存在是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合同不成立,被确认无效或被撤消等,则合同之债自始即不存在,债权也不存在,因而债权人也就不可能行使代位权。

由于债权人的代位权是基于债权人债权的保全权能而产生的一项从权利,所以债权的合法、有效存在是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存在,债权被撤销或非法,债权人均不存在代位权。这里的“合法“是显而易见的合法,是人民法院受理起诉时的判断,而不是经过严格的审判程序之后的最终定性。

这里规定的“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其含义还应当包括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也必须是合法的。否则,即使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存在,因债务人对他人没有合法存在的权利,债权人的代位权也就没有行使的对象。

同时,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还必须是没有行使处分权的。如果次债务人已将所欠之债清偿,则不存在行使代位权问题,债务人处分对次债务人的债权如果侵犯了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但不能再行使代位权。

〈二〉债务人须迟延履行到期债务且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

《合同法解释》第十三条,此要件作了详尽的规定:“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的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又不以诉讼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次债务人主张期享有的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致使债权人的到期债权未能实现。”

1、债务人须迟延履行债务且怠于行使到期债权。

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债权必须到期,债权人才能向次债务人行使代位权。同时,债务人对次债务人享有的债权也必须到期,债权人才能向次债务人行使代位权。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是指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和债权人接受债务人履行的时间。债务的清偿一般都有明确的约定。《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债的主体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履行债务和接受履行。对次债务人来说,如果其债务不到履行期限而被第三人行使代位权,容易导致因次债务人没有足够的责任财产来履行债务而制造新的不公平,损害了债务人期限利益。如果那样将制造人为的混乱,有碍法律建立正常社会秩序的目的,在一般情况下,未到期的债权即使其直接债权人也不能主张权利,债权人更无权要求次债务人偿还债务。

考察履行期限是否届满,应当依照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对履行期限的约定来确定;若未对履行期限做出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四项作了明确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也就是以债务人向次债务人提出履行要求中所确定的履行期限为届满的期限,自此时开始视为债务人的债权已到履行期限,债权人可以行使代位权。

2、“怠于行使”表现为既不履行又不以诉讼方式或仲裁方式向次债务人主张权利。

怠于行使权利,是说行使并能行使而不行使,且“不行使权利”,表现为债务人能够通过诉讼或仲裁的方式向其债务人主张权利,但一直未向其主张权利,它主观上表现为故意或放纵。少数债务人是故意让自己的债权灭失,抱着一种宁肯让与第三人也不让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心态,而部分债务人则是抱着懒洋洋无所谓的态度,还有一部份债务人是碍于与次债务人的业务或其他关系,而不愿或没能采取诉讼或仲裁行为向次债务人主张权利。这就势必导致债权人无法从债务人那里实现债权,直接影响债权人的利益。在这里,是否“怠于行使”是从客观上预以判断,债务人主观上有无过错在所不问,债权人是否曾经以其他方式催告债务人行使其权利与否,亦不过问。《合同法解释》的这种规定,为判断是否构成怠于行使确立了一种客观而又明确的标准,有利于从根本上防止债务人及次债务人以种种借口否认怠于行使的事实,从而保证债权人权利的实现。

3、到期债权应具有金钱给付内容。

从民法传统理论和民法实践角度,一般认为代位权的客体并非仅限于合同上的债权,还包括债务人享有的其他权利和诉权,如基于无因管理或不当得利而生之偿还或返还请求权,物权及物上请求权对重大误解等民事行为的变更权或撤销权,合同解除权、违约或侵害财产损害请求权,但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从《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来看,我国合同法基本上采用了以上观点及做法。但《合同法解释》第十三条显然对此作了限制解释,将可以代位权的客体限定为“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这种规定,不仅将以劳务为标的债权或者不作为债权排除在代位权的客体之外,而且将那些非以金钱给付为标的债权也排除在外。这种规定,有利于减少诉讼的繁琐与麻烦,增加了代位诉讼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

〈三〉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的行为须对债权人的到期债权造成损害

代位权是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为保全债权而行使的一种权利。但如果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并不妨碍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即对债权没有造成损害,债权人就没有行使代位权保全债权的必要。根据《合同法解释》第十三条的规定,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是指“致使债权人的到期债权未能实现”。因此,只有在债务人自身无能力清偿债务且又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使其作为债的一般担保的财产减少,债权人之债权面临不能实现的危险即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时,债权人才能行使代位权。

〈四〉代位权的客体非专属债务人自身的债权

代位权以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为客体,因此代位权的发生当然以债务人现实的权利存在为前提,这就要求不仅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债权,而且必须是到期债权,否则所谓代位权也就无以确立。

另外,从理论上分析,代位权的行使,有因法律特别规定或因代位权性质或债权性质而受限制而不得行使的情形如下:

1、对债务人的期待权不能行使代位权。

依据我国《合同法》之规定,可行使代位权的债权,必须是债务人现有的债权。债务人的期待权或取得权利的权能如对要约的承诺,均不能代位行使。

2、对债务人的专属权不能代位行使。

债务人基于亲属关系,身份关系的债权,如基于抚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债务人以人格、精神利益为基础的权利,如因生命、健康、名誉、自由等受侵害而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以上权利不能代位行使。

3、对法律禁止扣押的权利不得行使代位权。如劳动报酬、养老金、退休金、救济金、

抚恤金等的请求权。禁止让与之权利不得代位行使。

不得让与的权利大致有:依权利性质不得让与、以公益理由不得让与、以当事人特别约定不得让与。对前两项债权人不能代位行使,后一项不妨碍行使代位权。

如上所述,代位权之客体及债务人现有的财产权即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对于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债权人并无代位权。对此《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合同法解释》第十一条第四项作了规定,《合同法解释》第十二条又作了进一步明确,即基于抚养关系,扶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这些权利,往往是与债务人的人格权、身份权相关的债权,这些权利与债务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离,故对这些债权不能由债权人行使代位权。

四、代位权的效力

债权人代位权的效力,及于债权人、债务人、次债务人。

〈一〉对于债权人的效力

债权人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其目的在于保全自己的债权,代位权的行使对债权人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债权人以诉讼方式行使代位权,次债务人应向谁清偿债务,即债权人可否直接受领代位权诉讼所取得的财产。《合同法解释》第二十条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

代位权是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的实体权利,行使这种权利所得利益应归属于权利的行使者-债权人。债权人只有请求次债务人直接向自己履行债务,才能使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行使代位权的主体是债权人,行使权利的内容是债务人的债权,义务主体是次债务人。由于行使债权的主体是债权人而不是债务人,受偿的主体也只能是债权人而不是债务人。同时,对债权人行使代位权范围的限制也决定了可以将所得利益归属债权人。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即不能超出债权人的债权数额。也不能超出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数额。对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权利范围做如此限制能够保证次债务人直接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做到了即保障了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又不损害次债务人的利益。行使代位权对债权人的效力还体现在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承担,从实现的债权中优先支付。

〈二〉对于债务人的效力

债权人提起代位诉讼后,对债务人产生法律效力。

首先,债权人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在人民法院认定代位权成立以前,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权利只是受限制,但并未丧失。当债权人以次债务人为被告提起代位权诉讼时,如债权人未将债务人列为第三人,债务人有权要求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并且可以对债权人的债权提出异议,经审查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债权人的起诉。

其次,在债权人开始提起代位权诉讼后,债务人以次债务人为被告提起的诉讼将受到限制:只能对超出债权人行使代位权请求数额的债权部份起诉债务人;受理债务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在代位权诉讼裁决发生法律效力以前,应当依法中止诉讼。债务人不得为妨害债权人代位行使的权利处分对次债务人的债权,即不得为抛弃、免除、让与或其他足以使代位权行使没有意义的行为。不管债务人是否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对代位权诉讼做出的裁决均对债务人有影响。

再次,当代位权成立,债权人胜诉后,债务人与债权人、次债务人的相应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将全部或部分消灭。如果债权人的债权未能全部受偿,债权人还可就剩余部分向债务人行使请求权;如果次债务人在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后尚有余额,债务人还可就余额部分向次债务人主张。

〈三〉对于次债务人的效力

对次债务人来说,债务人对其享有的权利,无论是债务人自己行使还是债权人代位行使,次债务人的法律地位和利益均无影响。因此,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一切抗辩均可向债权人主张。如:不可抗力抗辩、诉讼时效抗辩,同时履行抗辩,不安抗辩、权利瑕疵抗辩等等。但是这种抗辩应以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之前所产生为限。

如果经人民法院审理认定债权人对次债务人的代位权成立。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以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

《合同法》第七十三条关于债权人代位权规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三角债”问题,但该规定最终能否实现这一立法目的,有赖于对它作正确的解释和适用,需要吸收、借鉴国外判例学说的先进经验,并借助我们的司法实践以充实法律生命。

参考资料

(按引用先后排列)

(1)赵旭东主编《合同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10月。

(2)孙礼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立法资料选》,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12月29日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4)张文龙主编《民法债权实务研究》,汉林出版社。

(5)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