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软件学生法律意识研究
时间:2022-04-11 04:07:42
导语:社交软件学生法律意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手机已成为中职学生的必备品,特别是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承载着学生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诉求的主要途径的同时,一些不安的法律隐患也随之产生,在法治社会的大环境下,学校如何做到依法治校,规范中职学生在社交软件中的言行,刻不容缓。
关键词:社交软件;中职学生;法律意识
1法律信仰缺失
随着功利主义价值观在中职学生的传播和扩散,对钱和权的渴望已占据着大部分中职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不分是非、善恶,“我爸是李刚”这句话已成为他们信仰。在社交软件上为博取眼球,获得更多的点赞或粉丝关注,想方设法把自己打造成网络红人,很多低俗、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信息大量发出。也正是此才有了“泥鳅女”“刘宝宝”等人的出现。而这也向中职学生传授了“出名”的途径,使他们趋之若鹜。曾经在网上看到有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空间的人气,偷拍室友睡觉,甚至将别人的裸照直接上传,殊不知这已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这几年校园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大部分都是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传播,当事人之所以利用社交软件,就是因为社交软件传播速度的迅速性和传播范围的广泛性,其目的就是为了向周围的人叫嚣,自己在这个学校或区域的地位,宣誓自己的“主权”地位,殊不知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挑战法律底线的叫嚣,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自身法律知识淡薄
随着高校的扩招,使中职学生的招生面临严重问题,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降低自己的门槛,使得一些综合素质较低下、文化水平不高的学生涌入中职,导致中职学校生源的整体质量偏低。特别是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缺乏辨别能力,行为易受他人影响或煽动,看待事物感性而理性,现象而不本质,冲动而不冷静。一些网络操手,利用社交软件扭曲报道社会动乱事件、自然灾害事件,中职学生也盲目地跟风转发,无意识地充当了谣言的传播者,很多时候都已触犯了法律底线。近日,网络传闻西南大学女粉丝(学生)因为一个姓鹿的明星跳楼身亡的文章,在各大社交平台疯狂转发,甚至一度占据着微博热搜,在一个全民追星的时代,因为时间和精力充沛,可能中职学生对此热搜的“贡献”也是充当了重要的帮手。殊不知谣言的传播和扩散已被纳入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已于201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以对虚假信息的传播做出了相应的处罚规定。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条也已明确规定。
3学校法律环境氛围不强
中职学校作为教育管理单位,在承担职业教育的同时,法制教育应并驾齐驱。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反映出法律环境氛围不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师资力量的缺乏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中职学校虽已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但老师对法律的专业程度还是值得反思?学校对相关专业老师的信息化教学培训主要还是集中于师德、师技方面,对涉及学生道德和法律知识的讲解,很多时候还是主要依靠老师自身的学习,大多时候都是靠自己现学现卖,法律知识不系统、碎片化,很多问题也只能点到为止。“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的出现不应只是形式上推广,更应注重内容的实效性,学校应对德育老师专业区别对待,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加大对德育老师的法律专业水平,使之形成系统化的法律知识体系。其次,老师上课的方式,不能以专业课那样重知识的讲解,这样枯燥的法律条文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怎样将生动的现实生活和枯燥的法律条文联系起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也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当前中职学生思想的复杂性,德育老师上课任务的艰巨性,使得老师疲于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怎样填充自己课堂的趣味性和时事性,表现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怎样打破传统课堂,使手机走进教室,走入课堂,怎样让学生通过社交软件互相学习法律常识,让法律成为他们交流的共同语言,把社交软件打造成普法的一个平台,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再次,团委作为学校德育的组织核心,在开展社团活动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活动的娱乐性,缺乏德育的深入探究,如何将法治德育和团建活动更好地融入,还应做出更多的举措。例如,每年3月很多学校都会搞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或植树活动,但却忘了在3•15消费者保护日,对学生进行法律宣传;每周一各个学校都将举行升国旗仪式,但却忘了告诉大家《国歌法》的颁布实施。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团委在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的同时,要学会深入学生开展法制宣传,以学生会QQ群等为领导核心,让学生会干部成员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去扩散,形成一个有组织的法律宣传社交网络。
最后,在信息时代的发展下,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成为一种常态,学校都已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微信、微博公众号,通过社交平台加深了与学生的互动,扩大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很多时候学校的社交公众号扮演着联系社会和学生的桥梁作用,学校通过自身的公众号,将社会的时事新闻传递在学生眼前,在一定程度就像过滤器一样,但是却忘了利用此平台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之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平台告知当前的校园贷、裸贷事件的危害性,帮助学生树立理性合法的消费观。学校虽偶有请法律专家进校开展法律讲座,但很多都流于形式化,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怎样将法律讲座常态化才是当前应该做的事情,怎样通过社交软件使学生能获得免费的法律咨询或援助,这还需要学校加大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参考文献
[1]杜昌美.手机助推中职学生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2):70-71.
[2]苏祥云.浅谈如何运用思修课培养中职学生法律意识[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0):87.
作者:王萍 单位:重庆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
- 上一篇: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对策分析
- 下一篇:企业法律顾问工作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