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法律制度研究论文

时间:2022-09-30 04:21:08

导语:能源法律制度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能源法律制度研究论文

一、美国能源法律制度介绍

1.提高土地、建筑能效,推广高能效产品。

美国在联邦层面、州层面都确定了相应的能效标准,提高土地管理、建筑物建设与维护、公共住房等各领域的能效,通过能效标识、能源星级计划、税收优惠、信贷等手段推广高能效产品,尤其是强制建立机动车的能效耗费标准,淘汰高能耗、低能效产品。

2.推行能源援助计划,保护能源消费者权益。

针对低收入家庭、低收入群体推行能源援助计划,尤其是冬季,通过财政拨款对其进行相应的补贴、能效装置折扣等,让其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能源消费者拥有其他产品消费者所拥有的权利,如隐私权、不公平交易权、退款、禁止强制服务等权利。能源生产者不得有欺诈、提供虚假信息、操纵能源市场等行为。

3.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

美国多向发展可再生能源,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等,还积极鼓励乙醇等生物能源的技术资金投入。在推广高能效产品过程中,也激励使用非传统车辆,并对替代燃料给予税收、信贷等各种优惠。

4.增强能源市场透明度。

《能源政策法案》要求委员会着力推进州际商业电能输电和销售市场价格透明度,顾及公共利益、市场整合、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特定情况下及时向电力购买者、电力批发商、输电服务用户和公众通报关于批发电能价格和电能传输服务信息,建立电子信息系统,除不利于市场有效运作或可能危及系统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披露能源价格组成,且不得虚假陈述。

二、欧盟能源法律制度介绍

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联盟,曾面临过一系列能源问题,如:(1)能源市场竞争不足。欧盟地区内部及其与其他地区能源市场两个层面都未形成有效的竞争;(2)能源对外依赖度过高。欧盟对外进口的能源比例居高不下,石油和天然气超过一半需要进口。国际能源协会2008年第一次提交了欧盟能源政策深度研究报告,第二次调查将于2014年展开。欧盟的能源和气候政策决定了28个欧盟成员国近5亿公民的能源使用情况。在自由贸易基础上,欧盟成立了国际能源市场,它的成立与2020年“20-20-20”目标相一致,即到2020年,能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共享率提高20%,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0%。基于对能源供应安全性的考虑,欧盟通过与能源生产国、运输国和消费国的对话对外部能源和贸易关系给予高度重视。从目前全球状况来看,欧盟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在向低碳能源经济的转化中努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处于领导地位。欧盟法律主要表现形式为欧盟委员会和欧盟议会的决议或指令,而其政策则多为欧盟相关能源执行机构的白皮书或者绿皮书。概括而言,欧盟能源法律制度与政策的主要特色如下:

1.形成内部市场共同规则。

欧盟虽然是一个由28个国家组成的地区一体化组织,看似松散,实则经过多年来的一体化努力,现在已不断融合。在能源方面,欧盟内部的能源市场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共同规则。欧盟地区通过上世纪50年代的《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条约》及《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等三个条约为欧盟能源市场一体化开启了征程,1968年的《一个共同体能源政策的指导方针》更是直接提出了建立欧洲能源统一市场,而1987年通过的《单一欧洲法令》及后来的《欧洲联盟运行条约》最终推动实现了欧盟能源市场的一体化,建立了欧盟能源市场的共同规则。

2.环境保护与能源活动相结合。

在欧盟几乎所有的能源活动中,都会对环境保护进行相应的规定。比如:欧盟在1990年的《能源与环境》通报就特别提出要以提高能源效率来作为未来减少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外部性作用的一项政策基础。欧盟在1995年的《欧洲能源政策》白皮书中也将环境保护作为欧洲能源政策的三目标之一。在欧委会2000年的《走向欧洲能源供应安全战略》的白皮书中,欧盟积极引导消费者选择环境友好型消费方式。

3.广泛使用能源标识。

从1994年到2004年的十年间,欧盟的有关在相关耗能产品上粘贴能源标识或标签的主要指令就达11项,占了这十年间欧盟的主要能源法律数量的1/3。这些能源标识指令几乎涉及从电冰箱、洗衣机到洗碗机、灯具、烘干机等所有家用耗能产品。

4.可交易绿色证书制度。

可交易绿色证书制度是指绿色能源证书持有者可与绿色能源证书需求者进行交易,旨在通过该交易补偿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者高于常规能源电力生产者的成本。该制度帮助一些国家迅速走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道路,这一制度在瑞典推行的效果相当显著。截止2011年,瑞典总能源利用中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达到48.9%,在欧盟国家中居首位。该制度的存在有两个前提制度:一是固定电价制度。即,政府对所有电力生产者生产出来的电皆固定其销售价格,而不论其是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者还是常规能源电力生产者。二是绿色能源电力配额制度。即,政府强制性要求所有电力生产者与电力消费者都必须生产或购买与其生产或销售成一定比例的绿色电力。固定电价忽视了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的高成本,虽然利于对电力价格进行控制产生较大的社会福利效应,但是不利于刺激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者生产的积极性。而绿色能源电力配额制则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一些常规能源电力生产者完成不了配额,为了避免高额的罚款只能选择向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者购买绿色证书。在证书需求超过供给的市场中,可再生能源生产量低于政府配额,证书价格上涨。价格持续上涨,直到增加新的容量满足了配额,从而激励生产者生产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三、欧美能源法律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在能源方面面临着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当年曾面临过的问题,如能源需求量大、对外依存度高、结构单一、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欧美发达国家从各个方面作出了探索,成功化解各类能源问题,其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其进行的有利探索将为我国解决能源问题提供诸多启示:

1.明确能源发展目标,注重制定长期规划。

中国的能源发展究竟是以供给安全为主,还是以清洁发展为主,还是以经济发展为主,抑或三者的有机统一,这都需要仔细盘算、缜密分析后作出顶层设计。不同的发展目标将决定中国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进度,在明确目标后,方可制定一系列配套的具体的措施来保证其得以实现。现实中,中国的环境日益恶化,尤其是今年以来,笼罩在整个华北地区上空的雾霾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中国当前能源发展计划多是短期计划,不具有延续性。这种状况严重阻滞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为此,我国需要契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长远的富有远见卓识的能源发展计划,并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2.加大能源科技的研发与转化适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促进中国能源产业的大力发展,基础在于能源科技的发展,在中国应该建立以科技为核心,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能源科技发展体系。在该体系的指导下,大力推动中国能源科技的发展。而具体的推动措施,首先表现在资金的支持方面,没有大力的资金支持是很难推动能源科技进步的。

3.减少政府干预,加快全国能源统一市场的建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要求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进一步减少政府干预,只要市场能发挥作用且不损害公益的就让市场就决定。对于能源发展而言,统一的全国性市场将更有利于能源的发展也利于提高能源市场的竞争和效率。目前在中国,虽然能源为国家所有,但能源政策的具体执行却在地方政府,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利益往往习惯运用行政权力对能源市场进行干预,从而形成地区隔阂。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我国能源健康快速发展。因此,从欧盟的经验来看,有必要减少政府干预,加快全国能源统一市场的建立。

4.进一步健全能源法律制度。

虽然中国目前已经有了《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及《电力法》等法律制度,但至今却依然没有一部能源基本法,这严重制约了中国的能源发展;石油作为中国重要的化石能源之一,核能也越来越重要,然而却没有专门性的石油法和核能法,这也成为了二者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国家对于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监管制度不健全,部分能源领域呈无序发展状态。

5.推广能源标识的使用。

我们知道,能源标识起着对产品能耗认可的作用,可以让消费者在购买相应产品时进行比较,利于消费者选择低能耗的产品。这种做法直接或者间接的促使了生产商生产低能耗产品,以促进自己产品的销量。推广能源标识的使用看似简单,实则对于较低产品能耗,节约能源使用,减少国家能源消耗和进口有巨大作用,因为它利用市场手段倒逼生产商做出选择,遵循了市场规律的同时,有宣传了节能环保的理念。中国虽然也要求生产商在一些产品上粘贴能源标识,但是整体而言,其适用范围较窄。中国应进一步推广能源标识在更多的能耗产品上的适用。

6.实施碳预算政策,鼓励应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不管是从承担国际义务来看,还是从维护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来看,都需要采取明确而具体的措施来减排。碳预算作为一个长期的减排计划,对于明确减排目标和政府、企业及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中国实施碳预算政策势必会加速中国的减排进程。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一项先进的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技术,对其推广使用是一项值得去做的大事。中国目前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且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已有显著提升,因此,在中国鼓励应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一项比较合符实际的做法。

7.实施强制社会价格支持制度。

强制社会价格支持制度在中国的推行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与环境意义。其社会意义表现在:(1)不论是在中国城市还是在中国农村,都存在着一些“燃料贫困”群体,采取该制度,有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2)目前中国不少民众对处于垄断地位的能源供应者(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存在着一定的敌视态度。在这种背景下,实施该制度有利于缓解普通民众与能源供应者之间的矛盾,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3)该制度还有助于政府减少财政支出。其环境意义主要表现为,在农村许多农民因购买取暖能源费用较高,而不得不上山伐林,这种做法无疑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而实施强制社会价格支持制度则有助于减少该环境破坏压力。

8.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严控新能源风险。

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长期且清洁的能源,长远来看对中国的能源供给安全、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应认真审视其战略地位,不仅仅停留在提倡鼓励的基础上,而应采取实际行动,向可再生能源的消费者提供税收、信贷、补贴等各种形式的优惠政策。补贴可再生能源消费者将有助于太阳能设备、空气源设备深入到小城镇甚至乡村。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发展新能源的过程中,不能忘却了新能源潜在的风险。中国目前也在大力发展核能,也曾在福岛核电站发生后暂停了一些核设施的兴建,现在中国又开始上马大量核项目。通过福岛核泄漏事件,我们不应该感觉到恐慌,而应该考虑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健全的核能监管体制去避免该类悲剧地发生。

9.引进可交易绿色证书制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可交易绿色证书制度在欧盟范围内帮助一些国家实现了能源替代转化的目标。对于中国这样的能耗大国,能源供给安全和环境压力使得中国加大可再生能源的迫在眉睫。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固然先行,可是经济保障却更基础。可再生能源相较于常规能源技术尚不成熟,其生产成本更高、经营风险更大,如果没有国家的财政税收或其他经济政策强有力的支持,可再生能源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在我国已具备固定电价制度的基础上,可交易绿色证书制度的引进则可以引导资金技术投入,降低经营风险。目前我国也正如火如荼的发展低碳经济,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阻碍和瓶颈,其中最主要的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识方面。一方面,政府与企业层面的意识。尤其是一些常规能源大省的地方政府及常规能源的生产大户和消费大户出于对自身经济发展利益的考虑,对发展低碳经济持观望和拖延态度。对于这种只顾局部不顾全局的做法应该进行有效的引导,以促使其充分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树立坚定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识。另一方面,民众层面的意识。尽管大部分民众越来越感觉到良好环境尤其是大气环境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许多人并没有将节能减排落实在生活工作中,未感受到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这些都需要完善相关立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明确各方义务,引导政府、企业、个人做出顾全大局的举动;此外,需要加大低碳经济的宣传,帮助大家树立坚定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识。

10.试点气候变化税,开征生态税。

气候变化税在英国取得了较大成功,对于英国节能减排作用非凡。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为了保持经济的发展,虽然不适合直接全面的在全国范围内开征气候变化税,但是我们可以在一些温室气体排放较多的地区试点气候变化税,并根据试点情况作出下一步决策。目前中国的环境状况及生态破坏的形势也是相当严峻。仅仅依靠原有的征收污染费的做法已经不能有效遏制污染者与破坏者的行为。虽然,中国正准备调整污染罚款的最高限额,但这种时候的惩处不仅是被动的、之后的,也是偶发性的,不利于促使能源生产者、消费者自觉节约能源,自觉生产消费可再生能源。然而开征生态税,其持续性与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生产者进行利益衡量,并引导其最终做出利益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的决定。

四、结语

国外在面临能源难题的时候,出台了众多优秀能源法律制度,如,能源援助计划、能源标识制度、碳排放交易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在中国能源供给不足、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的今天,如何将它山之石琢磨成我山之玉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大课题。中国的能源法律制度既要汲取国外能源法律制度中的有益成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又要充分认识到国外能源法律制度并非万能,必须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特色道路。

作者:周兴君黄建生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