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研究
时间:2022-11-07 08:54:24
导语: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加强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素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经过三十年的普法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有所提高,但领导干部自身的法律素质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更需要提升。因此,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本文以荣昌为例,通过调研,对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党的建设;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对策研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经过三十年的普法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有所提高,但领导干部自身的法律素质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更需要提升。因此,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一、当前基层领导干法律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调研中发现,当前荣昌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状况总体上是好的。近年来,我区采取多种举措,努力建设一支高法律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推进荣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调研中也发现,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荣昌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状况还不尽如人意,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当前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存在的问题
1)法律知识欠缺。一是基层领导干部对实体法的了解胜过程序法。如对《合同法》、《婚姻法》熟悉的分别为76%和84%,而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熟悉的分别为48%、42%、37%。二是有的基层领导干部对法律一知半解,对有些重要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以《宪法》为例,100%的被调查者都知道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但对“公务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通过法律授予的”这一点,有43.5%的人不知道,有少数是持相反意见的。2)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基层领导干部普遍能意识到学法的重要性,在回答“您认为法律对您的工作重要吗”,选择“重要”的达到92.5%。但是,他们学法的积极性不强,尤其是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与上级的政策、指示的学习相比,基层领导干部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仍然处于次要地位。不少基层领导干部是组织“要我学”我才学。3)法律信仰还未完全树立。受封建帝制思想的影响,有些领导干部存在“权力高于法律”的思想。现行体制中还存在“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现象,导致了处于权力结构末端的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唯权是从,缺乏对法律认可和信赖。调查发现,有31%的人认为法律的权威不能大于最高领导人的权威,33.5%的人认为法律不管用。因此,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热衷于拉关系,把自己的前程压在迎合上。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信仰如何树立?
2、基层领导干部理法律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
1)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受传统的法律文化观念的影响,权力至上的思想还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个人崇拜恶性发展,人们对法律缺乏基本的信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加快了法治建设进程,但“人治”的消极影响还未完全清除,法律权威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因此,法治文化传统的缺失是影响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增强的重要历史原因。2)受客观环境的影响。部分基层领导干部法律意识不强,“权大于法”的现象还存在。调查发现,虽然50%以上的人认为“法大于权”,但是当被问到“如果红头文件与法律出现冲突时怎么办”,只有12%的人选择以法律为准。在这样的情形下,基层领导干部不会注重自身法律素质的提高,也不会在工作中约束自己。因此,法治环境的缺失是影响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增强的重要环境因素。3)受主观因素影响。对领导干部而言,只有具备法律知识才能形成法律意识,才能按照法律行使自己的权力。然而,基层领导干部对法律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有的人认为,学法是司法工作者的事,自己不是,可以不学法。还有的认为,发展经济才是重点,学不学法没关系。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是影响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因。
二、加强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教育的力度
一是科学设置学习内容。荣昌党校要发挥干部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科学地安排学习内容。培训中,突出《宪法》、依法执政理念、公共危机管理、党风廉政建设、法律实务和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并充分结合荣昌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建立学法制度。将法律知识学习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使学法常态化。三是建立学法考核制度。将基层领导干部学法情况登记在案,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
2、大力培育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信仰
一是培育宪法和法律至上的理念。培育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要求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将自己的全部活动纳入法律允许的范围,使法律成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的不可逾越的“雷池”。如果领导干部能做到这一点,法治政府才能建成,法治社会才会逐渐变为现实。二是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法律信仰。摒弃“人治”思想,让“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成为基层领导干部的信仰,这是实现法治的关键和根本所在。三是实现公正司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这种致命作用还表现在对法律信仰的破坏上。为此,必须制定相关制度并严格落实,才能确保基层领导干部公正司法的同时,在思想上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仰。
3、建立健全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保障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权力制衡机制。孟德斯鸠曾告诉我们,不受制约、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要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必须加强对其手中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建立权力运行的法制化机制,使得权力法定。同时,建立权力运行法律监督机制。对权力运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并把监测结果记入个人档案,督促其科学运用权力。二是实行领导干部违法责任追究机制,严格贯彻违法必究的法治原则。对严重破坏法律制度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们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伟大目标。
4、将法律素质作为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必要条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因此,我们应把法律素质作为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必要条件。调查显示,87.6%的被调查者认为“把法律素质作为选拔任命干部的必要条件”是解决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欠缺的最佳路径。这表明,只有把干部考核任免与法律素质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其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5、进一步拓展基层领导干部参加法治实践的平台
参加法治实践,是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践中,基层领导干部可以通过公开政务、重大决策听证和多渠道化解矛盾等方式来砥砺自己的法治能力,提高法律素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参照公务员轮岗制度的要求,结合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和日常调配,在不同性质单位之间搞好横向交流,使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实践中提高。通过这些做法,能让基层领导干部在不同的工作实践中提高法治能力和法律素质。
作者:陈永春 单位: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夏福志.对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几点思考[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2)
[2]邸瑛琪.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EB/OL].正义网,2013-03-07.
[3]佘建卿.加大领导干部法治信仰的培育力度[J].决策导刊,2015,(6)
[4]张晓云.略论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J].理论导刊,2013,(12).
[5]王敬波.专家解析领导干部如何养成“法治思维”[N].法制日报,2012-12-14.
[6]刘芳瑜.增强基层行政领导干部法律文化素质的对策研究——以始兴县为例[D].河南师范大学.2013
[7]黄锦锦.培育领导干部法律信仰势在必行[J].法制博览,2015,(10)
[8]黄立清.党政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0.
[8]贾云生.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几点思考[D].延边州委党校,2006(2).
[9]林学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原则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
-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探讨
- 下一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法律缺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