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法律查处民事非正常死亡方法
时间:2022-12-16 05:28:51
导语:研究法律查处民事非正常死亡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运用法律思维是调处成败的关键
1、及时介入,进行正确定性和分析,是调处顺利开展的前提。2009年6月7日上午,我区某街道辖区内一沙发厂发生火灾,造成在该厂打工的一对外地夫妻死亡。事故发生后,死者家属、亲友60余人来到武汉,围堵沙发厂大门,并扬言阻断马路,要求厂方给付高额赔偿金。我局按照区领导指示负责调处此事,经审核受害人经济状况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决定用非诉法律援助方式尽快结案。我们首先全面了解、掌握案件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法律思维的方式,剥离出基本的法律事实、法律特征、法律关系和法律适用。依据公安、消防机关火灾责任事故报告的内容,我们明确该事故为一起责任事故,且沙发厂负责人因涉嫌消防事故罪已被依法刑拘,认定死者家属的赔偿请求属于刑事附带民事部分的请求。对案件正确定性之后,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伤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我们为死者家属算出了可索赔的具体金额,为后续的进一步处理奠定了基础。
2、抓住介入的最佳切入点,寻找关键证据和确定责任主体,是调处顺利开展的关键。2009年8月14日,我区某宾馆工地发生一起意外死亡事件,外地来汉务工人胡某在拆除临时工棚时不慎从屋顶坠地而亡。第二天,死者家属邀集在汉务工的40余名老乡围堵工地,向承包工程的建筑公司索赔60万元。我局接手后决定通过非诉讼法律援助化解矛盾,并指派精干人员参与事件处理。因死者平时从事废旧物品收购,死者与建筑公司是否是雇佣关系直接关系到死亡性质的认定,是本案的焦点问题。我局工作人员就此问题多方展开调查取证,最终通过电讯部门查询双方通话记录,确认死者与建筑公司方的语音通话及短信通信记录,再结合死者死亡的时间、地点、状态,符合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从而确定了死者与建筑公司系雇佣关系,因此也锁定了本案的责任主体,为之后的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正确运用法律思维,找准找对最佳切入点,运用关键证据进行合理归责,使调解得以继续进行下去,并最终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3、全程介入,引导受援人从法律的角度认识化解纠纷,是调处的最终目标。武昌某超市职工李某工作中不慎从人字梯上坠亡,家属邀约40余人围堵超市大门索赔289万元,致超市停业遭受较大经济损失。事发不久,区司法局指派法援律师作为死者家属人,全程参与调解工作,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湖北省工伤保险实施方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双方当事人宣讲权利义务,历时10天促使双方达成非诉讼调解协议书。在协议书签订后,法援律师又依法向家属提出了分割建议,在司法所主持下达成家庭分割协议,监督超市按协议转到各抚恤对象帐上,全部履行协议。本案中,法援律师积极介入并全程参与纠纷调处,尤其是发现可能影响调解协议执行的苗头性问题后又主动作为,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以达成并执行调解协议为最优选项,保证了协议执行的彻底性和完整性,达到案结事了的效果。
4、融法制宣传教育与化解纠纷于一体,是调处成功的保证。意外伤亡引发的群体性纠纷,容易引起亲朋好友和不明真相的人的同情,他们往往会按照自身对法律的肤浅了解与认识去观察、分析问题,常常在“欠钱还债,杀人偿命”、“人死在哪儿,哪儿就应承担责任”一类简单思维方式的下指导,盲目决定自身行为,助长纠纷的扩大。因此,把这部分人的简单思维引导到法律思维上来十分重要。2009年6月23日我区某街道辖区一出租房内,邹某因琐事与其男友争吵后跳楼自杀。当天,邹某亲友一行10余人赶到武汉,拒绝接受公安部门的自杀认定,坚持认为邹某是被其男友周某逼死的,提出巨额赔偿要求,并扬言若得不到满足将围堵政府大门讨说法。同时,周某的父母等亲属一行多人也连夜从浙江赶到武汉,双方见面后末能达成共识,矛盾一触即发。我局法援工作人员针对家属提出的疑问,从刑法关于证据、婚姻法关于同居关系以及民事法律的赔偿责任的规定等方面向双方亲友进行法制宣传,有情有理的耐心劝导死者家属依法维权,并适时提出了几点法律建议。经过沟通协调,死者家属接受了自杀结论认定,并在权衡利弊后,接受了其男友的经济补偿。我们既化解了一起民事非正常死亡引起的纠纷,又对当事人进行了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二、提升法律思维修养,处理好三个关系,是提高调处效率的保证
1、法援人员与调解员的关系。非诉讼法律援助中法援人员的定位,从科学的法律思维角度讲,法援人员当然应与主持调解或和解的中立的调解员严格区分,这才符合法律援助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基本理念。但实务中,我们囿于法律援助机构及资金的有限性,往往是法援人员与调解员兼于一身,在指定纠纷发生地以外的法律工作者作为受援人人从事法援还有现实难度,因此今后我们还应更进一步的探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法援人员与调解员应由不同的人担任。法援人员与调解员分离后,二人的目标仍然是一致的,应相互理解、尊重、支持。法援人员依据法律思维提出的符合本案的法规,应成为调解员的工作指导,并贯穿始终,依法调解。调解员工作中的难题,法援人员应协助解决,对调解员提出的不违犯法规的合情合理的办法,应全力助其实施。
2、非诉讼法律援助与诉讼法律援助的关系。非诉讼法律援助在参与处理意外伤亡引起的纠纷中,因受多种条件的影响,可能一时受挫。在受援方人出现明显拒绝调处或抵触调处协议的执行时,应及时转换思路,建议受援人走诉讼程序,而不能强制他接受调解。当调解陷入僵局的时候,若强行要求受援人接受建议,受援人很可能将矛头转向法援人员,此时,建议当事人通过诉讼解决,并告知终极权威性和诉讼的风险,受援人即使不服相关结果,也必须在法律救济途径内寻求解决办法,从而可以避免矛盾对象的转化。换言之,在非诉法律援助中,法援人员应恰当把握非法律诉讼的“度”,以避免纠纷的当事方将矛盾转向自身,引致新的矛盾。
3、法律思维与政治、经济、道德思维的关系。法律至上这一法律思维理念,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社会问题通常是一个复合性问题,它往往包含着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和法律的等多种因素。许多问题也都可能被作为一个政治的、经济的或道德的问题提出来,并被用政治思维、经济思维和道德思维的方式来思考和处理。但不能离开法律思维的主导性。政治思维、经济思维和道德思维都有一定的底线,超越了底线,就不合法。法律思维方式的重心则在于合法性的分析,即围绕合法与非法来思考和判断一切有争议的行为、主张、利益和关系。实行依法治国的方针和贯彻法治原则,必须按照法律的指引来行动和思考。因此法律思维方式应当具有优先的位次,是法治原则所必然要求的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是包括法援人员在内的所有司法部门的同志,更应如此。
作者:程革单位:武汉市武昌区司法局
- 上一篇:刍议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问题
- 下一篇:探析PS微球的制备及表面镀镍工艺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