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性骚扰的法律控制
时间:2022-03-05 11:12:04
导语:浅谈性骚扰的法律控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今天,个人权利逐渐得到重视,“性骚扰”一词也逐渐呈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并成为一个法律概念。但当今法律对于性骚扰的界定与控制仍存在着一些漏洞,导致公民的权益受到侵害。本文将以职场与高校女学生受到的侵害为例,从立法控制与司法控制两个角度对性骚扰的法律控制进行讨论。
【关键词】性骚扰;立法控制;司法控制
一、性骚扰的界定
(一)性骚扰的属。一般大陆法系通常采取“属加种差”定义法对被定义项下定义。而对于性骚扰的属,笔者认为应该属于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即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不法行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侵害行为,而在性骚扰中,行为人违背受害人的意志侵害行为人的合法权益,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即性骚扰符合侵权行为的规定。(二)性骚扰的种差。性骚扰虽然属于侵权行为,但是与侵权行为也存在一定的种差。第一,性骚扰行为人实施了侵犯受害人的行为。从性骚扰行为侵犯的客体来看,行为人侵犯了受害人的名誉权、身体权、性自由权等权利。对于被侵犯的对象来说,使受害人在身心上同时受到了伤害。第二,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着主观的过错。行为人必定是出于对受害人的性暗示等目的对受害人实施侵权行为,主观上存在着过错,若行为人主观上是过失,则该事件属于重大误会,不属于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内,而性骚扰是由性冲动引起的,即行为人具有清晰的性意识,为了不引起性交恐慌而对受害人的一种暗示,即行为人是出于明确的意识,只有故意才能构成性骚扰。第三,行为人在客观上造成了伤害。虽然行为人的行为没有给受害人造成身体上的外伤,但是对受害人的心理以及精神上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尤其是女性受害人,会产生被侮辱、羞耻甚至是自卑等负面情绪,也会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对自己的工作或者是学业产生较大影响。性骚扰的危害结果往往是较为模糊的,国外法院通过判例确定了“正常理智第三人”标准,即对于一个正常理智的第三人,该行为会造成损害即行为造成了损害结果,当然,如果行为人能够证明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除外。综上所述,性骚扰的界定可以定义为:性骚扰是行为人在性意识的支配下,故意实施的,在一个正常理智的人看来是不受欢迎的、使其感到受冒犯的、恐惧的侵犯其性自主权的侵权行为。
二、性骚扰在社会上的现状
性骚扰在现在的生活中存在较多,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主要有职场性骚扰与学校性骚扰,主要有以下现状。(一)职场性骚扰的现状。职场性骚扰主要是指雇佣者或者是管理人员依靠自己的职位或者说是地位,以帮助受害人升职或者加薪为理由,要求工作人员满足其性要求。这种行为多发生在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上下级当中,即行为人对受害人有直接的决定权利,能够对受害人的公职的保留、升职、加薪等有直接的决定性行为,这种情况,在我国的职场上屡见不鲜,例如2009年发生的首例性骚扰胜诉的案件,即职场员工状告公司总经理,在工作时对其动手动脚,而在员工投诉到公司时,公司采取的态度是将该员工开除。由此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当职场员工受到性骚扰时,公司一般不会处罚行为人。为什么?因为通常行为人为公司的高管或者是对公司有直接利益的人,公司不会为了一个普通员工而对其进行处罚,从而损害公司的利益,同时公司内部存在着性骚扰的事情也会影响公司的名誉,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通常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工作人员被骚扰时也就会出现投诉无门的结果,一般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受害人进一步受害,一种是受害人离开公司,而实施者通常不会得到处罚。(二)学校性骚扰的现状。除了职场性骚扰之外,还有一个较为常见的性骚扰的情形就是学校性骚扰,多发生于初中或者小学阶段。学校老师利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等对学生进行胁迫,以为学生辅导功课为由给学生发送露骨的照片等行为。当在校园里发生这一类事情时通常学生会选择隐忍,学生碍于自己的名誉也是对于老师的恐惧,对于老师的行为不会进行反抗,长时间的性骚扰之后可能会使受害人产生敏感、恐惧的心理,甚至会对于男女之间性关系产生误会,而处于青少年时期或者儿童时期的学生,还是懵懂的状态,因此当遇到这种事情时,会产生迷茫,而不会进行求助,但这是对于一个正在成长期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心理伤害。
三、性骚扰的法律控制
(一)职场骚扰者的法律控制。1.职场性骚扰的立法控制。对于发生在职场上的性骚扰,我们可以了解到一般都是因为上位者利用自己的地位或者是权能对受害者进行威压,从而对受害者进行性骚扰,而一般性骚扰多表现对下属的手机发送露骨的短息,或者是在办公室对受害者进行身体上的性暗示。而由于性骚扰多具有温和性和隐秘性,一般都会被视为私域中的生活作风问题,因此在生活上与法律上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男女平等的观念不断地发展,人们开始重视性骚扰的伤害。但是在我国的法律中除了刑法中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之外,对性骚扰并没有进行完整的规定,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性骚扰有相似之处,但是并不是完全相同,强制猥亵罪要求以暴力或者是胁迫的手段,但是性骚扰多数情形下,对受害人的危害较小,且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中规定侮辱妇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能认定为犯罪。这就规定了偶尔的言语侮辱或者是隐晦的性暗示不能构成犯罪,但是这对于受害人的权利来说确实造成了侵害,这种情形下,就会出现受害人求助无门的情形。对此,笔者认为在立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首先,在我国《劳动法》中增加相关内容,例如,当公司员工与雇佣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对性骚扰的事宜进行规定,当发生员工被性骚扰时,公司应对此进行调查,或者请求相关部门对案件事实进行调查,而不应为了公司的名誉或者是官官相护等原因使员工承担最终的后果,在《劳动法》中进行规定之后,公司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也应当依照法律将性骚扰的内容规定其中,即建立起以《劳动法》为核心的,参照国外相关企业制度的法律制度。其次,在刑法上规定相关的法律罪名。在我国发生性骚扰案件时法官进行裁判多是参照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强制猥亵儿童罪或者是强奸罪等罪名,在《刑法》上并没有具体的罪名对其进行处罚,在审判时也就对法官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但同时也给行为人逃脱法律制裁形成了漏洞,行为人在法律上得不到相应的惩罚,也是性骚扰案件不断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笔者认为可以设立性骚扰罪,而性骚扰因为其本身社会危害性较小,属于轻罪的范畴,可以对行为人进行非监禁化的处罚,例如规定对行为人处罚金或者开除职务等处罚。2.职场性骚扰的司法控制。性骚扰因为具有隐私性,一般员工为了自己的名誉通常不敢公开或者是进行陈述,也给行为人进行犯罪提供了机会。因此,司法上可以建立隐名报案的机制,即当受害人受到侵害时如果不想暴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可以写匿名信或者是匿名到公安机关或者公司的相关部门报案,当相关部门调查时也不允许对报案人的信息进行披露,秘密的进行调查,查证属实之后对行为人进行处罚,这样即可以保护受害人的名誉,同时也对公司的名誉进行了保护。(二)学校性骚扰的法律控制。1.学校性骚扰的立法控制。在学校性骚扰中呈现出双向,即老师对学生的性骚扰,有时也会发生学生对老师的性骚扰。老师利用对学生成绩的威胁或者是借着辅导学习的理由对学生进行性骚扰,而学生利用老师的责任感而对老师进行性骚扰,老师为了照顾学生的情绪、名誉而选择不去公开。笔者认为也可以参照职场性骚扰的内容,要求学校的领导者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学校的领导者较多,可以规定受害人的直属领导者承担补充责任,当学生受到性骚扰时,如果受害学生向其求助,行为人对此不进行救助,则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若进行救助行为人则不给予处罚,当学生在校园时,学校的老师、领导就是学生唯一的希望,如果连他们都视而不见的话,学生可能就求助无门,进而对学校产生恐惧、厌学的情绪,或者是形成自卑不去与人交流的性情,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有监护的义务,对此,学校的领导人、老师有义务给学生一片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其次,学生在入学之前应该与学校签订性骚扰的合同,当学生受到骚扰时,学校应当承担起责任,对学生负责,学生在学校时家长并不能照顾到,学校的工作人员就是学生们的“稻草”,学校要是都置之不理的话,对学生的伤害只会是更大。2.学校性骚扰的司法控制。在司法上学校性骚扰在控制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群体一般多为未成年人,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为主,因此在实施时不能相比于职场上签订合同的规定,在司法上笔者认为可以参照弱势群体的规定。首先可以增加青少年的性教育课程。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的年纪。对于性关系存在着迷茫或者是懵懂,而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会产生对异性身体的好奇心理,从而产生对老师或者是同学的性骚扰问题,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可以有效缓解这种问题,在学生产生迷茫的情形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制,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找到解决的途径,减少性骚扰的产生。其次,建立隐私立案的机制。即受害人到公安机关进行报案时可以隐去自己真实的重要信息。受害人作为被侵犯的一方,通常会出于恐惧或者是担心名誉受损而不到公安机关进行报案,一般报案后自己被性骚扰的事情会被自己的朋友、同学、亲人所知,会遭到其他人另类的眼光,在校园中,枯燥的学习生活会让学生们将事件扩大,使案件的当事人失去在学校生活的意愿,甚至是产生仇视他人的想法,隐去重要的个人信息之后,受害人减少了一些担心,同时也保护了行为人的名誉,为性骚扰的救济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四、结语
性骚扰由于其侵犯的结果较小,通常不会在社会上引起太大的重视,但是性骚扰确实造成了对受害人的侵害,法律上却没有具体的规定进行控制。性骚扰也多以职场性骚扰和学校性骚扰为主,侵害了受害人的身体权与名誉权等,但是我国现在的法律体系还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对于性骚扰的法律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俊.从道德审判走向法治化:对大学校园学术性骚扰的审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5).
[2]张永英.关于高校建立预防和制止性骚扰机制的探讨[J].妇女研究论丛,2014(06).
[3]朱宁宁.反性骚扰立法不能成“稻草人”[N].法制日报,2018(012).
[4]周韵曦.尽快建立高校性骚扰防范机制[N].中国妇女报,2014(A02).
作者:徐子茜 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 上一篇:刑法基本原则司法实践与完善
- 下一篇:经济法社会整体利益维护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