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法制节目发展与创新
时间:2022-05-21 09:36:13
导语:语言法制节目发展与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形态固化,模式单一,观众流失严重。由于法制节目特殊的传播内容,观众易在思维定势作用下对其产生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少数民族地区节目采编人员更是容易被固有的法制节目形态所束缚,形成固化思维。以新疆电视台为例,其分别在2003年、2006年开办了维吾尔语法制节目《公民与法》、哈萨克语法制节目《法制与道德》。两档栏目在开办之初,通过深入浅出的案件分析,观众法律知识解答等节目内容,凭借较强的服务性与专业性受到少数民族观众的青睐,成为少数民族观众中的明星节目。但十多年过去了,两档栏目依然停留在主持人+案例故事(法规解读)+演播室专家评论的报道形式,使得观众产生收视疲劳,曾经取得的收视辉煌也一去不返。(二)传统传播模式,不适宜信息化时展。近年来,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媒体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传播手段的少数民族语言法制节目同样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传播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传播渠道造成挤压;同时观众习惯于接受碎片化信息,而当下少数民族语言法制节目以20~30分钟的专题形式呈现为主,不符合观众接受信息的习惯。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传播主体也呈现更加多元化,如由新疆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等政法机关开办的网站、微信微博“法制新疆”,即可具有新闻价值的法制信息,建立网络平台提供普法援助。同时,法律从业者可以通过各类新媒体建立自己的官方账号对法律热点进行解读,普通大众也能够凭借自媒体随时、随地、随性地介入公共话题的讨论。因此,多元化的传播主体使得依靠传统媒体为主要传播渠道的法制节目在时效性、服务性、互动性上均不占优势。(三)采编人员法律专业知识缺乏,节目品质难以。满足观众对专业性节目的品质需求根据区域传播学原理,一般来说,区域电视的发展受限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少数民族地区电视台发展现状来看,少数民族语言法制节目法制宣传、传播并不理想,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一定关系。少数民族地区电视台事业发展缓慢,广告经营能力不足,采编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文化素养有待提高,均导致节目研发能力不足,有限的制作资金难以成就高品质专业性节目。
二、少数民族语言法制节目的发展策略
(一)提升节目的传播力与公信力。1.提高站位,加强内容建设在新疆,开办少数民族语言法制节目,肩负着推进法治新疆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媒体重任。节目在选题策划时,就应该提高站位,围绕中心,注重内容建设。将法制宣传与去极端化宣传相结合,重点做好反恐法、去极端条例宣传,助推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形成良好局面。2.坚持服务百姓为宗旨开办少数民族语言法制节目需要坚持服务性和贴近性,向广大少数民族观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认知。维吾尔语法制栏目《公民与法》曾经做过观众回访,其中《一案一解答》小专栏是观众最受欢迎的板块,因为该板块选取观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纠纷,通过法律专家援助,生动地向观众讲解法律法规,有效地践行了“法律普及,服务百姓”的宗旨。节目应当结合新疆实际,结合百姓实际需求进行选题策划。新疆面临社会转型,很多少数民族世居群众从农村迁往城市,涉及财产继承、房屋产权等诸多问题,节目应当围绕发生在少数民族群众实际生活的热点问题进行策划,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援助,解决百姓生活问题。此外,少数民族语言法制节目在内容和风格上应该注重接地气,节目在制作中应该避免说教式宣传,应该在节目风格和语态腔调上选择当地少数民族观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得法律宣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3.强化节目的权威性权威性是法制节目的先天优势,一方面传统媒体法制节目拥有新闻采访权,是视频网站和自媒体无法做到的;另一方面传统媒体法制节目是主流媒体,肩负着党和政府赋予的舆论监督责任,其影响力不同于其他媒体。正因如此,少数民族语言法制节目在采制中应当维护强化这份权威。栏目组可以与当地政府部门形成密切合作关系,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与行业影响力,充实节目内容,巩固节目权威性,使之发挥本土政法宣传主阵地的作用。(二)探索节目发展新模式。1.创新形式,拍摄微电影、栏目剧等如何让高深难解的法律知识为广大基层少数民族观众所知所用,是很多少数民族语言法制节目编导所思考的问题。鲜活的故事、真实的案例可以让法制节目更具感染力。栏目组可以将真实案例通过微电影、栏目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真实生活,很好地引起观众共鸣。新疆电视台《百姓故事》、重庆电视台《拍案说法》均是采用栏目剧形式,以精彩的故事演绎代替专家解读,受到老百姓的喜爱。相信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法制节目以此为借鉴,也会更好地起到基层普法的作用。2.加强平台建设,增加观众互动,扩展传播渠道近年来,中国传统媒体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合作、相融,全力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传媒生态圈,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国内不少优秀的法治栏目在全媒体转型上做过很多有益尝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些实践也为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法制节目提供了借鉴与思考。一是开办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增加节目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传统媒体具有单向传播的属性,而短平快、碎片化、互动强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显著的传播特性。法制节目开办官方微博微信账号,可以通过平台互动,及时获取观众反馈信息,同观众开展广泛交流,有助于节目提升针对性与服务性。二是电视、网络、手机多屏传播,拓展传播渠道。法制节目可以通过整合电视、网络、手机等终端进行多屏传播。目前,维吾尔语《公民与法》、哈萨克语《法制与道德》等栏目均实现了在新疆电视台虎鱼网的视频点播功能。如果要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栏目可以针对不同终端制作相对应的子栏目。如适应碎片化传播的微电影、短新闻可通过新媒体终端进行播出。多屏联动宣传必然能够提升栏目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三是线上线下活动同步开展,延伸品牌影响力。创新开展线下活动有助于节目品牌影响力的拓展。少数民族语言法制节目可以按节点如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普法宣传等,也可以按受众如社区老人、学校学生等分门别类开展线下活动,开展普法宣传,提升栏目影响力。只有做好线上线下活动加法,才能巩固栏目品牌,巩固法律宣传舆论阵地。(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制作队伍。开办优秀的少数民族语言法制节目,培养高素质创作团队是关键。第一,团队成员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在任何时候都能坚持一位电视工作者应有的职业操守。第二,团队成员要掌握基本的法制业务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法制节目的质量、文化品位高低,关键取决于节目创作者的素质,尤其是节目团队的政策、法规水平,文化知识的储备以及对法制精神的理解。少数民族编导只有充分学习理解了国家地方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精准翻译,对少数民族受众做出准确传播。第三,少数民族语言法制节目主持人除了具备节目主持人应有的专业素质,还应注重研究节目的话语方式,避免自说自话,通过接地气的主持方式做好节目向基层少数民族观众的普及宣传。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观众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少数民族语言法制节目也充满期待。只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坚持服务性、贴近性,牢记法制节目宣传使命,不忘节目开办初心,相信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媒体时代,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法制节目定能焕发新的活力。
作者:赵武军 郜睿 单位:新疆电视台
- 上一篇:公民法制教育体制机制研究
- 下一篇:法制新闻报道改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