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现状调查
时间:2022-12-06 10:00:16
导语: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是我国基本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为真实掌握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基本现状,本文以赤峰市为地域边界,以数据分析法为基本方法,对当时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料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城市居民;法律意识
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培养具有现代法律意识是推动法治进程的关键。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法治教育的开展往往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要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首要的是对地区的法律意识现状进行分析,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一、调查概述
(一)调查语境前提。为保证调查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对“法律意识”进行了必要的界定,以期为调研活动提供语境前提。法律意识是群体或个人对与法律现象的主观认知,起包括认知、情感及意志三个要素:法律认知是指群体或个体对现有法律制度的了解。法律情感是指群体或个体对于法律及法律权威的信任和期待,现实中主要表现为“信法”、“疑法”或“拒法”。法律意志则是指群体或个体对于法律和权威的主动捍卫,法律意志是法律意识最终状态和最终目的。(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活动以赤峰市主城区为地域边界,以赤峰市民为调查对象,以无差别式问卷调查为主要的调查方法,辅助以走访等其他方式,广泛收集数据,以支撑调查结论。(三)调查工作开展情况。本项目调查问卷的发放总体采取无差别原则,随机抽样形成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分别在红山区、松山区和新城区设立调查点展开抽样调查工作。问卷分配量分别为红山区200份、新城区200份、松山区300份。鉴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我们在赤峰学院单独开展一次抽样调查,分配问卷量为100份。调查中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53份,有效回收率为94.125%。被访者性别分布为男性44.49%,女性55.51%;被调查者年龄主体集中于45周岁及以下,占总体86.6%;被调查者教育背景分布比重分别为:无教育经历者6.5%,初中及以下为18.99%,初中至高中为20.98%,高等专科占19.39%,本科及以上为34.13%;被调查者职业背景分布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占比为11.73%,企事业单位为21.78%,在校学生为31.60%,军人为1.99%,农民为20.72%,自由职业者为11.42%。
二、现状分析
(一)赤峰市民法律认知状况分析。1.赤峰市民法律需求认知的分析。随着法制宣传活动的广泛开展及社会上法律现象的逐渐增多,赤峰市民对于法律有较高的需求。据调查数据显示:有80.87%的被调查者认为法律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密切的或较大的关系;而就对于现有法律的了解程度,12.22%的被调查认为很熟悉,29.08%的被调查者认为基本熟悉,41.43%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了解,上诉综合比例达到了82.43%。可见绝大多数市民均认为法律同自身有着较密切的关系,且自身也习得一定的法律知识。2.赤峰市民权利认知的现状分析。为了测试赤峰市民的权利意识水平,我们选取发生频率高的,最容易被市民忽略的几种情况作为问卷问题:当被问及自己的钱物被别人捡到,是否可以要回时,85.22%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当归还;当被问及亲朋好友之间借款是否需要写欠条时,69.19%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当写;当被问及被超市工作人员搜身时的行为时,有80.88%的被调查者会选择维权;当被问及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时的行为时,有89.77%的被调查选择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救济。综合分析数据可知赤峰市民已具有较高的权利意识。3.赤峰市民义务认知的现状分析。相较于权利意识来说,赤峰市民的义务意识相对较低。当被问及自己捡到钱是否需要归还失主时,仅有14.48%的被调查者认为必须归还。当被问及对闯红灯行为的态度时,仍有37.13%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必大题小作”。4.市民法律制度认知情况分析。赤峰市民对于法律制度的认知情况也不理想。分析数据可知:市民知晓法律知识,却不知晓法典。不论是作为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宪法》还是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刑法》、《民法通则》、《劳动法》和《合同法》均没有达到之前82.43%的数据标准。而《婚姻法》和《继承法》这两部调整基本家庭关系的法律,知晓度竟不到50%。(二)赤峰市民法律情感现状分析。市民法律情感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市民对法律及法律运行机构的信任度及法律救济的意愿度。1.对法律运行机关的信任度分析。综合调研数据可知,赤峰市民对法律运行机关的信任度尚可。分析数据可知55.38%的市民对于公、检、法、司工作信息的公开情况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就公、检、法、司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公信力方面,67.73%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有30%左右的被调查者对于权利机关信息公开程度及工作效率不满意。2.法律救济的意愿分析。依据表1数据可知赤峰市民的法律救济意愿较低,当权利损害发生时,市民更倾向于“私了”等私力救济,寻求公、检、法、司等公权力救济的意愿仅有13.28%。
三、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居民目前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法律认知方面尚有不足:(一)权利意识方面尚有提升的余地和必要。从数据上看,赤峰市民的权利意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仅就调查数据来说,仍有将近20%的被调查者缺少必要的权利意识,未来我们仍然需要继续权利意识宣传,保障社会整体的权利意识的提升和完善。(二)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之间存在失衡状态。目前的普法活动常聚焦于权利,义务普及相对较少。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这样一道题:您捡到一个钱包,内有2000元,但是失主很富有,您应当把钱包还给失主吗?被调查者中5.84%认为可以不还、20.85%的被调查者认为可还可不还、58.57%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当还,做人应当这样,而仅有14.48%被调查者认为不还就是违法。同时,我们还设计了另一道类似的题目:如果您的钱被别人捡到了,那么捡到的人应该归还给您吗?全部被调查者都选择应当。由此可见,目前城市居民权利意识同义务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失衡。(三)法律认知方面缺乏体系化。市民的法律认知呈现一种零散性,尚未形成有效体系。从调查数据上看,约有82.43%的被调查者对于法律有一定的熟悉,但是当问及是否知晓具体的法律文件时,回答却出乎意料。对于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文件,赤峰市市民的知晓度居然都不到50%。这说明赤峰市民目前的法律认知仅仅停留在“点”的认知上,目前尚未形成“线”和“面”。(四)法律救济的选择意愿较低。据调查问卷显示当有冲突发生时,寻求公检法司机关进行救济的比例仅占被调查者的26.43%。绝大部分被调查者在面临冲突的时候,首选的救济途径都是非法律的,私力性的救济。该数据显示市民对于法律的信仰程度较低,未达到“信法”的标准。(五)法律意志格局目前尚未形成。法律意志是指群体或个体对积极的主动的捍卫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法律意志的主要表现在于勇于和生活中违法行为进行斗争,抵制一切违法行为的意志。法律意志是法律意识的最高境界,是社会主题的最高法律品格,这种品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法律认知和法律情感的基础上慢慢习得的。目前赤峰市的具体情况尚不具备形成法律意志的基础,社会主体尚未形成法律意志。
综上可知,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仍有待加强,法律情感和法律意识均有待提升。因此在提升市民法律意识时要注重义务意识及法律情感的培养,以市民的法律需求为出发点,以市民普遍接受的方式为媒介,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参考文献:
[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蒋华林.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转型与法治建设.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22).
[3]王翀.论中国公民法律意识与法律移植的关系.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9).
[4]韦留柱.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与分析——以河南农村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8(36).
[5]侯瑞雪.公民法律意识视角下的网络暴力.河北法学.2011(6).
作者:孙寒 单位:赤峰学院
- 上一篇:法律解释时代法律移植研究
- 下一篇:浅论保安服务业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