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依托与农村电子商务风险分析
时间:2022-06-16 04:10:20
导语:法律依托与农村电子商务风险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电商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动能。但目前农村电商发展存在诸多经营风险,尤其是缺乏法律、法规的有效应用,影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升级。因此,从法律视角对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系统化研究,为其提供针对性强、普及范围广的农村电子商务法律依托,确保农村电商实现规范、有序运行。
关键词:法律依托;农村;电子商务;风险因素
当前我国进入数字农产品电商新时代,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各种技术,使农产品电商交易过程更便捷、经济效益更高。2019年10月我国《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8-2019)》,报告中指出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农村网民总数占全国网民数量的26.3%,农村网络零售占全国网络销售总额16.1%,农村电商实现稳步增长。该报告同时指出农村电商存在规范不足、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现实挑战。因此,在农村电商发展新阶段,要及时完善电商法律依托,普及电商法律权责义务内容,充分保障农村电商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建设,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农村电商向优质快速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向稳步提升、经营提速的新方向发展。第一,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继续深入、农业产业化建设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成为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带动了农产品、手工艺制品等多项要素营销,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了新路径。第二,随着农村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电子商务成为释放剩余农村劳动力的“新选择”。大量懂技术、有创意的新型农民选择农村电商作为就业、创业的新机遇,为农村人才资源发挥最大价值营造了积极、良性的生态环境。第三,随着农村电商发展日益产业化、系统化,电子商务企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主体”。自《电商法》推行以来,农村电商经营主体积极向企业化、规范化方向转型,通过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和规范运营,实现了农村电子商务竞争力的全面提升。2.农村电商具备完善的政策法律保障。在“互联网+农业”成熟发展背景下,农村电商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激发农村市场活力的重要选择。因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政策进行规范引导,为农村电商业务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第一,在政策方面。国务院出台了“互联网+农村”的发展计划,推动农业生产与电商市场有效衔接。商务部专门针对农村电商发展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财政部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专项财政支持。各地方根据区域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意见和计划,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政策保障。第二,在法律方面。《电子签名法》开启了电子商务法律应用进程,对电商企业提出了相关要求。《合同法》及时扩充内容,明确了电子合同与书面合同具有同等功能。《电子商务法》的出台和应用,更是从全方位视角对农村电商业务发展提供了行为遵循和法律基础。3.农村电商经营市场日益活跃。目前,我国农村电商逐渐替代传统农业产业模式,成为引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第一,参与力量多元。物流企业、电商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利用时代环境,重视发展电商业务,为农村电子商务注入了强大动能。2018年,我国加快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机制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形成了农村淘宝、邮乐购、京东帮等各类农村电商服务网点,有力推动了农特产品电商营销。第二,营销形式多样。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助力下,电商营销进入新的“带货时代”,农村电商进入发展快车道。通过创作三农题材微视频,吸引消费者关注,实现从产品焦点向营销卖点的成功转型。第三,形成了涵盖全领域、全流程的农村电商体系。截至目前,我国各种涉农电商平台数量超过3万个,形成了包含综合电商、社交电商和跨境电商等所有电商形态的销售模式,以及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和金融支付结算服务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4.农村电商经营呈现新变化。目前各地区相继出台扶持和引导农村电商业务发展措施,积极完善电商发展基础,提升电商运营能力,推进产业融合,走出了符合农村特色的电商发展之路。在数字经济环境下,农村电商发展呈现全新变化。第一,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快,农村经营电商优势逐渐下降。随着各大电商企业积极拓展农村业务,农村电商市场的竞争力日益加大,尤其在技术、人力等成本不断增加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所需要投入的经营成本持续加大。第二,大众消费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和产品品质,农村电商产品适应能力差。相对于城市工业化产品,农村电商产品主要以原材料、手工制品为主,生产效率慢、品质把控难度较大,与目前电商市场需求和行业规范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第三,经营平台更加多样,传统物流配送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电商进入新阶段。目前,农村电商覆盖了传统电商、社交电商和专门农村电商等各类电商平台,增加了农村电商从业者的选择项。同时,通过完善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不断改良电商产品的物流配送模式,传统农产品物流配送短板得到显著改善,大量生鲜农产品能够及时配送给消费者,有效提升了农村电商的大众认可度。5.农村电商经营风险加剧。农村电子商务以市场信息反馈为基础,综合研判市场需要,通过连接农产品与消费市场,实现了农产品供需结构的有效平衡。第一,尚未形成良好的电商运营环境。目前农村地区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实现了外部资源引入、农业产业升级和城乡资源元素的自由流动。但实践表明,农村电商在发挥优势的同时,还面临电商产业规模普遍不大、电商发展氛围较为滞后、电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现实困境。第二,尚未形成完善的风险防范意识。多数农村电商从业者对电商企业的规范、依法运行了解不够,未能用相关法律标准来规范、约束电商经营,未能形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常态意识,引发农村电商经营风险。
二、法律视角下农村电子商务风险研究
1.电子支付安全保障较弱,交易过程存在常态性法律风险。农村电商发展离不开稳健的电子支付机制。因此,农村电子支付保障体系相对较弱的客观现状,就成为影响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障碍。虽然我国出台了多项规范网络支付的文件与制度。但整体上看,这一系列政策与规范之间缺乏系统化、连贯性,影响了农村电商电子支付安全保障的有效性。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安全隐患和操作风险。受木马、病毒和钓鱼软件等安全因素影响,农村电商用户的资金很容易遭到盗刷、丢失等问题,影响了电商农户对支付平台的信任度。部分农民对电子支付了解不够,缺乏熟练操作和应用电子支付的能力,存在排斥电子支付的现象。客观上看,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电子交易保障体系,影响了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2.电商经营主体监管难度大,消费者权益存在常态性损害风险。现阶段,从事农村电商经营的主体主要有农村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民个体三种,综合来看,农民所占比重最大。在当前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由于入驻相关电商平台需要接受监管、缴纳费用等,部分农户采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抖音快手等微视频平台和其他直播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电商经营过程未经过严格的法律约束和监督,且在该经营模式中,各经营主体并不具备独立法人地位,一旦出现交易问题,并不承担单独的民事责任。因此,当出现消费者权益受损问题时,维权难度较大。同时,农村电子商务所销售的产品以农产品为主,由于缺乏完善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消费者的购买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障。3.电子合同规范性不足,购买过程存在隐藏性侵权风险。在我国现有《合同法》中,缺乏对电商交易细节的明确规定,交易双方对合同认定存在差异。目前农村电商营销以电子合同为主,但现阶段有关电子合同的标准认定存在交易主体、订立途径等多种差异。在电商实践中,部分平台利用消费者对电子合同不够重视的现实“漏洞”,存在使用格式合同的问题。虽然格式合同节省了电商交易成本,提高了电商交易效率,但格式合同在制作过程中,通常倾向于维护合同制作方的权益,存在损害另一方权益的现象。由于消费者在购买相关农产品时,并不关心交易合同的规范性,合同主要为商家事先制作的格式合同,消费者的购买权益存在隐患。特别是在“朋友圈式”微营销模式中,基本上没有使用商品购买合同。4.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农村电商经营存在普遍性侵权风险。受法律普及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和维权难度大等因素影响,农村电商领域存在相对严重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比如,盗用或模仿其他电商产品商标、图片或包装设计。在商品名字上,也出现了“冒名”“仿用”等现象。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产权意识,造成了消费者对电商农产品的品牌信任危机,影响了农村电商的良性发展。此外,农村电商经营主体缺乏维护消费者个人隐私的意识,存在泄露消费者个人隐私、贩卖消费者个人隐私的现象。由于目前农村电商参与主体众多、产品个性化特征不明显、侵权成本低,加上多数经营者缺乏应有的法律维权意识,农村电商知识产权侵权和消费者隐私泄露等现象未得到有效管控,影响了农村电商的良性、持续发展。5.法律维权难度大,消费者维权存在现实难的问题。与传统线下交易不同,农村电子商务交易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农产品买卖双方、电商交易平台、物流快递企业和支付平台等主体,都是农村电商所涉及的法律主体,各个主体之间形成了多层次、复杂化的法律关系,受网络交易特征影响,整个法律关系具有波动性大、虚拟存在和广泛分布等特征。同时,农产品的复杂特性对产品配送、交易过程要求较高,极其容易出现纠纷。当农村电商交易产生纠纷矛盾时,很难对需要承担责任的主体进行有效界定。消费者在具体维权时,由于维权过程烦琐复杂,维权成本过高,影响了消费者维权的热情、积极性和实效。
三、基于法律依托的农村电子商务风险解决路径
1.深化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援助。目前,农村电商进入数字化发展阶段,通过变革生产方式、完善流通途径、优化消费形态,电商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推力。但农村电子商务也存在新的法律风险。从法律依托角度看,多数农村电商经营主体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必要的维权意识,同时,我国尚未形成全面覆盖的法律援助体系。因此,司法部门要对本地区农村电商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法律侵权问题进行梳理,为电商经营主体提供完善的法律援助,提高农村电商抵御风险的能力。要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各项合法权益,加大电商平台监管力度,明确平台责任,尤其要从消费者视角出发,充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比如,由电商平台承担连带责任、先行赔偿责任,切实提高电商平台对电商主体的监督意识,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完善电商法律政策,推动内容普及。发展电子商务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发展瓶颈,实现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全面升级,推动农村地区产业发展。但是,从农村电商发展实际视角看,由于农村电子商务法律普及不到位,加上缺乏完善的法律援助体系,影响了农村电商的规范、有序发展。从法律依托视角看,要注重做好电商法、知识产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等各项与农村电商相关的法律宣传与普及工作,引导广大农村电商企业明确经营过程中需要履行的权责,了解自身所需要积极承担的义务,提升电商企业的履责意识,使其能够按照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来规范经营秩序。要注重做好全社会范围内的电商法律法规内容普及工作,使全社会对电商经营要求形成普遍性认识,通过普及电商法内容,使大众对自身权益形成合法认知,进而做好电商维权工作。3.提高支付安全保障,服务电商交易。支付安全是确保农村电商规范经营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农村电商经营的薄弱点,针对传统农村电商存在的支付安全短板,要明确法律体系,完善各方职责。首先,要实施归责原则。针对农村电商支付过程中,银行过错或发起人过失造成的电子支付延迟现象,应该以具体事实来判断、确定具体违约责任方。其次,要注重培养农村电商经营者的安全支付意识,通过提升电商经营者的安全支付能力,使其以积极、主动态度参与电商运营,为电商安全支付提供保障。最后,要重视做好网络安全监管,通过及时更新电子支付安全技术,完善市场监管,为电商活动营造安全稳定的支付机制。针对故意泄露或者盗取电商账户信息或资产的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规范予以惩处。通过做好电子支付安全监管,有效服务农村电商交易。4.优化电商合同管理,保护各方权益。重点解决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在农村电商实践中,使用的合同主要由电商企业或者电商平台提供,且为电子格式合同,其中存在大量格式条款。电商企业要认真审核合同文本内容,即使由电商平台提供合同,电商企业也要注重做好合同条件的认真审核。针对合同中存在的“特殊”条款,或直接影响电商交易的条款,电商企业要注重用特殊文字、符号或者颜色予以突出“标记”,尽可能确保购买双方能够明确自身权益,避免事后纠纷。在电商营销过程中,要明确买卖双方及平台的职责权益,将整个电商产品营销活动与法律应用相结合,从而有效确保农村电商的规范、合法运营。5.细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电商市场。针对目前农村电商市场存在的商标侵权现象,要注重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进农村电商规范化、品牌化经营。首先,农村电商企业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及时对企业商标、产品包装设计和营销创意等进行专利保护,避免自身知识产权被“侵犯”。针对市场上出现侵犯自身权益的行为,要借助法律途径及时申诉。其次,商务、工商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农村电商市场监管力度,引导各电商企业规范运行,提高行业内自律意识,有效确保农村电商市场运营秩序。最后,农村电商企业与相关电商平台要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评价体系,提升知识产权监管水平,通过实施惩罚性赔偿机制,完善农村电商知识产权申诉机制,规范农村电商市场。
参考文献
[1]卫颖.农村物流电子商务管理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研究[J].农业经济,2016,(12):79-81.
[2]郑彤彤,王雅鹏.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风险研究[J].理论月刊,2017,(6):116-121.
[3]杨书焱.我国农村电商扶贫机制与扶贫效果研究[J].中州学刊,2019,(9):41-47.
[4]唐超,罗明忠.贫困地区电商扶贫模式的特点及制度约束——来自安徽砀山县的例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96-104.
[5]何炼红,邓欣欣.“互联网+”时代我国电子商务平台法律定位之反思[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1-37.
作者:贾蕊 单位: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 上一篇:工程项目融资法律问题分析
- 下一篇:农村环境治理法律问题及制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