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与劳动合同法问题分析

时间:2022-12-25 11:08:49

导语:公司法与劳动合同法问题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司法与劳动合同法问题分析

摘要:虽然目前我国的公司法劳动合同法在竞业禁止方面均有一定的规定,但是由于二者本身的法律体系不同,在具体的表现方面就显得有较大的差异,例如在具体的实施对象、实施内容、理论基础、赔偿程度以及限期等情况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研究竞业禁止的相关特征,分析公司法与劳动合同法存在的具体差异,同时进行二者的有机结合以此来实现责任义务的转化,为法律的实施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保证商业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公司法;劳动合同法;竞业禁止;法律问题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商业秘密、经营手段以及核心技术已然成为众多企业的立身之本,对整个经济市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企业是人进行管理和运作的,人力资源具有先天性的流动性,随着人员的流动难免会引起商业机密的流失与外泄,显然对公司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商业价值决定商业机密,商业机密反过来促进企业商业价值的提升。市场竞争催生了竞业禁止,通过法律的手段实现国家对经济市场的合理干预,能够有效防止企业工作人员滥用商业机密,进而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稳定经济市场。公司法主要针对公司的内外关系、组织机构、活动原则以及程序设立等内容进行成文的法律规定,涵盖公司事务的组织、活动、设立以及解散等诸多方面。而劳动合同法是我国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对劳动合同中双方义务与权利进行明确,保障当事人合法的权益,进行稳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而制定的法律。二者都在竞业禁止上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内容各不相同所以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竞业禁止的含义

竞业禁止的相关概念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随后逐步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推广。我国法律体系主要在公司法和劳动合同法中对竞业禁止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其主要目的是维护企业的基本利益,维持市场经济的和谐有序健康发展。(一)竞业禁止的基本内容。竞业禁止,也可以称之为竞业回避或者是竞业避让,是一种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员工实施的以保护商业秘密为主要目的法律手段,其法律依据是我国的公司法与劳动合同法。具体表现为在劳动关系续存期间以及劳动关系结束后的一段时间之内,用人单位有权限制并且禁止相关员工在本单位任职期间同时就职于其他的竞争单位,有权限制并禁止劳动合同解除后员工就职于与原单位相竞争的企业单位,主要包括不能够在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或者是服务并且存在竞争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业务单位就职,不能够在在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或者是服务并且存在竞争关系的业务单位兼职或者任职,员工也不能够自己生产制造与原就职单位具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相同的产品或者经营相同的业务。(二)竞业禁止的主要特征。1.涵盖主体广泛。竞业禁止的主体涵盖十分广泛,竞业禁止可以对所有人实施,任何企业的相关员工都应当遵守公司法与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竞业禁止相关法律法规。2.区别于非正当竞争禁止。竞业禁止区别于非正当竞争,竞业禁止是建立在特定条件的基础之上,禁止相关员工做出损害原用人单位的合法利益的商业行为,而非正当竞争禁止是在所有情况下的对损害企业合法利益的行为的禁止。3.合理包容。竞业禁止并不是不允许员工进行商业活动,只是规定不可以进行与原用人单位相同或者相似的商业行为。(三)竞业禁止的正当性。竞业禁止在市场经济体制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于维护企业正当利益以及维持良性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所有的优势都源于其自身的优越性和合理性。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商业秘密的重要性由此凸显,竞业禁止成为每个公司都必须关注的重要领域。通常国内以及国外的企业都会以劳动合同条款或者是劳动合同的形式对企业员工的离职进行相关的限制活动,防止商业机密的泄露,从而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1.竞业禁止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商业机密的泄露。竞业禁止是实践的产物,是不可替代的商业机密的保护措施与手段。竞业禁止是防止商业机密泄露的关键手段,是在其他防护措施失效时最后的保护罩。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核心技术的发展,而技术掌控在人才的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速,人才的流动也变得愈加频繁。人才的快速流动,有利于全球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能够显著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随着人才的流动速度逐步提速,因人才流动而引起的商业机密侵权事件也变得越来越多,发生的频率也更加频繁。绝大多数商业机密的泄露都是由于企业内部雇员的原因造成的,且大都多与接触本企业商业机密的高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有关。竞业禁止成为防止商业机密泄露的中坚力量,因此竞业禁止是防止商业机密泄露的关键所在。2.竞业禁止有利于维护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人力资源优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时科技是以人才为依托的,科技对人力资源存在着极其强烈的依赖性。一个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关键力量就是尖端人才,包括企业的科研人员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逐渐成为市场竞争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决胜因素,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企业都在积极地寻求办法防止这类人才的跳槽,以此来避免企业利益的损失。在企业管理当中应用竞业禁止,能够有效维护企业的用工权,防止企业员工的跳槽,保持自己在市场竞争当中积累的人力资源优势。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技术,养成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竞业禁止同样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通过竞业禁止的手段来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以及市场经济的平稳有序。所以说,竞业禁止有利于维护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人力资源优势。3.竞业禁止能够维护市场经济的平稳有序。随着我国政府的逐渐放权,在全国各地设立自由贸易区,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我国的市场经济必然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格局和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商业机密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当中愈发重要,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流动也变得愈发不可阻挡,这对新时期的竞业禁止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而引发的不正当竞争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掌握商业机密的员工利用其核心技术作为跳板进入到自己即将跳槽的公司,或者是利用这些商业机密进行自我经营;第二类是企业出于对自身商业利益的追求,通过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挖人或者是抢人,以此来实现自己核心技术的扩充。这两类不正当的竞争都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危害了社会公平。我国主要还是依靠竞业禁止的方式来防止不正当竞争的发生,以此来维护市场经济的平稳有序。

三、公司法与劳动合同法中竞业禁止的类型比较

(一)约定的竞业禁止与法定的竞业禁止在约定的竞业禁止当中,法理基础和契约精神联系十分紧密,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的公司法和劳动合同法都突出了约定的竞业禁止。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应当承担保守商业机密的义务,企事业单位可以依据劳动合同与保密协议的签订对竞业禁止的条款进行规定,并且只有劳动合同完全解除或终止后才可以采取条款中禁止的行为,并且要将月份当作单位将经济补偿向劳动者提供。劳动合同法具体规定了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之中对有关的商业机密事项进行约定。而法定的竞业禁止指的是源自法律法规的竞业禁止的相关义务,主要是企业董事、经理、管理者以及技术人员竞业禁止的义务规定。(二)常规的商业价值与保护商业机密的竞业禁止常规的竞业禁止指的是企事业单位和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其他单项合同当中对于员工离职后不得前往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事业单位任职或是建立和此单位存在关系的企业的规定。公司法以及劳动合同法等多个商法对竞业禁止的规定一般都是常规性质的,即没有承担保护商业机密的义务。而具有商业机密保护任务的竞业禁止指的是竞业禁止协议需要将商业机密的保护义务放在首位,作为竞业禁止的基础和前提。从本质上来说,只有当商业机密被泄露或被非法利用时,当事人才可以对相关员工的竞业加以禁止,同时鉴定商业机密的程序也十分严谨,不可避免的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此这项防护措施是必要的。(三)任职期间的竞业禁止与离职期间的竞业禁止竞业禁止针对不同的时期以及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内容,根据员工的工作状态可以将竞业禁止分为任职期间的竞业禁止与离职期间的竞业禁止,根据竞业禁止主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在职员工的竞业禁止与离职员工的竞业禁止。我国法律对在职员工的竞业禁止有着明确的义务规定,所以在职的竞业禁止皆为法定竞业禁止。我国对于在职的竞业禁止的相关规定大都存在于公司法、劳动合同法、合伙企业法以及独资企业法等法律法规当中,并且把高级管理者、董事以及经理等当成竞业禁止的重点关注对象。

四、公司法与劳动合同法中竞业禁止的差异

(一)适用范围的差异。公司法的竞业禁止的主体是公司,其指的是根据公司法设立于我国境内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有限责任公司。而在劳动合同法当中,竞业禁止的主体对用人单位适用,包含民办非企业、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企业法人等,并且还涉及和劳动者具有劳动关系的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以及国家机关等。不难看出,劳动合同法的竞业禁止的适用主体较公司法而言更加广泛。(二)法律后果的差异。按照公司法的竞业禁止,一旦企业的高级管理者或者董事违反了竞业禁止中的相关规定,企业便可以依法使用归入权,将违法经营所得的利益全部收归企业。在劳动法当中如果违反了竞业禁止里的各项规定,需要按照事先约定的内容支付给用人单位一定数目的违约金。(三)主要目的差异。公司法当中竞业禁止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行使经营权的一方在市场竞争当中滥用职权以谋取私利,公司法的竞业禁止主要设立在行使经营的主体上。而劳动合同法的竞业禁止主要是为了保护企业自身的商业机密不被泄露。

五、结语

公司法和劳动合同法均在竞业禁止方面有一定的涉及,但是其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研究公司法和劳动合同法两者关于竞业禁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掌握二者的差异以实现更好的结合运用,逐步推广竞业禁止的适用范围,发挥竞业禁止的积极作用,从而更好的解决市场竞争纠纷,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保证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孟宪泽.科学完善劳动合同中竞业禁止内涵的探讨[J].行政科学论坛,2019(6):44-48.

[2]刘子奇.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相关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35):71-72.

[3]崔汪卫.竞业禁止制度的域外视角与经验启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85-93.

[4]祝磊.论竞业禁止协议在网络环境下的合理性判断标准——美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经验与启示[J].长沙大学学报,2018,32(6):76-78.

[5]李纬溢.竞业禁止的理解与适用——W某与A公司劳动争议案评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8(26):3.

作者:牛玉波 单位:山东能源重型装备制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