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新闻标题中常见隐喻特点探究
时间:2022-10-21 09:17:21
导语:法律新闻标题中常见隐喻特点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隐喻的理论基础
(一)隐喻的认知概述
隐喻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又称暗喻,主要是指通过隐喻手法使表现更加生动形象,以突出所表达的内容。从其本质上来讲,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还是人们的一种认知方式,现代隐喻论将其作为一种认知现象进行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隐喻的互动理论,后来学者在其基础上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形成了在当时影响力较为深远的隐喻互动式理论。由于隐喻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理论观点,并且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缺点,容易同非隐喻性的句子概念出现错乱,难以有效地辨别具体含义。更多学者认为隐喻无处不在,人们的思想活动以及行为方式都属于隐喻,隐喻既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又是一种人们探索世界本质的认知工具。
(二)隐喻的特点
隐喻的本质主要是指借助以往熟悉的事物理解,来体验陌生事物,这里所指的以往熟悉的事物是源域,而体验陌生的事物是指目标域。源域是认知活动的基础,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事物,有具体形态,而目标域则较为抽象、陌生。首先,隐喻具有系统性,主要体现在本体以及喻体概念系统中固定的结构;其次,隐喻具有无意识性,是一种人们自动开展的活动,在不断发展和演化中,被认为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在隐喻中,本体和喻体是一种并列关系、修饰关系、复指关系以及注释关系,尽管本体和喻体之间难以相容,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相似特点,在矛盾中寻求统一。隐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创造力和联想,进而深入发掘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丰富思维认知。
(三)新闻标题中隐喻的分类
1.结构隐喻
新闻标题为了更加简洁明了地突出文章主旨,通常会以某一个概念的自身结构,来构建另外一个概念的结构,也就是用源域的词汇来形容目标域,进而加深人们对目标域内容的理解。比如在《国人在与暴雪奋战,总统一家则在公款度假》(2011年1月1日)中,表层意思是为了突出民众同总统一家人的对比,借此讽刺总统一家人的行为,同时将人和自然之间不和谐的关系进行对比,以此突出两者之间的冲突。结构隐喻在新闻标题中使用较为广泛,将人类活动喻作战争的形式较为常见。
2.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身熟悉的空间方位形成的一种隐喻概念,将人类日常生活中时常发生或者不断重复上演的结构,结合自身想象力投射到目标域,以此来了解不同的空间结构。在新闻标题中,方位隐喻很难辨认,但由于此类形容词较为常见,人们已经习惯约定俗成的用法,从而导致隐喻突显不明显。
3.本体隐喻
本体隐喻主要是指通过概念结构来理解人们自身的经验。在本体隐喻中,将人们自身的情感、思维以及状态看作是一种有形的实体,对其进行量化,根据其特征进行识别,发现原因。相关学者在对本体隐喻的研究中发现,本体隐喻包括空间隐喻、实体隐喻和物质隐喻。实体隐喻主要是指人们通过有形的、具体的实物,来了解无形事物的隐喻,它能丰富人类自身的经验。.
1.强化对法律的宣传
读者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往往会先分析新闻题目所表达的意思,新闻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一篇新闻报道,标题一方面需要将文章内容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交代出来,同时还要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能够深入阅读,所以相较于新闻内容,标题的撰写更需要一定的措辞技巧。在新闻标题中,隐喻的应用较为广泛,相较于明喻,隐喻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由于法律新闻内容关乎国计民生,同人们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在撰写法律新闻标题时,应注重法律的严谨性,一方面能够彰显文章主旨,另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读者了解相关法律内容。诸如在《以国家安全法律观统筹海运安全》(2015年7月14日)中,题目中突出的内容是通过国家安全法律观来维护我国的海洋运输安全,题目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海运安全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隐喻世界海洋运输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恐怖分子劫持船只的活动时有发生,为了谋求我国长远发展,通过国家安全法律观来统筹海洋运输安全势在必行。
2.具有较强的潜在性
由于新闻具有较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兴起,法律新闻的报道具有经常性的特点,对公众的影响程度是难以估量的。法律新闻标题在撰写过程中,所采用的隐喻手法同样包括结构隐喻、实体隐喻以及方位隐喻,结合实际新闻内容,选择不同的隐喻手法。法律新闻报道的内容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诸如在报道犯罪、侵权的事件中,新闻标题需要醒目,需要刺激眼球,潜移默化地引导读者同实际生活相联系,以此达到新闻报道的目的。
3.无意识的体验
一篇新闻报道能否引起社会反响、反响程度的大小,同新闻标题撰写有着直接的联系。法律新闻标题更加注重共同的体验,同时也是法律新闻标题隐喻的突出特点之一。为了加深公众的法律意识,在撰写法律新闻标题时,需要简洁明了地以隐喻的方式来交代新闻的具体内容,同时吸引读者阅读。读者的阅读兴趣被新闻标题激发,往往会无意识地跟随标题去联想,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所表达的含义。但是读者却很少能够发现此类隐喻,而隐喻在读者对新闻报道的事件认知过程中确实产生了作用。同时,某些隐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具有约定俗成的特性。诸如在《北仑开出商标侵权大罚单:148万》(2015年7月14日)中,读者在看到题目的瞬间,会联想到哪家企业被开出148万的高价罚单,这就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认知水平。
三、法律新闻标题中隐喻的意义
隐喻相较于明喻来讲,在实际应用中更为灵活,所取得的效果更好,有助于将抽象的事物转换为实体。在法律新闻标题中,隐喻的使用可以精简认知过程,有助于人们更快地了解所要表达的内容。隐喻思维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联想能力,在本体和喻体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促使不同领域之间概念的转换,引导读者去深入思考新闻内容。在法律新闻标题中运用隐喻,一方面能够加深人们对题目的理解,另一方面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需要说明的是,使用隐喻这一语言修辞手段,需要结合文化背景,符合读者的认知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读者理解,反之,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作者:贾小兰 单位: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
- 上一篇:法律现象与金融现象基础关系的剖析
- 下一篇:翻转课堂模式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