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记录债权法下电子票据问题浅析
时间:2022-12-17 09:27:48
导语:电子记录债权法下电子票据问题浅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电子票据的性质及其与传统票据法的冲突
(1)电子票据的性质电子票据是传统纸质票据的电子化,是电子债权的一种形态,除了具有传统票据的要式性、无因性、文义性及流通性之外,其签发、提示、转让及付款皆以电子方式完成,所以较之传统票据,其保管及行使省却了人为因素,更为安全高效,形式要件更为简便,管理机构负担了部分责任,保障了出票人、收款人及第三人的权利.为更好地考察电子票据的性质,应该对电子记录债权的性质进行考察.电子记录债权是因电子票据的讨论而发展起来的,与其相同所转让的是一种脱离了原因关系债权的金钱债权,加之当事者的意思表示,只有向电子债权记录机构的电子记录原本上进行记录,其产生和转让才发生效力.权责范围较电子票据更为宽泛,性质上与已有的指名债权及票据债权并不相同,虽然具有一部分代替票据的机能,包含了票据的基本性质,却并不能废止票据并取而代之.其基本性质有以下三点:①与指名债权及票据债权所不同的新型金钱债权;②加之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依附于电子记录机构在记录原本上的记载而发生及转让;③电子记录债权的法律行为与原因关系相分离以保障动态安全,具有无因性.
(2)电子票据与传统票据法理论的冲突首先,电子票据毕竟是票据,其功能和实体票据相同是作为电子化的票据而存在的,但深层次考虑其权利,对比电子记录债权,如上文所述,是一种不同于票据权利的金钱债权,依附于电子记录而产生、行使、转让、消灭.是民事权利的特别权利当中的特别权利;其次,主体上电子票据的当事人中包含了传统票据中所没有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接入机构,被机构等各种电子债权记录机构;第三,电子票据流通性更快,实现网上互联,代替现实资金的流动而仅以电子记录标示债权的转让,付款程序便捷,提高资金使用率的同时降低成本;第四,电子票据的票面形式、票据的持有及签名全部都是以电子形式的数据电文形式所表现的,在形式要件上与传统票据法相比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方式包含信用评级;第五,由于电子票据比传统票据受到更为强力的监管,由时效性较差变为实时监管,且全部由数据电文形式保存记录,能更加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防止因票据的伪造、变造产生的犯罪行为.
二、电子票据基本特征的界定
对于电子票据的基本特征从各国立法来看差别不大,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护权利及维护交易安全电子票据通过数据电文而发生,并不受原因关系存废的影响,具有无因性.以此最大限度地保证交易的动态安全.电子记录债权法上无论是对债权债务人的意思表示,还是对无权的免责要件,都制定了比民法更强的特别准则,以强化交易安全.同时使管理机构负担部分责任的规定充分考虑到了当事人之间交易的静态安全;
(2)信息查询及追索各国相关规定中均对于各利害关系当事人的信息查询权限做了详尽的规定,以此宣示权利的“公示性”并且使追索权的行使成为可能;
(3)转让手续简便我国电子商业汇票立法中强调了转让背书的作用,权利依背书转让,在此将背书看作一种电子记录,其转让因背书而发生效力.电子记录债权的转让,依据转让记录而产生效力.所以,转让记录是转让的效力要件,没有转让记录,无论对债务人及第三人哪一方都得以主张、对抗转让的事实;
(4)记载事项完备电子票据的内容依据对数据电文的记载而决定,而电子记录债权的内容依据记录而决定(9条1项).作为电子情报本身,相关的记载事项可记录更为广泛的属性内容.债权人、债务人的名称、金额及付款日期等都是必要的记载事项(16条1项),电子记录债权的情况下,对收款账户、分割付款的付款方式、附期限的利益丧失条款、对债务人的抗辩条款、转让限制等等,都可列为记载事项.我国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中的记载事项还包括评级信息,并由记载者对真实性负责;
(5)结算方式灵活电子票据不仅仅是支付手段,因其可以贴现、质押而且同时成为融资和信用工具,其特性保证了交易安全促进商品流通.电子记录债权因抵消而在现实资金并无流动时消灭的情况下,电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也依然残留.在各债权相互抵消之后,也可依据付款记录,客观地证明其相互抵消的事实.如此灵活的结算方式,也使分割付款和到期日之前的融资成为可能.
三、电子票据研究所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点
(1)禁止转让条款我国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22条)同日本一样,均附有禁止转让特别条款.这一规定限制了债权种类,使持票人不能在到期日来临之前进行融资,变成了单一的决算手段,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资金调配.从一般性资金调配的国际趋势来看,美国统一商法典UCC9-104条和UNCITRAL国际债权转让条约均否定了将债权种类进行限制的禁止转让条约的对外效力[5],这样规定有利于对债权进行活用,积极地进行资金调配;
(2)即发生债权的转让电子汇票与电子记录债权均规定,必须在生成数据电文或记录时确定债权额(29条三)(16条1项1号).我国从传统票据法开始已经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交易安全而进行过多的限制性规定.日本所谓依据记录而发生的电子记录债权基本上是已经发生的债权,这种规定对于将还未发生的即发生债权进行转让的情况很难适用.设定即发生债权的金额时,想要进行记录,就只有将其与已发生的债权金额放在一起衡量.这恐怕会使其性质变成了民法上的指名债权(特定人对特定人转让,仅需通知),而影响即发生债权转让担保契约;
(3)作为权利消灭“对抗要件”的付款记录电子票据的数据电文记载事项,以及电子记录债权的发生记录和转让记录是权利的效力要件,在对付款记录的解释上较为困难,可以确定的是付款记录具有以下的机能:①记录债务消灭的原因事实;②公示法定代位的机能(24条5号);③公示关于质权的权利关系的机能.那么,付款记录在特定的范围内,是否可以作为“权利消灭的对抗要件”,并以此对抗第三人;
(4)相关公法领域研究目前的研究将讨论重点置于在对私法规则上的讨论,关于电子票据管理机构则还没有充分讨论,配合制度的展开并加之与我国的“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接入机构”及“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权责(诸如管辖权、免责条款、法律衔接等问题)比较分析,关于管理机构的问题各国的规定都有不够完善之处,相互交叉,权责不够明晰,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着重考察.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电子票据立法仍停留在对电子商业汇票的规范当中,而对因电子票据的流转而产生债权转移的研究还处于相对空白状态,这对今后的研究提供了较大余地.对于区别于电子票据的电子记录债权,相信在接下来的司法解释中会有详细的规定,这也是顺应电子商事交易市场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关于电子记录债权这一名称,稍作解说,首先为了避免可能引致将其误解为因电子商事交易而产生的全部债权等理由,而不能称之为“电子债权”,而为了避免产生税法上的问题,而不应称之为“电子登录债权”,所以使用“电子记录”这样的用语来明确表示以电子性的记录作为债权转让的效力要件的事实.
作者:霍昶旭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上一篇:会展工作提升年实施方案
- 下一篇:文化执法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