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航天产品法律制度与引用

时间:2022-09-29 05:17:25

导语:国外航天产品法律制度与引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外航天产品法律制度与引用

本文作者:蔡高强高阳工作单位:湘潭大学法学院

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世纪,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转让与合作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与航空航天技术相关的产品贸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航天产品不仅包括火箭、卫星等直接用于航天活动的产品,也包括与其相关的一些零部件的制造。不少航天产品,特别是与之相关的航天产品零部件,不但可以用于航天事业,也可以被用作军事用途。因此,基于对国家安全与国际和平与发展的考虑,将相关产品分为“军品”和“两用物项和技术”,实行“军民双线”的出口控制模式,一直是西方航天大国控制航天产品和技术出口的惯用模式。外空非军事化要求各国发展航天事业都不得以军事行为为目的,而大多数航天产品都属于军民两用产品。在此,各国对航天产品实行的贸易管控就显得十分关键。一方面,国家对航天产品的出口管控程度直接影响着一国航天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及其航天商业竞争力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航天产品的特殊性,发展航天产品贸易的风险也比较高,国家安全、国际和平与稳定等,也是航天国家发展航天产品贸易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自人类探索外空世界以来,欧盟各国一直是世界航天事业的积极参与者。特别是在空间商业化领域,欧盟在制度层面与法律层面都走在前列,其关于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欧盟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1995年之前的航天产品贸易管控欧洲各国很早就开始对军民两用产品实行了有意识的出口管控,关于出口控制的相关法律也早已存在。无论是在国家层面上还是在国际层面上,欧洲各国都已经对军民两用产品作出了区分,并规定了详细的产品清单。1969年生效的欧盟EC2603/69号条例搭建了欧洲出口控制框架的最早雏形,对欧盟航天产品贸易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1995年之前,欧洲各国在世界航天产品市场上并不占有的太大的份额,欧盟也不存在专门针对航天产品的贸易管控制度。即使是欧盟对于军民两用产品的管控,也还相当笼统,且并不涉及关于航天产品和非航天产品的划分。无论是在欧盟内部还是对于第三国的贸易管控,欧盟各国之间都各有规定,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标准。再加上航天产业的特殊性,其牵涉到的国家利益非常复杂:英、法两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航天产品贸易领域具有比较开明的政策,与其他国家都保持有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德国在发展航天事业时则比较谨慎,对国防类产品都实行非常严密的管控;还有如瑞典这样的国家,长期实行不结盟政策。这些都为欧盟航天产品贸易的统一管控增加了难度。(二)军民两用产品的部分统一控制为了在欧盟内部消除对军民两用产品的出口控制,提高欧盟进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欧盟于1995年7月正式开始对军民两用产品实行统一的出口管控。以统一行动和《统一对外与安全政策》为基础而形成的EC1334/2000号条例以及共同商业政策条款共同推动了欧盟统一的军民两用产品出口控制清单的出台[1]28。根据条例,欧盟内部统一对军民两用产品出口控制清单上的产品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初步形成了欧盟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出口控制政策。欧盟虽然已经统一了军民两用产品的出口控制标准,但这种统一的出口控制制度还并不完善:没有对军民两用产品进行完整的规范化分类,只对部分产品实行统一管控标准;也未对航天产品做出任何特殊规定;具体产品出口的许可权力依然由各成员国分别行使。这种部分统一的出口控制制度是欧盟各成员国为促进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而妥协的产物,是欧盟一体化进程与反一体化倾向斗争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欧盟成员国的贸易许可行为必须严格依照欧盟的统一许可标准进行,按照固定的许可格式和许可条件,根据成员国决定是否批准许可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一旦获得某一成员国的许可,则这种许可在欧盟内部其他地区也同样有效。体现了欧盟商业一体化的重大进步,也为欧盟统一对外出口控制体制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对外出口管控体制的初步形成2006年4月底,欧盟贸易代表召集欧洲的两用产品出口商开会,并于9月初了关于两用产品和技术出口控制的政策性材料,提出了不少关于两用产品和技术出口控制的非立法性建议和方案。在此之前,欧盟虽然已经在其内部市场上形成了对于军民两用产品贸易的规范化和自由化,但对于欧盟之外的第三国的出口控制却还相对比较混乱,没有建立起一个全面可靠的对外出口管控体制。目前的欧盟虽然统一化程度很高,但其内部结构和矛盾依然十分复杂。因此,要建立一个为欧盟各成员国所接受的统一的对外出口管控体制并不容易。商业竞争力、国家安全利益与欧洲内部的公平竞争和自由贸易的矛盾始终存在。对外贸易问题既是国家安全问题,也是贸易利益问题。各成员国政府毋庸置疑的保有其本国国家安全问题的决策权,而根据欧盟共同商业政策条款的规定,欧盟又被合法授予了就对外贸易问题制定统一商业政策的排他性权利。对外贸易的双重性就决定了欧盟要建立完善的对外出口管控体制绝非易事。因此,欧盟目前虽然还没有就军民两用产品和技术的出口管控出台任何立法性文件,但欧盟对于军民两用产品和技术出口控制已经形成了相对具体的政策指导。这些贸易控制政策的形成,在欧盟对外出口管控体制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欧盟对于军民两用产品管控的一个重要进步。(四)欧盟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的未来展望由于航天产品大多数属于军民两用产品,建立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的关键还是建立起对于军民两用产品的出口许可证制度。欧盟对于两用产品的贸易管控已经形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基础。在欧盟政治经济全方位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有关军民两用产品出口管控的法律规定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正式出台。自《国际武器贸易条例》签订以来,航天产品大多受其约束,美国的航天产品贸易份额自1998年开始出现了迅速下滑。与此同时,欧洲卫星制造商开始积极研发不受《国际武器贸易条例》约束的航天产品,欧洲空间局更是启动了EEE欧洲零部件促进计划,以提升欧洲国家在商业卫星市场的竞争力,使得欧盟迅速成为了世界航天产品市场的主力军[2]8-9。为保持欧盟在航天产品市场上的重要优势,欧盟在实现内部市场自由化的基础上还将通过各类政策与法律途径,持续推动一个统一的对外管控体制的建立。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基础上,欧盟必将进一步统一出口许可证制度、具体化各类航天产品的详细管控标准,并最终通过法律途径,设立统一的欧盟航天产品出口许可证管理机构,将各成员国的航天产品出口审批权收归欧盟来统一行使。

二、欧盟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欧盟对于航天产品贸易的管控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比较美国严苛的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来说,欧盟的贸易管控制度表现出了相对宽松的特性,为欧盟在激烈的航天产品贸易市场上赢得了难得的发展优势。(一)欧盟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的主要内容首先,欧盟制定了航天产品管控清单。由于欧盟成员国均为《瓦森纳协定》①(塞浦路斯除外)、“核供应国集团”②以及“澳大利亚集团”③的成员国,欧盟对于航天产品的贸易管控主要是在这三个条约的基础上形成的。此外,《国际导弹技术控制制度》①也由于大量欧盟成员国的加入而对欧盟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产生着重要影响。《瓦森纳协定》在欧盟的实施主要体现在欧盟理事会1334/2000号法令中,该法令共8章22条,规定了欧盟出口控制的范围、主管部门、控制物项的变更、海关程序、行政合作以及控制措施等。EC1334/2000号法令历经多次修改,目前成为欧盟对外高科技出口管制的主要指导性文件。EC1334/2000号法令中涵盖的军民两用产品和技术清单对欧盟各成员国直接适用,其基本内容与《瓦森纳协定》中规定的清单没有太大差别。综合国际空间法、有关军民两用产品出口控制的国际法以及欧盟法的相关规定,欧盟将关于军民两用产品的受控物项分为核材料、技术与设备;新材料、化学品、微生物和有毒物品;材料处理;电子;计算机;电信和信息安全,传感和激光;导航与电子;船舶;推进系统、航天器及其相关设备等共10大类。每类受控物项又分成A、B、C、D、E共5组:“A组”———系统、装备与零部件;“B组”———试验、检测与生产用的装备;“C组”———材料;“D组”———软件;“E组”———技术[3]12-13。对于清单以外的其他项目,如果有理由认为其与核武器、生化武器以及化学武器的试验、操作、生产、储存与维护等有关,或者接受国正在接受武器禁运,则也必需取得授权。其次,欧盟建立了航天产品出口审核机制。在实际操作中,航天产品出口许可证的申请主要需要通过三种审查。第一是航天产品类别审查。申请出口的航天产品不能属于《欧盟武器控制产品规则》中军品出口控制的范畴。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武器控制产品无论如何也不能获得出口许可。第二是航天产品用途审查。按照欧盟的规定,出口的航天产品必须不属于军民两用产品和技术出口控制的范围。限制出口的军民两用产品即使并不用于任何类型的军事目的也不能获得合法的出口许可。对于这一范围,欧盟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统一的规定。再次,欧盟的航天产品出口商还必须接受“最终军用目的控制制度”的检查[4]69。对于在“军品”以及“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管控范围以外的航天产品,还必须由买方提供一项“最终用户证明”,许可机关将以此判断其购买该航天产品不会被用于核武器、生化武器以及化学武器等军事目的。第三是进口国家审查。主要审查航天产品的进口国是否违背欧盟政策与集体国家安全、是否影响地区安全和冲突、是否违反国际法、是否有悖人权以及是否用于恐怖活动和犯罪等因素,都是影响欧洲国家向第三国发放航天产品出口许可证的重要因素。即使没有具体政策法规的约束,与一般国际法律原则背道而驰的航天产品出口行为也是不会被欧盟国家所允许的。(二)欧盟成员国的航天产品贸易管控机制欧盟各成员国的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与欧盟整体的贸易管控制度是基本一致的。各国均以国际空间法、有关军民两用产品和技术出口控制的国际法以及欧盟法为基础,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和法律实践,制定了在本国国内适用的相关政策、法律及规章制度。欧盟成员国对于军民两用产品出口管控的各项规定,是形成其国家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的基础[5]48。欧盟各成员国通过制定政策与法律,使欧盟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在本国得到了具体实现。例如,德国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对航天产品实行严密的管控制度,严格控制军品及军民两用产品的出口。在遵循外交政策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德国对于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控制清单,则直接采用了EC1334/2000的规定,将军民两用产品分为十类五组进行全面监控。以《对外贸易和付款条例》为依托而建立起来的德国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由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下的经济与出口控制办公室负责全面执行。加上德国地区海关机构、联邦政府外交办公室以及德国财政部的全力配合,对德国的航天产品贸易形成了严密的保护。根据德国2006年最新修订的《对外贸易和付款条例》的规定,所有对外贸易都是自由的,但涉及国家安全、国与国和平共处和外交政策时,国家有权禁止出口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或按照国际公约所承担的义务,德国政府可以采取完全禁运、部分禁运和武器禁运政策[6]81-82。除此之外,德国《对外贸易和付款规则》还规定了具体的出口控制标准和许可证制度,由经济与出口控制办公室负责解释并每年进行修订,及时更新并公布《德国出口控制手册》。另外,由于英国是欧盟的唯一一个英美法系国家,其法律体系与欧盟其他成员国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对于航天产品的贸易管控制度,英国与欧盟及欧盟其他成员国之间依然保持着高度统一[7]140。英国的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是在英国《2002年出口控制条例》的基础上搭建起来的。该条例授权英国贸易和工业部下的出口控制组织负责对英国的军品和两用物项进行出口控制。由于英国同时是《瓦森纳协议》、《导弹技术控制制度》、“核供应国集团”以及“澳大利亚集团”的成员国,包含在《战略出口控制清单》中的《英国国家军品清单》以及《英国国家两用物项清单》就是依据这些条约而拟定的[8]426。英国对欧盟有关两用物项和潜在军用物项出口控制规章中的大部分控制措施和内容都宣布有效,对于EC1334/2000中的两用物项和技术清单则更是进行了直接援引。不仅如此,英国《2002年出口控制条例》还规定了详细的出口控制规则、申请出口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程序以及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为英国航天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三)欧盟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的主要特点欧盟及欧盟各国的空间活动非常频繁,特别是在空间商业化领域更是走在世界前列。欧盟作为一个区域性合作组织,其长期形成的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首先,管控体制相对宽松。与美国相比,欧盟的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要宽松得多。以促进航天产品的自由化贸易为中心,欧盟根据其所签订的《瓦森纳协议》等相关国际条约为基础,确定了欧盟详细具体的管控标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控体制。在欧盟内部,只要是在管控范围之外的航天产品都可以进行自由贸易;在对于第三国的出口控制方面,欧盟的管控标准亦规定得非常清晰,且并不繁琐,为欧盟航天产品的出口贸易提供了便利。正是欧盟相对宽松的贸易环境,为其在世界航天产品贸易市场上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其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欧盟是由多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组织,尽管其无论从政治、经济或生活等领域都已经形成了高度的统一,但其在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方面依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目前,欧盟在航天产品贸易管控领域的主要成就都集中在区域贸易自由化方面,对于欧盟内部航天产品贸易的规定更是宽松。欧盟航天产品贸易的区域性健康发展对其向第三国进行出口管控以及世界航天产品贸易的顺利进行都提供了有利借鉴。再次,法制化程度较高。欧洲拥有全球第一个区域性政府间空间合作组织欧洲空间局,该局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协调机构,推进空间项目合作、促进空间法律制定、推动空间贸易进行,为欧洲空间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欧洲空间局和欧盟的协调努力下,欧洲在空间立法和空间法研究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仅制定了统一的欧洲空间政策和法律,不少欧洲国家也都制定了自己的国内空间立法。较高的法制化程度为欧盟航天产品贸易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三、欧盟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随着欧盟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欧盟已经在不断发展的航天产品贸易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中国作为一个航天大国,却迟迟没有在航天产品贸易领域有所作为。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军品及两用物项出口控制体制的健全和发展,中国对航天产品贸易活动的参与也得到拓展和深化。对航天产品贸易实行有效管控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更是中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主张和平崛起的应有之意。(一)实现我国军民两用产品的规范化贸易中国要构建起有效的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推动中国航天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实现军民两用产品的规范化贸易。实行“军民双线”的出口控制模式就是要将“军品”和“两用物品”实行分别管理。“军民双线”的出口控制模式不仅仅是要达到对特殊物品实行有效管控的目的,更是要在规定明确的前提下实现“两用物品”的贸易自由化。目前,我国对于军民两用产品的出口管控主要体现在《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以及《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之中。但这远不能满足我国空间商业化发展中对于航天产品贸易的需要。航天产品往往科技含量较高,分类巨细,而且大多数属于军民两用产品,笼统的管理方式是行不通的。出于安全考虑,必须对航天产品贸易实施良好的管控,既不能造成安全漏洞,也不能阻碍航天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正是基于大多数航天产品的军民两用性质,其产品容易被挪作军事用途,对国家安全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威胁,使得航天产品往往被作为特殊物项,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化贸易。而事实上,如果我国能够加快对军民两用产品管控的政策与立法建设,提出明确的军民两用产品清单,让人们在实践操作中能够有的放矢,真正实现军民两用产品的规范化贸易,那么,我国航天产品贸易的自由化也就不再困难了。(二)积极参与多边出口控制国际机制早在10年前,中国与世界各大多边出口控制机制还几乎没有接触。中国对于多边出口控制机制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甚至质疑其存在的合法性及其活动的正当性。然而,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的航天产品出口管控体制几乎都是在“核供应国集团”、《瓦森纳协议》等世界主要多边出口控制机制的框架下建立起来的。随着中国空间商业化的不断深入以及航天产品贸易市场的进一步打开,中国逐渐意识到了加强与世界多边出口控制机制的紧密联系,保持与世界航天产品市场的协调一致的重要。十六大以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完善我国的出口管理政策法律建设,提高关于特殊物项的出口控制能力。2004年5月27日,中国在瑞典斯哥德堡举行的核供应国集团年会上被正式批准为会员国。此后不久,中国又向世界表达了加入“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的愿望,并于2004年2月和6月与“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分别在巴黎和北京举行了两轮对话会。此外,中国也就战略物项出口控制改革与“澳大利亚集团”、“瓦森纳安排”等多边防扩散出口控制机制开展了对话。只有加强与世界多边出口控制机制的联系,深化中国与国际控制机制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中国在对于航天产品的贸易管控制度上尽快跟上国际脚步,与世界航天产品和技术贸易领域越走越近。(三)优化航天产品贸易的操作程序航天产品贸易不同于其他产品贸易,必须要经过审批程序才能得以实现。航天产品贸易的顺利进行牵涉到国家的方方面面,不但受到贸易经济利益的驱使,更加要注意保障贸易国家之间的国家安全。因此,航天产品并不是可以随意进行自由化贸易的,必须要建立严密的管控制度以保证其健康发展。基于航天产品贸易的特殊性质,其审批程序往往非常复杂,与航天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明显背道而驰。另外,有关航天产品贸易的审批工作往往不只是由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而是与多个行政部门进行权利的分配,由不同部门分别实施和执行,严重影响着空间贸易审批的效率。要优化航天产品贸易的操作程序,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效优化出口许可证的批准程序。在我国,航天产品的出口根据其性质和用途需要得到多个行政部门的审批才能获得出口许可证,而不同产品需要经过的审批部门和审批程序又各有不同,过程相当繁琐。航天产品出口商必须要耗费巨大的时间成本才能完成一项产品的出口,严重羁绊了我国的空间商用化政策以及积极发展本国航天产品贸易的需要。航天产品贸易的良好发展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水平的重要表现[9]113,我国必须在保障贸易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利益的基础上优化航天产品贸易的审批程序,才能迅速的在航天产品贸易领域站稳一席之地。(四)加快我国空间贸易管控制度的法制化进程随着空间商业化和私营化的进一步加深,我国航天活动的主体也由原来单一的系统内国有主体,变为多系统的、多样性的市场经济主体,从事航天活动的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市场主体之间、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权利义务关系及法律责任都亟需进一步确认。特别是在空间贸易领域,国家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规制市场准入、商业化管理等问题,加强对空间贸易的宏观管理和调控[10]88。我国的航天政策突出体现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两个白皮书中。近年来,中国先后颁布实施了《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核出口管制条例》、《军品出口管理条例》、《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11]626。2002年,中国相继颁布《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有关化学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办法》等法规。这些法规的陆续出台,对于规范中国敏感物项的出口管制,履行有关国际义务,维护国家安全及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正常开展,具有重要意义[12]6-7。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大批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为中国航天立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没有出台专门针对航天产品的出口管控标准,对于航天产品的出口管控散见于各项法规之中,不同领域对于航天产品贸易的管控各有标准,控制范围参差不齐,规范化程度相当低。制订统一的空间物项贸易控制标准,建立起一个全面可靠的,对第三国的航天产品出口控制体制,有利于对航天产品贸易进行规范化管理[13]29。随着我国在航天产品贸易市场上的不断活跃,所遇到的贸易问题也在不断增加。必须加快我国空间贸易管控制度的法制化进程,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我国航天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