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监管法规完善分析
时间:2022-09-29 04:49:18
导语:价格监管法规完善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范子龙工作单位:山东省青岛市价格认证中心
一、引言
市场机制作为社会资源基础性的配置方式,通过价格规律,能够自发地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是以一系列条件作为前提假设的,这些前提假设包括“理性人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市场交易双方具备完全的信息”等。但是,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这些前提假设却很难得以满足,因此,现实中市场作用的发挥,容易偏离其最理想的作用状态,出现诸如“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在内的市场失灵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需要政府加以调控。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另一种手段,通过“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发挥,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维护社会的公平。价格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政府在对市场经济调节的过程中,对于价格的监管成为政府调控的主要方式。
二、我国价格监管中的法律制度
1.我国价格监管的法律制度改革开放前,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商品的价格形成主要依靠国家行政力量,市场在价格的决定中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这一时期我国价格监管的法律制度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随着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家逐步放开了对于商品价格的行政控制,尤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迈开了进行价格体制改革的步伐,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的供需力量共同决定。政府只在很少的领域进行价格控制,政府的角色定位逐步由价格的制定者转变为了价格的监管者。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的价格监管法律制度经历了形成、调整和发展成熟三个阶段。(1)1978—1988年,形成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价格监管法律制度的形成时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全党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我国开始摸索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这一阶段,虽然定价仍然以政府定价为主,但是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已经开始有所放开,对部分商品开始实行“浮动价格管理制度”以及“价格双轨制”模式。这一时期最早出现的价格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是198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该规定主要为了配合当时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保护经济中的合理竞争而制定的监管法规。随后,国务院于1982年和1987年分别颁布了《物价管理暂行条例》和《价格管理条例》,这两部价格法规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价格监管法律制度的开始形成,政府开始有意识地通过法律法规来合理约束企业行为,12也为我国价格体系的法制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国家还先后颁布了《关于制止乱涨生产资料价格的若干规定》和《重要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管理暂行规定》等,初步形成了我国价格监管的法律制度。(2)1988—1998年,调整阶段。从1988年到1998年这10年是我国价格监管法律的调整时期。在调整阶段的初期,由于相关配套机制的没有跟上,“价格双轨制”的实行使得社会中的价格水平出现了严重的剧烈波动,随后紧跟而来的是全国陷入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为了控制社会中非理性的价格上涨行为,国务院于1988年颁布了《重要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管理暂行规定》,抑制社会中通过垄断地位哄抬物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1993年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法律的形式遏制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一阶段以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颁布作为结束。1998年5月1日实施的《价格法》作为我国价格法律体系中的“母法”,对经营者价格行为以及政府定价方式分别作了规定,同时该法还确定了“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对价格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可对价格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价格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到依靠法律手段治理物价的时代,在我国的价格监管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3)1998至今,发展成熟阶段。随着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颁布实施,围绕着《价格法》,国家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完善我国的价格监管制度,我国的价格监管正式步入到发展成熟时期。为了完善我国的价格监管法律体系,在这一阶段,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先后制定了《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价格监督检查管辖规定》、《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价格行政处罚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以及《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等价格监管的配套规章制度。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获得通过,作为价格监管方面的基础性法律,《反垄断法》标志着我国将反垄断工作纳入到了法制化的进程中,为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一阶段,包括《合同法》、《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等在内的法律法规对于政府的价格监管也都有涉及。因此,随着我国在政府价格监管法律制度方面越来越完善,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价格法》为中心,多项法律法规相配套的政府价格监管的法律体系。2.政府价格监管法律制度的缺陷(1)价格监管的法律法规零散,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虽然经过了30多年的价格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设,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多项价格监管的法律法规制度,但这些法律法规还比较零散,不能形成完整的系统,政府的价格监管与民法、刑法等法律还不能很好地结合;另一方面,我国的价格监管法律缺乏可操作性,包括《价格法》在内的诸多法律法规对价格监管都是进行制度性的、原则性的规范,政府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并没有很好地衔接,这就造成了在执法过程中,人为随意因素过强,出现了“有法可依”,但“有法不依”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政府价格监管的质量。(2)价格监管法律法规存在诸多空白点。虽然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包括《价格法》在内的政府价格监管法律制度,我国的价格依法监管已经初见成效,但整体上而言,我国政府的价格监管法律法规还存在诸多的空白点。在一些价格监管法律完善的国家,对于政府价格监管的各个领域均有明确的法律进行规定。而我们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这些领域还存在空白,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的还不够细化,这也造成了许多政府价格监管领域“无法可依”,在执法过程中随意性较强。(3)法制的宣传力度不够,价格听证制度存在缺陷。一方面,我国的法制宣传力度不够,当国家颁布实施一项新的法律制度时,仅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形式性的宣传,没有达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同时,很多的用法主体没有能够透彻地理解法律的深刻内涵,很多情况发生在当当事人违法的时候,才进行相应法律知识的学习,社会中“知法、懂法、护法、用法”的人群过少。另一方面,我国的价格听证制度也存在缺陷,从听证代表的遴选、听证过程的实施到听证结果的公布都给人以一种“走过场”的感觉,价格听证制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听证制度流于形式。
三、完善我国价格监管中的法律制度
1.健全政府价格监管中的法律法规体系
一项完善的政府价格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仅应该包括总则性的法律条文,从宏观上对价格监管的主体、监管规则、监管对象、违法处罚等进行制度上的明确,同时还应该包括围绕总则性法律所进行各种法律实施细则、法律解释等法律规定,从微观的角度对相应的价格监管行为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构成政府价格监管中“有法可依”的执行依据。在完善我国政府价格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尽快填补现行法律法规存在的空白领域,从横向上完善各部门、地方性行政法规的建设,并通过政府价格监管法律与其他法律的有效结合,使其具备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国家先进的价格监管办法,顺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对现行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以完善我国政府价格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使我国的政府价格监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加强法制宣传力度,明确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在我国政府价格监管过程中,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明确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一方面,通过对于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在价格监管过程中,要明确价格监管的范围,正确处理政府监管与市场自由调控之间的关系,政府价格监管人员应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依照价格监管法律的相关规定,做到认真、严肃、公平地执法,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人员,要按照监管法律处罚规定,明确责任,加大处罚力度,确保执法过程中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还需加大对全社会人员进行政府监管法律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明确各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在对法律做到广泛宣传的同时,使各主体都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经济活动,避免知法犯法行为的出现。加强法制的宣传力度,还可以加强社会公众对于政府价格监管行为的监督,确保政府权力在公开、公正、透明的环境下行使,杜绝政府价格监管中“寻租”行为的出现,更好地维护法治市场经济的有效开展,维护各经济主体应有的利益,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
3.完善价格监管中的价格听证制度
价格听证制度作为政府价格监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确保公众享有充分的发表意见的权利,是价格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我国价格监管中的价格听证制度,首先应该扩大政府价格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目前我国的价格听证制度仅仅适用于对于公用事业、垄断集团等商品的价格制定中,所适用的范围过于狭窄,应该放宽价格听证制度范围,对于涉及到价格因素的所有领域均可以实行价格听证制度;其次,在价格听证制度中,听证代表的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利益群体的代表,应该具备充分的可代表性,而在我国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听证代表的不代表性,造成我国的价格听证制度流于形式。因此,在听证代表的遴选中,应该坚持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选择代表,同时,也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代表,共同探讨,避免价格听证制度“走过场”;再次,价格听证形式应该多样化,除了使用价格听证会这种形式之外,还可以积极探索包括问卷调查、网上投票、电话访问等多种价格听证方式,避免听证会透明度不高情况的发生;最后,应该及时公布听证结果,并接受公众的监督,广泛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使我国的价格监管更加法制化、公开化和透明化。
- 上一篇:股东利益保护法律缺点与办法
- 下一篇:个人境外投资法律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