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保障的完善
时间:2022-02-05 09:28:09
导语: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保障的完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文化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政策。同时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式,“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革,更促进了高校大学生创业热潮的到来。然而我国目前的法律环境还没有全面完备,本文就以我国的社会环境现状出发,对中国对大学生创业问题的下一步该“如何做”提出相关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就业促进法;创业政策
中国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主要停留在支持阶段,政策具有可操作性差、塑造性强、随意性以及临时性等特点,并不能从根本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保障。结合美国、法国以及英国的青年创业模式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的现阶段的现实情况,中国今后对大学生创业的鼓励与支持措施,应该以法律的形式呈现出来,将更有利于对于大学生创业进行保护。
一、基本原则
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法律保障,应该通过立法对其进行保护,明确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设计的各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为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创业群体给予特别的保护以促成其创业的成功。笔者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原则:(一)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国家对于创业适度干预主要体现在政策法规上,以书面形式对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保障,保障其稳步长期地进行。(二)经济平等原则,主要是使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创业的过程中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之下受到公正合理的待遇,此原则并不意味着将大学生和具备一定资本以及经验的创业人员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只是在相对公正合理的情况下,将政策优惠的天平向大学生这一特殊主体倾斜。(三)以法律为主,政策为辅的原则,政策在对于提供保障方面有一定的欠缺,不能更好地保护大学生进行创业,而法律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可以为大学生的创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应该加强在大学创业方面的立法保障,做到有法可依。
二、立法建议
对于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立法建议而言,笔者认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有关大学生创业的专门制度的建立;二是推动与创业相关的法律制度纳入创业保障的法律条款。对于大学生创业活动而言,这一活动因为有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为了使其更好地进行创业活动,国家应该制定有关大学生创业的基本法,例如,《大学生创业法》或者《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法》。与此同时,针对于我国“大众创业”的政策号召,市场中存在着众多处于“孵化阶段”创业团队,这些尚未注册成为正式公司的团体同样应该受到法律以及政策的保护,但应该区别于已经注册的公司,具体建议如下:(一)对处于孵化阶段的大学生创业。处于孵化阶段的大学生创业活动,笔者认为,其创业活动的性质主要是合同行为,具有一定的契约性,笔者认为在这一阶段主要应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对其进行相应的保护。但高校大学生作为创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应该区别对待,在随后的相关法律的修改过程中,应该做出特别的对待以及关注,笔者对此有以下建议:1.在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加强对处于孵化阶段的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此时的大学生并没有毕业步入社会,出入高等教育学习的末端,课程较少,应该在其自愿的情况下,鼓励大学生到企业孵化基地进行学习以及实践,并且实行学分制,积累的学分将可以用于后期创业融资贷款的信用担保;此外,对参加课程和实践的大学生实行考核制,对于考核合格的大学生在创业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制度或者区别于他人的优惠政策。2.在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建立导师“二对一”创业咨询服务机制。在校内,大学生选择一名教授创业课程的教师作为理论指导创业导师,之后在与学校有合作的企业或者学校长期合作的有着而丰富经验的企业家或者高层管理人员之中选择一名实践指导创业导师,这样就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共同解决创业中面临的难题和挑战。3.建立介于贷款和无偿资助之间的创业资金投资方式。这种投资方式不仅解决了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也解决了市场中资金流动的问题,推动了整个市场的进步与发展。(二)对已注册成为正式法人组织。对于已经注册成为法人的组织的创业而言,主要脱离了创业的初期,对于初期的一些体系机制并不再适用,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1)“二对一”机制向“一对一”机制转变。此时,大学生已经完成了高等教育,已经掌握了大多数的创业理论,能够独立的对于创业的一些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并提出解决建议,此时可以解除与校内理论指导老师的辅导关系;但是,创立企业的初期,会遇到一些实践中的问题,仍然需要来自企业的实践指导老师的创业咨询和辅导,避免创业初期的失败。(2)与社会中的各个协会建立合作机制。在创业的初期,大学生创业者将会遇到许多问题,单凭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外界的帮忙才能解决,但是,雇佣相关的人员进行解决对于创业初期,资金薄弱的中小企业而言,节约成本是主要的问题。联系相关的协会,例如,律师协会、会计师协会等,督促相关职业的人员自愿为其提供志愿帮助。(3)着力解决后期融资问题。对于前期,投资收入主要用于创建企业。后期因企业的运营以及产品的推广升级以及员工的薪酬等都需要资金,所以要吸纳更多的资金以保障企业稳定的运行。对于这一阶段的融资问题,主要是要通过多渠道进行融资,例如,邀请合伙人进行注资、鼓励员工注资并享有利润分红等措施。对于已经注册成为法人的高校大学生的创业组织,在其成为正式法人之后,因其具备了独立的财产以及承担责任的资格,其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对其自身所有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但综合考虑其在创业成功的初期,因而在立法中的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的程度的保护,对于这一定的问题我们主要应该在《公司法》中进行特别规定。同时,笔者认为在这一时期以下简称《促进法》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因其资金能力有限因而其所创设的企业类型多数为中小企业,因而在《促进法》的“资金支持”和“创业扶持”两个章节中明确规定在一定的期限内对创业主体为高校大学生所创建的正式法人进行一定的指导帮助,而主要应该集中在风险规避以及防控等方面。
三、政策建议
对于我国现行的关于就业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缺乏执行力度,在全国范围内不能被很好地执行,而使得其给予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就业保障措施,例如,税收优惠等并不能得到很好地实施。政策落实不到实践之中,出现实施难问题,使得政策优惠大打折扣。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各个地方部门执行力度不够以及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力度以及地方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在高校大学生创业这一方面并不是十分地重视。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应集中在推动政策走向制度化以及加强执行力度、实施执行监管。政策自身的强制力以及拘束相对于法律法规较低,这容易导致各个地方对其效力存在一定的质疑,间接对其应该投入多大的力度进行实施存在一定的困惑,进而致使执行力度不足的情况出现。因而要推动政策走向制度化,国务院可以通过行政法规或指定部门规章对高校大学生创业行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保障。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在位阶上高于一般的政策,因为其所具有的拘束力以及强制力高于一般性的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各个地方部门的高度重视,便于更好地实施,将优惠带给高校大学生创业群体。对于实施难的第二个问题在于监督力度不到位。对于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通过监督机制,例如,定期汇报,年度考察以及总结或者是定期派有关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可以大大地提高实施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法律保障主要应该在确定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分别在立法方面和政策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支持和保障。在立法层面,不仅要针对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的主体进行专门性的立法,解决一系列问题,也要不断的修改现行的相关的配套性法律。解决在担保、违约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在政策层面,应该不断地推动政策走向制度化,提高政策的公信力以及影响力,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进而解决政策执行实施难的问题。此外,在立法的过程中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创业应该给予不一样的待遇和法律制度,区别对待,既要看到普遍性问题,也要解决特殊性问题。与此同时,我们不仅要运用法律对其进行保障,也应该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辅助,更好地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宇翔.大学生创业的法律保障探讨[J].工作研究,2014,10:44-46.
[2]曾恒.试论如何强化大学生创业的法律保障[J].法制与社会,2016,6:182-183.
作者:李依浓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 上一篇:《应对气候变化法》体系化研究
- 下一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司法实践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