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源法律机制的建立
时间:2022-10-10 04:34:53
导语:区域水源法律机制的建立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张戈跃王玉山工作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一、广西农村饮用水源现状
广西水资源相对丰沛,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893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7.12%,居全国第四位。¹有邕江、左江、右江、漓江、郁江、柳江、红水河、西江及青狮潭水库、龟石水库、苏烟水库等重要水源地。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0之称,农民居住分散,决定了广西农村饮用水源多以分散式饮用水源为主。近年来,由于受特殊的自然地质水文、季风性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广西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情况频发。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广西农村饮用水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水量日益短缺,水质不断恶化。据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底,广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有1736.42万人(包含原规划剩余饮水不安全人口806.20万人,新增饮水不安全人口930.22万人),占广西农村总人口4163.07万人的41.71%。º
二、广西农村饮用水源保护面临的法治困境
(一)立法忽视
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有意识地制定的。[1]国家立法层面上,现行水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实施对象主要是供城镇居民饮水的水源,实施条件和形式亦是为防止城镇供水水源污染而设计、创立的。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在法律规范中一笔带过。[2]地方立法层面,一些省市为了保护饮用水源,立足本地饮用水源实际的基础上,纷纷进行饮用水源保护地方立法,而作为水资源大省的广西,至今还没有出台饮用水源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地方立法的严重滞后使得广西的饮用水源保护缺乏切合实际的法律保护。即使有涉及饮用水源保护的规范性文件也都是侧重于城市饮用水源的保护,如5广西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报告6、5柳州市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6,5南宁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6等。
(二)监管失效
1.农村社区及饮用水源的特殊性不利于监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少、边、穷地区,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农村社区下又包括屯、寨,具有很大的分散性和封闭性,法律对农村社区的调控还有一定的距离和难度。法律宏观、抽象的规定,也与乡村社区相对疏离;导致乡民水源保护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的实施得不到乡民们的配合。广西多山区,交通不便,农村饮用水源点多、面广、不稳定,也给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2.基层环保机构建设滞后,农民群众利益诉求缺失广西基层环保机构建设滞后,绝大部分乡镇没有相应环保机构的设置,以致相关管理措施难以长期稳定地延伸到乡镇以下的农村地区,饮用水源基层管理责任难以落实。基层环保机构的缺失造成广西乡民饮用水源保护利益诉求不通畅,水源管理由于缺乏乡民的积极参与变得僵硬、死板,缺乏灵活性。
(三)具体内容的缺失
现行以/城市利益中心主义0为特征的环境立法理念,使得饮用水源保护立法不但在国家立法层面而且包括广西地方立法上也必然是对城市饮用水源的保护和满足,即使有涉及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规定,也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有的甚至一片空白。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饮用水源的主要污染源是农村群众在生活中、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等内源性污染源及城市污染转移等外源性污染源。广西农村地区多山区,饮用水源和平原地区相比具有很大的分散性,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供给,农村广大的分散式饮用水源问题严重,广西在地方立法上也没有就国家已作出的一些原则性规定做出具有地方特色且可具操作性的规定。
三、广西农村饮用水源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
广西农村饮用水源保护面临的法治困境,究其实质主要是由于广西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未系统纳入到法律调控范畴。因此,我们应秉承保障人的生命健康和生存权理念,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广西农村饮用水源的法律调控。
(一)加快广西农村饮用水源立法进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源的特殊性决定了饮用水源法律调控必然不同于其他省市。要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各地人大和政府应该深入广大农村地区,调查了解本辖区农村地区饮用水源保护的情况,并进行科学评估,在完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中要充分考虑到地方饮用水源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把有益于农村水源保护的民间习惯法吸收到地方立法中来,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参照部门规章的要求,使地方饮用水源保护立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加快制定5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管理规定6、5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清洁生产促进管理规定6和5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集约化养殖场管理规定6等相关方面地方立法的进程,还可制定5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条例6,以为广西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依据。
(二)广西农村饮用水源法律制度创新
1.实行分散式饮用水源点保护制度广西农村饮用水源大部分属于分散式饮用水源,对分散式饮用水源地进行法律调控是解决广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关键。虽然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已基本完成5广西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6的编制工作,但其只是针对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的调查和评估。考虑到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源调查的难度,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环保、水利、卫生、国土管理等部门联合对本地分散式饮用水源进行调查和评估,根据所得数据资料信息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可以在村寨屯之间、数户公用的小型饮用水源地确定一些分散式饮用水源保护点,并以分散式饮用水源保护点为中心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进行保护。2.创新农村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制度(1)对内源性污染的防治首先,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加强对各乡镇农技站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乡民选择低毒农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其次,加快实施畜禽粪便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的开发力度,鼓励建立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最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村里各项环境卫生制度要强化,制定村务卫生公约,实行村民门前/三包0,妥善处置生活垃圾、生活污水。(2)对外源性污染源的防治首先,企业要自觉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充分认识工业/三废0致农村饮用水源的危害性。其次,广西相关监管部门也要改变长期以来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忽视,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向农村的排污行为。3.创立备用水源开发制度广西农村饮用水源规模小、点多、面广,容易受气候的影响,水量不稳,因此,建立备用水源对广西农村饮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广西山泉较多,雨季集中,但许多地方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水源,一遇到干旱天气就会出现人畜饮用水困难。广西农村备用水源建设可以乡镇为单位,也可以村委会或村小组为单位建设,形式可以是小型水库、水窖、水池等。当然,这些备用水源的建设需要国家在资金、技术的支持,基层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备用水源基础设施监督管理,以免其荒废。4.创建广西农村饮用水源社区保护制度由于广西农村偏远、封闭、落后,饮用水源行政管理权即使延伸到农村寨屯,但管理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寻找一条适合广西农村实际的饮用水源管理模式。这就有必要创建广西农村饮用水源社区保护制度,确立县级政府主导下的农村饮用水源社区自主管理机制,保障广西农村社区在保护饮用水源中的法律地位,并界定其权利范围,明确农村社区在保护管理饮用水源上的合法性,设置相应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以确立其对农村饮用水源管理保护的权威性。农村社区比政府更了解本地饮用水源的特点,通过赋权,发挥农村群众在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上民主参与的积极性,让农村群众就像保护自家财产一样保护他们赖以生存饮用的水源,使农村群众对饮用水源从/被动保护0到/积极参与0。结语对广西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关系到边疆广大农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存,关系到边疆地区的稳定,也关系广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广西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法律保障机制对广西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和保障边疆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 上一篇:创业教育的法律保障机制探索
- 下一篇:大学法律保障机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