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程思政”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09 09:09:58
导语:《经济法》“课程思政”问题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要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以专业课为桥梁,将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效凸显思政作用,《经济法》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分析其思政的方式及存在问题,为今后施展思政的积极作用进行有效探索。
关键词:《经济法》;“课程思政”;问题研究
自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强、全方位发展人才的教育指导理念后,全国高校积极加入“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浪潮,吉林化工学院也通过组织教学立项、举行思政授课讲座、比赛等渠道,让各类专业课都能上出“思政味”,吉林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经济法》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也加入到“课程思政”的队伍,利用专业课程思政这个途径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经济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授课覆盖面广。《经济法》作为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括会计、金融工程、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自身具备覆盖专业面广、授课人数较多的特点。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将《经济法》的专业内容和思政教育相结合,能让更多的学生从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品德和维权意识,增进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二)课程内容与思政联系紧密。《经济法》是一门具备与经济及发展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法学类学科,包括经济法学的基本原理、系统,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与市场规制的基本理论。法律的强制性、约束性强的特点能够比较清晰的指导学生在经济往来、乃至今后工作和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需要规制的。其次,目前吉林化工学院《经济法》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属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张守文主编的、规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目录中的重点教材,是《经济法》课程思政的强大理论基础。“马工程”重点教材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应用在不同学科的教材编写,《经济法》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能够更好的将专业课程内容与以马克思主义为引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理论相结合,帮助学生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更好的课程思政。
二、《经济法》“课程思政”的方式
(一)课上融入。课上融入主要是在上课过程中,将教材上的专业经济和法律知识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法意识等思政内容相融合,特别在具体章节讲解时结合社会中具体实例,布置学生分析讨论、辩论,情景模拟,在提升学生思维组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通过课堂对案例的讨论,增进学生学习中的能动性和主观性,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关切社会问题、深思社会现象,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分析问题、辩论问题,透过专业内容所蕴涵的本质,联系思政内容,增强学生守法意识,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综合素质学生及其在实务工作中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社会主义价值观打下坚实理论基础。(二)课下实践。课下实践主要是利用学生业余时间,举办一些与《经济法》相关的实践实训内容。例如观看相关经济犯罪的法制节目影视作品,组织学生提交观后感和手抄报活动,从感官和视觉上培养和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升法律素养。举办经济法案例辩论赛、角色扮演和小品等方式,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辩论和小品活动准备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活动任务的分工、人员分配,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责任感,学习如何沟通、合作,具备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通过参与活动,完善个人性格,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言语论述表现能力、增进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举办经济法相关内容的讲座,邀请法律工作者讲解身边真实案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经济法的内容并不遥远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身边。
三、《经济法》“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
《经济法》的授课内容根据教材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称之为总论,主要涵盖了经济法学的发展史、经济法的概念、渊源、宗旨、体系和主体等内容;第二部分是经济法分论中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包括财政、金融、计划调控法律制度;第三部分是经济法分论中的市场规制调控法律制度,包括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面就将对这三部分与思政的融入点具体举例进行介绍。(一)总论。在教材总论部分,第一章介绍经济法产生的影响因素中,在提到经济因素的时候,多处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的语句,例如将商品经济早期的资本原始累积现象形容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掠夺社会财富,和“在真正的历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杀戮,宗旨,暴力起着巨大的作用”。再者,通过引用《邓小平文选》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评价:“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来分析社会因素如何产生。在总论这部分,法理专业性、内容理论性、文学性较强,在教材中大量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邓小平文选》和《列宁选集》等名著,这些名著是学生平时没有精力去阅读、比较难理解的,结合专业内容去学习,不仅能够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想,还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二)分论——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主要介绍了国家通过“有形的手”对国家经济进行调整和控制,其手段主要包括财政调控、税收调控、金融调控和计划调控。在税收调控法律制度部分,介绍了我国的多个税种的概念、征收范围和计算方法、征收程序等内容,在了解我国税收时,首要掌握的就是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并且学习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相关内容,学生在今后就业取得各种所得后如何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企业从事会计、管理工作时如何协助企业合理、合法、合规、合情的避税。(三)分论——市场规制法律制度。市场规制法律制度主要介绍国家通过“无形的手”对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主要包括反垄断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反垄断法律制度中,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违法责任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无论是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还是政府所作为政府垄断,都需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或对行为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通过这部分学习,在学生就业之前就了解到无论是作为经营者还是政府工作的行政人员,除了需要具备工作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在今后工作中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在经济活动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否则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部分,在学习过消费者保护法的原则这一部分,可以是学生了解到人与人之间是自由、平等的,在相处过程中要有诚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作为消费者,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懂得通过法律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要具备维权意识。
四、《经济法》“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当前的经济工作的核心。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针对经济领域,教育供给侧改革同样担负着为国家战略推进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的重要功能。因此,针对《经济法》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问题,将从“供给侧”角度来分析。(一)教学有效供给不足、教学内容难度大。基于教材自身属性,导致教材上的内容无法与日益变化的实际相符,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最新的党的指导理论和精神的成果,教材与之同步更新却需要时间,学生想要了解最新的理论知识时无法在教材上找到,这就需要教师单独提供或者学生自己查找,这样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其次,《经济法》使用的教材虽然是“马工程”重点教材,但教材中的内容偏重理论研究,且内容中有很多法律专业内容和专业词语、术语,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一些难度且理解上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相较于其他专业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差一些。(二)供给模式单一。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板书、多媒体课件的案例教学法,仍然是《经济法》课程首要教学方法,虽有在教学手段改革背景下,适当利用互联网、蓝墨云班课等教学软件,或增加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但是单纯的增加使用网络教学和翻转课堂,形式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例如,翻转课堂原则上是需要在课前给予学生长充足的时间去研讨和准备,再进行课上的“翻转”,但是学时有限、学生平时学生内容过重导致学生准备补充分;载着,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同样需要教师课下布置预习任务,如网络课视频、PPT等,课上利用网络进行头脑风暴、练习、讨论等任务,课下完成作业,如果无法高效利用网络平台,只是利用它点点名考查出勤,也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全部学生积极性。(三)“供给侧”实训实践环节匮乏。《经济法》课程内容以各种法律内容为基础,案例教学的方法虽然能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同学理解法律专业知识,但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学校注重理论教学却缺少相关实训实践环节,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用学生用掌握的所学内容实际处理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没有参与其中,无法从实践中体会到《经济法》专业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原理,也降低学生兴趣。但不容忽视的是,如若实训实践的课时量过大,学生需要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去准备和完成,会增加学生的学业压力和思想压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反而会产生反作用,因此,掌握好这中间的“度”也尤为重要。
五、结语
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方面,更要注重的是引领,如何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引导学生在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是最重要的。直面教学过程中“供给侧”存在的各种问题,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种类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也是充分发挥立德树人作用的必经之路。之后也将在此研究基础之上,对如何提高《经济法》课程思政吸引力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姜朝辉.以供给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J].重庆高等教育研究,2016.
[2]孙华.大学生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
[3]刘振,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5.
[4]栾红旭,刘世刚,栾淞婷,车长印.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经济法教学过程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9.
作者:栾淞婷 王 倩 郝健彬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 上一篇:转基因食品侵权案举证责任研究
- 下一篇:法学专业课堂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