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经济法课程教学探索
时间:2022-02-19 11:21:34
导语:思维导图经济法课程教学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思维导图是“互联网+”时代教师优化教学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通过形象化的手段清晰表达呈现复杂的信息。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应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师的教学设计、辅助学生的自学与复习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应用会计学
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同法等多部法律,知识点繁杂、抽象。思维导图作为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的一种非线性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借助分支,将零散的知识组成一个新的有意义的主体,可以将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进行形象化的表示和呈现。作为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对经济法课程缺乏整体的、系统性的认识,普遍反映经济法课程难学、难记忆,无法充分消化吸收大量的法律条文,也无法进行融会贯通。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MindMap)是指围绕一种主题,将头脑中所进行的抽象的思考状态,用线条、图形等较为形象化的手段加以表达呈现的一种思维工具和技术方式。思维导图从中央主干向四周发散,用关键词标记关联的各个分支,可以把复杂的信息变得简单,把各种观点清晰地体现出来,激励人类记忆机制和创新机制,通过疏通思路,从复杂的信息中迅速找到联系,找出重点。思维导图作为可视化的思维工具,能够高效地激发思维和整理思维。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于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研绩效、开展学习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一)思维导图的特征。1.焦点集中,主题突出。思维导图的主题可以是一个事物或一个概念,可以用文字或图像表示,或者用文字、图像一起表示,每个思维导图的主题都是唯一的。中心主题醒目地位于图形中央,处于视觉注意的焦点,人们在看思维导图时,视觉会自然地关注主题。通常情况下,主题比其他部分的文字和图像要大。2.由内向外,主干发散。由思维导图的主题向外发散延伸,形成各个分支,主分支之间条理清晰,每条主分支向外发散,形成各个次级分支,既方便看到各个主分支,了解思维导图的主要内容,也方便思考和随时添加分支。思维导图向外发散的结构,有助于人们持续思考和广泛联想,把模糊凌乱的思维变得清晰有序,把信息之间的关系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3.层次分明,节点连结。思维导图的分支并不是随意发散和布局的,而是根据其内容进行分级加工,重要的话题或者与主题关系密切的内容一般处于靠近主题的主分支上,次要的内容一般处在边缘位置,通过主题向外延伸的线条由粗到细的变化,以及文字、图像由大到小的变化,便于直观地识别各级分支之间的层次性。每个次级分支都通过线条交汇在一起的节点,与上级分支连结成紧密而又层次分明的整体。4.关键词语,理清关系。关键词是写在线条上的、说明事物属性、特点或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词,关键词应精炼、简明、扼要,清晰地表达从主题出发的各级分支之间的联系与特点。在使用关键词时,可以辅以图形图像和符号,图形、符号应与关键词密切相关,便于关键词的理解、联想、分辨和记忆。(二)思维导图的功能。思维导图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人们的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并将思维结果进行外部化呈现,思维的激发和整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对自身思维的激发和整理以及对他人思维的激发和整理。思维激发是基于联想和想象的发散性思维过程,拓展了思维的广度,使思维实现了“有物”,为思维整理提供了材料,思维整理是理清层级和顺序关系的过程,是为了“有序”,是思维加工的最终目的。通常情况下,知识是以各种有机组块的形式储存于记忆中的,从认知负荷理论来看,思维导图不仅对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可视化呈现,而且通过对知识的细化与整理,把零碎的信息组块建成更大的信息组块,缩减了冗余信息,降低了认知负荷,提高了大脑的加工和存储能力,提升了思维加工的质量。思维导图就是在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的互动互促中,促进人们思维的不断深入,不断提高思维加工的水平。
二、在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文字叙述的直线型知识传授方式,教师只是教材内容的灌输者。被灌输式、机械式的记忆使学生感到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持久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思维导图强调的是视觉表象,使知识以及思考的过程可视化,以图示的方式呈现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结构和路径,完成思维的自然表达过程,使思维过程清晰可见,比文字更加直观。在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将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图像、文字、符号、色彩等形象对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刺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逻辑发展。经济法课程教学不应该仅仅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也是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逻辑是思维方法的核心内容,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新思维活动开展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以主题词、图形和连线的方式展示课程的知识结构框架,把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一节课的内容、某一章的知识提炼成一张由关键词及其联系组成的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整体性思维。同时,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会借助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研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思维方法,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发散思维、优化思维结构的目的。总之,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总揽全局,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强化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展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
三、思维导图在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辅助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首先应充分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及梳理教学内容脉络,然后将教学内容以可视化的形式、以逻辑顺序逐步呈现,建立立体的知识体系。具体来说,就是按照章节内容、或打通章节,利用关键词、线条、图形等要素来绘制知识的网络结构图。关键词代表思维导图的主题或核心内容,连线表示各主题之间的关系,通过层次清晰的线条连接各知识点,搭建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整合,最终形成完整严密的知识结构图。比如在讲授《公司法》时,可以按照公司“设立——运营——清算”涉及的内容绘制导图来介绍《公司法》的整体框架。对于《合同法》,可以按照合同“订立——履行——违约责任”为逻辑思路,利用思维导图,在必要的知识点上有效地引申介绍《合同法》的基本内容,也可以在案例分析中总结合同纠纷案件事实,提炼争议焦点,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整合各种观点,以达到分析运用法条、综合评判案例的目的。(二)辅助学生自学与复习。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资料梳理的过程中,制作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归纳、整理,可以采用独立制作或者小组协作等多种方式。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通过观察、记忆和表达,制作思维导图,逐步探索出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期末复习时,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完成复习。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思维导图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对知识点的系统性总结,使知识表达得更直观、更清晰、更全面、更有条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学生可以将每一章节的思维导图作为素材,把各章节的内容绘制成一张整体的知识导图,只要抓住关键词就可以回顾和展开相关知识,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易于系统性地把握整本教材的知识点,逐步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对于复习具有正向作用,使复习更有效。(三)经济法课程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1.具体步骤。综合列示每一章中的绝大部分知识点,理顺思路,把握重点。在每一章的考点导图中,较为详细地列示重要知识点。对于比较容易理解或者与前面有重复的知识点一言概括,如质权的保全、质物处分的限制、禁止流质等。学生在学习时,首先可根据大的支点了解每一章的构成,而后再延伸至每一个细节。优先独立思考,对各分支可予以交叉学习,寻找其区别和联系,比如对于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之间可以对比记忆。对根据分支中的提示仍无法掌握的问题,要予以标注,并做好笔记,必要时返回教材仔细研读相关内容。熟悉本章内容后,可随意选择一个支点,由此点向外发散自学与复习,效果会更好。2.注意事项。为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建议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从总体上把握每章结构,根据思维导图中各支点的名称,了解每章的模块。二是从大到小学习,在使用思维导图时,可用一张空白纸覆盖住后面的分支,根据前面的提示预先独立思考本知识点下的内容。三是在无法推进时,再根据分支中提示的内容回忆,并对其进行标注。根据思维导图仍然无法掌握的知识点,应返回教材认真复习,必要时可在导图空白处做笔记。四是对于每章的思维导图,不要只看一遍,而是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可以缩短忘却的频率,使记忆更加牢固。
四、结语
积极引入思维导图对会计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探索与实践。通过采用思维导图辅助经济法课程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逻辑发展,最终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慧娟.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5,(21).
[2]闫守轩.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教学的新路径[J].教育科学,2016,(6).
[3]王艳.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
[4]刘荣玄.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1).
作者:张静 吴春贤 单位:石河子大学
- 上一篇:高职经济法教学运用研究
- 下一篇:法学专业蒙古语授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