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案例评述课程开设探究

时间:2022-11-21 08:41:24

导语:法学案例评述课程开设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法学案例评述课程开设探究

摘要:传统案例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思维,真正形成以案例为中心进行教学法方面尚有许多不足。案例评述课程强调通过具有经验的法学教师的引导,讲授如何讲法律运用于实践当中。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作为一个法律执业者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式;并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研判,将所学习的法律知识加以运用。因此,在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法律硕士课程体系中,开设法学案例评述课程具有急迫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评述;实践;案例法学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正确的掌握法律学习技巧,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涯中与时俱进,走在法律工作的最前沿。由于法学教育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仅仅强调法律理论教学,往往会造成理论过时及实践脱节等教学问题。在我国法学领域很早就启动了案例教学,一些学者也为此编撰了系统的案例教学资料。法学教学中的“案例反应速度”越来越快。然而,对于何谓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到底是理论教学抑或实践教学,以及法学教育是否应以案例教学为主体等问题,即便在盛行案例教学的国家,也并非毫无争议。不过,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即使在以综合性大学为基础的专业法学院。案例运用也仍处于初级阶段案例主要被用来解释或论证理论判断。或者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阅读材料。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学尚未进入“以案例为中心”的案例式教学阶段。充其量是处于“运用了案例的理论教学阶段”。对于笔者一直讲授的法律硕士教育而言,由于法律硕士主要是为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而开设的,如何使其教学特点凸显实务性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但在这几年法律硕士实践课程的讲授中,笔者认为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系统思维并没有很大效果。因此,在课堂中,探索性开展了案例评述教学方法。现根据教学体会和经验对其相关问题阐述如下。

一、传统案例教学法的不足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案例环境之中,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自身所学所见,去发现和分析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最终达到增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目的①。案例教学在法学课堂中极为常见,但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存在很多问题。

(一)案例教学等同于用法条分析案件。往往在老师讲过一些法规条文之后,找出适合于这个法条情景的案例给同学们分析。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其实就等于通过实例来讲解法条。其意义在于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法条的具体应用。但对案例之外的其他法学理论和各理论之间的相互联系则认知不足,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把握,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缜密而严谨的法律逻辑思维,不利于系统掌握法律概念、原理和基本体系,从而造成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关要求严重脱节。

(二)传统案例教学都没有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限制和束缚。比如,合同法的课程中只针对有关合同的案例进行讲解,刑事诉讼法课程中只适用刑事办案程序方面的案例,行政法课程只使用行政违法的案例。甚至在某一课程中的总则和分则部分、不同章节部分,也使用的是不同的案例。正如有学者所言,传统上案例教学限于本学科问题,从学科划分角度看是有合理性和必要性的,但它的弊端在于割裂了学生对实体法和程序法以及案件整体的全面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是不利的。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学生往往对某个理论知识理解清楚了,而遇到综合情况时就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割裂了案例教学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三)案例教学方法没有真正实现学生主导。在传统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通常的做法是讲解案例内容,然后指出其该适用什么法条进行分析。学生参与的部分最多不过之找出该案例与哪一法条的适用有关。学生参与度较低。

二、案例评述课的起源

案例教学起源于英美法,大陆法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实例研习。英美法系国家,各大学法学院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基本目标,从学生刚进校学习时就以具体的案例为学习内容,并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分析逐步形成和加强法律意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完成学生的法律训练。所以,英美法系国家在法学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法。针对传统案例教学法的不足,如何避免现有案例教学方法的困境,透过案例材料指导学生发展其实证思维能力和理论响应力,增强其理论发现能力,应是案例评述课程的主要目标。因此,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本质上与案例教学法相同,就是通过具有经验的法学教师的引导,讲授如何讲法律运用于实践当中。但不同于传统案例教学方法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作为一个法律执业者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式;并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研判,将所学习的法律知识加以运用。笔者认为,我们的案例评述课程也应该借鉴英美的做法,从“小切口”入手,引导学生懂得“大道理”。不过,由于英美属于判例法国家,如果结合我国法学体系和教学背景,开设案例评课程就显得尤其重要。值得庆幸的是,最高院开展的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制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际案例。在课程设计中,合理运用裁判文书网,引导学生搜集同类型案件,分析法官判决意见就具有了坚实的资源。

三、案例评述课程的优势

为了避免案例评述课程沦为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必须对案例评述课的特点有充分了解。一般认为,案例评述课程的优势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与传统案例教学相比,案例评述课强调在注重系统化的理论素质的培养基础上,注重实践性的应用能力的训练。通过典型案例进行评述,目的不是局限于对该案例的分析与解决,而应重在通过了解和掌握分析解决案例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非典型事物与事理,并进而能够解决普遍的问题。这是探讨新型案例教学方法的方向和目标。

2.课堂讨论随时随地可能展开。由于案例评述课经常会提出各种问题,涉及到程序法和实体法的许多规定,而如何理解这些制度,以及这些制度究竟应如何运用都可能需要进行讨论,由同学们积极发言,阐述观点。因此,案例评述课一定是学生主导课堂,教师的角色主要在于引导和规范教学环境。

3.案例评述课突破了单一的学科设置。事实上,每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案例都可能涉及到不同学科的知识,案例评述课可以针对实际案例中的程序法、实体问题进行充分展开,不局限于单一学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案例远远比书本中的理论更复杂,从而通过案例评述课程更好培养系统思维。由此可见,案例评述课却不同于案例教学方法,它作为一门独立开设的课程,侧重于教会学生一种研究方法,同时通过该研究方法对学生进行理论思维训练。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案例评述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因此对其教学要求也相对比较多。笔者认为,在实施案例评述课程中,需要具备的条件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1.计算机教室。由于案例评述需要对已有案例的诉讼请求、答辩意见进行分析,之后再分析法院判决。因此,完备的网络教室是必须的。网络教室需要为每一位同学配备可以上网的电脑,通过裁判文书网查到相关法律文书。

2.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能够随时展示同学们在案例评述课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需要同学们随时展示观点,并写出来给大家讨论,因此一个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是必须的。

3.更充分的时间。案例评述课的时间比简单的案例教学课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基本上,对一个案例进行完整的分析,至少需要涉及当事人是否适格、诉答是否合理合法、判决书说理是否充分透彻等几个方面。一个完整的案例评述至少需要两次课时间。因此,在进行该课程时,需要老师合理规划上课时间。

四、案例评述课的个案评述演示案例

案例评述课的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将某一案例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类似案例以及法官意见对本案进行评述。致力于深化学生法律思维,同时案例评述课可以避免使案例教学成为佐证理论判断的工具。目前我们进行的案例评述课由于仅处于探索中,因此也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

第一步,选取案例。由于目前我国已经确立了比较完善的裁判文书上网制度,因此,选取案件的自愿相对丰富。不过,在选取案件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判决书说理部分过于简单,与美国、德国等国家案例教学对判决书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而这些又非短期内能够予以解决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能通过律师或法院所找到个案全过程材料,判决说理部分过于简单的问题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弥补。当然,其中若涉及个人隐私问题,就需要在课堂上加以注意。

第二步,分析程序法上的相关问题。一般是结合原案诉讼请求和答辩意见先进行分析,即由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对当事人的诉答进行分析。这部分分析的内容包括当事人是否适格,诉答是否合法合理。这部分的研讨,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根据个案如何正确提出诉讼请求和答辩,进一步掌握诉讼请求概念的特点、表达和特点。同时,由于诉讼求的提出通常需要结合相关实体法进行,这样,同学们在掌握的民事诉讼程序法中相关概念的同时,也通过个案更好掌握了相关实体法知识。例如,在分析一起因婚外情引起的离婚诉讼赔偿案件中,由于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包含了对第三者提起损害配偶权的赔偿。在分析该案诉讼请求时,首先要求同学们对原告提出的诉求进行分析,从程序法角度,分析其是否满足了诉讼请求明确、具体的要求;当事人是否正当。同时从实体法角度,分析其诉求是否合乎法理。然后就有同学在讨论中提出,原告在该案中对第三者提出侵害配偶权的损害赔偿是不妥当的。因为根据婚姻法的的规定,离婚损害赔偿的被告只能是配偶一方,而不能是婚姻关系之外的第三人。在此基础上,逼着引导同学们讨论了当事人和正当当事人的概念和区别;继而去分析了《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中关于离婚损害赔偿的先关规定。如此,通过这个具体案例,同学们感觉到所学收获非常大,对相关概念和制度的理解非常深入了。

第三步,分析法院裁判文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要挑选通过两级法院审判的案件进行评析。在许多法院裁判文书中,存在说理不充分的情况,具体体现在“本院认为”部分的论述不够细致,心证形成过程的公开不够全面彻底。在对所选取得裁判文书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首先细致讲解了自由心证的概念、心证公开的具体内容,司法裁判文书改革的相关措施和实践意义。然后让同学们情景带入,分析如果自己作为当事人,对法院的裁判文书说理有何异议,并当即把这些异议的理由阐述出来。

第四步,是教师点评总结阶段。案例评述结束后,教师应进行点评和总结。这实质上是对法学知识的系统化整理工作,保证法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是十分必要的。在点评总结时,教师应将案例中涉及的法学概念和原理与分析案例相结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法学理论,帮助学生找到分析案例的切入点和关键问题之所在,熟练运用法学理论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疑问耐心地讲中的观点、理由、分析、结论以及表达技巧等进行综合的评价和指导。

第五步,完成案例评述课的总结。案例评述。案例评述课程的结课方式应该是是教师将某一案例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所学所分析和讨论的全部内容书写案例评述。其内容应包含对诉答的分析、对类似案例以及法官意见的分析、对本案法院判决进行评述。通过案例评述的行文结构,一般包括:引文、案件事实、类似案件判决比较、法官意见、法理分析以及结论。在相关案件判决比较部分,学生需要案件判决结果差异背后的原因加以研究和考量。在法官意见部分,学生要了解法官对于案件的分析思路、法官之间的焦点分歧以及法官运用案例的过程。在法理分析方面,学生要通过对法律价值或法律原则方面的阐述,深化法律思维。

[注释]

①张红梅.案例分析法在保险教学中的应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5.

②杨海涛.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析.钦州学院学报,2014(1).

③王泽鉴.法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法学,2013(4).

④柴讯.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黑龙江高等教育,2015(12).

作者:相庆梅 李坤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