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律基础教育道德化分析

时间:2022-08-08 02:46:02

导语:高校法律基础教育道德化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法律基础教育道德化分析

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共同进步的法律制度,愈加关注经济利益、物质财富与经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追求关系,在对多年来发生的道德败坏、道德绑架等等热点事件分析后,立法更加注重道德化法律的构建。当前,我国社会风气不正、道德失序的现象频繁出现,家暴、婚外情等等新闻在网络及生活中掀起风澜。道德化法律其实就是将原本的道德内容转化为法律条文,从而为道德风尚的树立提供强劲后力,更多情况下都是通过自身及社会环境的建设来完成,道德化法律与一般的道德不同,将道德用法律来约束,强制性地让人弃恶从善,从而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不过与这种法律约束相反的是我国的法律教育(非职业教育)。目前我国高校法律教育出现了道德化的倾向,这种现象也就削弱了法律教育,给我国法律教育带来不良影响。当前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本就处于有待提升阶段,为了实现法律人才的全面培养,目前高校都是采用“素质+能力”复合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法制建设的目标。道德化困境带来的困扰不仅仅体现在法律基础教育上,还影响了今后要从事法律事业的人才思想,故而改善道德化困境迫在眉睫。

一、高校法律基础教育道德化表现

(一)地位道德化。作为高校法律教育体系中基础的教育课程,法律基础教育应该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毕竟从1986年以来就单独开设了“法律基础”课,1998年又由于教育部门的通知“法律基础”成为“两课”的主干课程之一。从这方面来看,“法律基础”的地位不言而喻,但自从2005年由于《(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法律基础”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合并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这样一来,法律基础教育课程就成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附属,也就导致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法律教育,除了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外,基本就没有其他法律课程。从原本的独立主体地位到如今众人眼中的思想政治课的附属课程,高校法律教育课程在整个思想法律教育体系中失去独立性,地位上的转变也使得众人的认知观点发生变化,法律基础课程从原本的备受重视,到现在略微提及,也使得其在学生中的学习地位逐渐下降,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法制观,也给全面依法治国的校园建设带来困境。(二)培养目标及教育内容道德化。培养目标及教育内容道德化主要体现在在整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将树立学生“三观”,利用马克思主义中的观念及方法促进学生道德及法制教育作为基本内容。从高校“以人为本”与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来看,这样的内容设置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思想道德素质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整个课程体系中对法制观的教育就太过薄弱,并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相对于思想教育明显处于弱势。这与我国目前道德化法律的建设理念相悖,也不符合法律基础教育目标的需求。重要的是当前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材内容纵使经过了六次修订,依旧没有增添法律教育的篇幅,对于实体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及形式法律制度这些大学生应该了解的相关法律教育内容完全没有介绍,实际上在教材中法律教育内容还不足三分之一,课程内容多为纯理论基本框架,学时也是被思想课程挤压,这就导致课时不足将整本书内容上完的教师,将讲课的重心放在了前半段,所以实际上法律基础教育很少能够体现出功能来,学生在这样的教材及学时背景下,根本就很难学习到实用的法律知识,对应该了解的法律知识没有相关认知的话,也很难加强学生对法律的敬畏,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高校学生杀人案件,使高校犯罪率成上升趋势,这是对高校法律教育不足所敲醒的警钟。

二、教师道德化

比对其两者的道德化,教师道德化的影响对学生而言更为直接。无论是从高校师资建设方面来说,还是从目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安排来看,出任法律基础教学的教师大多是思想品德教师这点确实是比较奇怪。由于高校中具有深厚法律知识、高法律素质及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专业法律教育教师还是十分缺乏的,大多这些教师还是从事专业的法律课程教育,并不会出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这也就使得在这门课程中,不管是从课程地位,还是课程内容、培养目标及教师设定,都偏向于思想品德教育,法律基础教育仅仅处于陪衬状态。思想教育是无法讲解法律基础内容的,毕竟与伦理道德知识不同,法律知识是具有一定专业性及抽象性的,学生对道德与对法律知识的讲解需求也不相同,所以在进行法律基础教育内容时,多数教师很难与学生展开有效的教学互动,就更不用提将生活中的实例与法律理论知识结合继续案例分析探讨等等,激发不起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也就难以提升法律基础教学的效果。

三、道德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道德化困境突破

就目前我国高校法律基础教育道德化困境的综合分析来看,要转变现在的境地,要么恢复法律基础课程的主体地位,需要教育部门再次颁布相应的通知来达成目标,不过这样的转变目前还没有动静;要么就是修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材内容,增添法律基础教育内容,将相关的法制教育内容逐步添加,但经过六次修订都还是维持现状,这样的突破方式也不适合现在的高校;所以比较现实一点的突破方式应该是从教师建设上入手,毕竟比对其前两者牵涉的因素,后者对于高校法律教育体系来说,更容易实现。就教学手段及教师选择这两方面来说,目前高校都在进行教育改革,对新教学手段及教学理念都十分的重视,其实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上,也可以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技术及方式引入,在改善以往教学环境的同时,也提升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当然这是建立在有法律知识底蕴的教师引导下的。虽然目前各高校师资配比等问题不可能直接性地引入有深厚法律知识、高法律素质及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专业法律教育教师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师,但却可以提升多数思想品德教师的法律水平,加强对这些教师的法律知识培训,在教学中学习也是目前许多教师进修的方式之一,这也需要高校给予他们学习的平台,及时调整他们对法律基础教育的理解,从而转变对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的态度,提升教学的质量,突破现在的法律基础教育道德化困境。

四、结语

高校法律基础教育道德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地位道德化、培养目标及教育内容道德化、教师道德化。我国法律基础教育在我国高校教学体系中,算是历史比较悠久的科目之一,但教育体制建设及教育内容并没有与时俱进,很多地方还处于落后阶段,这也正是道德化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喻靖文.论道德法律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道德化困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2]钟平艳,阳立兵,姚玉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化困境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6):73~76

作者:郑静 单位:厦门华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