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借贷担保合同法律问题

时间:2022-07-06 05:08:54

导语:银行借贷担保合同法律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银行借贷担保合同法律问题

一、现行法律环境下对银行债权的保护

(一)加大对保证人的审查力度

《公司法》对“对外担保”做出了新规定,使银行具有更大的审查义务,在借款担保合同中,银行要加大对公司章程、董事会以及股东大会的决议内容的审查力度,主要可分为三种情况:

1.以2006年1月1日为界限,采用不同方法来划不同时期的债权。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若干适用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做出了如下规定“:公司法实施后,人民法院尚未终结的和新受理的案件,其民事行为或事件发生在公司法实施后,适用当时的法律和司法解释。”所以,2006年1月1日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发生的借款担保适用就公司法对外担保的规定,在此之后发生的借款担保适用新公司法对外担保的规定。

2.审查公司章程对于发生在2006年1月1日之前接收的担保,首先要对公司的章程进行审查,看章程中有没有对担保做出限制,如章程中对担保行为是否须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议做了明确的规定,那么公司在对待接收的担保中就要严格的按照章程的规定来执行,要么交由决策机关决议,要么直接提供担保。如果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公司对外提供担保,那么公司应当由股东会或是股东大会做出决议。其次要对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决议进行审查,如章程中对担保行为是否须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议做出了明确规定,那就应该审查公司规定的决策机关有没有就担保事项出具决议。

(二)关于债务清收的诉讼程序问题

诉讼手段在某些情况下是最好的,但并不适用于任何情况,要根据不同的保证人、借款人采用不同清收手段和诉讼决策。应该根据这几个因素来决定是否采取诉讼:

1.债务人是否真正的愿意还款,如果债务人没有还款意愿,不管采用什么非诉讼清收手段都不管用,这时银行就要及时地诉讼清收,操作中要采取有效手段判别债务人是否有真实的还款意愿。比如说看债务人是否配合催收人员的工作,是否谎报财产等;

2.是否将展期、宽限期以及债务重组等非诉讼手段用遍了;

3.授信逾期时间的长短。通常情况下授信逾期时间的长短和诉讼清收的效果成反比;

4.预测债务人经营现状和未来的发展。通过分析企业的报表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根据这决定是否诉讼;

5.看有没有发生对债务人的偿债能力造成影响的重大事件。

二、银行贷款担保合同中的法律风险控制

(一)加强银行监管制度

1.规范审贷分离制度我国的银行法有明确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实行审贷分离,实行审批制度。”所以银行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贷款管理制度,实行审贷分离和分级审批。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信贷内控机制中还是有些环节失控,表现在没有充分的分离审贷机制,审查岗、调查岗以及检查岗之间没有形成有效制约,这样容易带来风险。所以要规范审贷分离和分级审批制度。建立一个可以向各分行发放贷款的集中放款中心,在审查完每笔贷款后再交给法律审查,法律审查完以后再交到放款中心来放款,需要注意的是放款以后要建立贷款档案管理制度,这关系将来的诉讼。最后专门派人去催收贷款,负责清收的人员最好是资产保全人员或是信贷人员,不能是审批人员。

2.提高信贷人员的法律业务和资产保全业务的知识水平银行要加强对信贷人员资产保全业务的学习和法律培训,让信贷人员学习到新的《公司法》和《物权法》对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使信贷人员具有更强的风险意识。要经常在从业人员中间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信贷人员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不泄露商业机密和客户隐私的职业操守,严厉禁止以权谋私发放关系贷款和不经审查发放贷款的行为。

(二)规范我国征信体系,建立信息查询制度

1.建立国家信用制度国家信用制度指的国家对所有从事经济活动以及具有刑事、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进行信用等级鉴定,开出信用证明,并对使用方法进行规范的一种制度。国家信用制度的内容有:建立和健全法律和法规,监督和管理政府以及专业协会,教育以及研究等。延伸到银行贷款担保业务中,中国人民银行对定期公布企业和个人的诚信记录,缺乏诚信的企业和个人会加入“黑名单”。

2.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查询制度各个银行在保证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不被泄漏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一套信息公开制度,保证银行在放贷期间能实时掌握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财务信息和信用情况。

3.加强社会主义诚信教育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要城市守信,大力宣扬“八荣八耻”,这不仅有利于保护银行债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