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的成因与预防

时间:2022-10-30 02:25:00

导语:大学生犯罪的成因与预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犯罪的成因与预防

摘要:近些年,大学生犯罪成为一个突出的治安问题,同时也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高效大学生是很特殊的群体,是国家建设的储备人才,他们的成长情况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发展。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思想是健康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现象在不断的加剧,那么,为什么大学生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呢?大学生犯罪有那些特点呢?我们该如何预防和矫治大学生犯罪呢?本文就试图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关键字:大学生犯罪特点原因矫治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日益引起大家的关注,这些被人们视为“天之骄子”,具有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屡屡以身试法,身陷囹圄,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应该说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

一、目前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数量逐渐增加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曾就大学生犯罪做了一项调查:20世纪60年代,大学生犯罪数量约占青少年犯罪总量的1%;20世纪70年代,比例上升到了2、5%;然而近几年,这个比例竟然上升到了17%。据调查分析,大学生犯罪的案件数量和犯罪人数自从1999年起开始逐年上升,速度惊人。

(二)犯罪类型多样化

大学生违法主体范围较以往明显的扩大,犯罪主体中很多大学生都来自重点院校,甚至存在研究生和博士生;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地域范围也在扩大,由本校扩展到外校,然后扩展到社会上;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类型也在增多,以往的大学生犯罪多以盗窃、抢夺犯为主,现在犯罪类型涉及到赌博、抢劫、故意杀人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甚至有个别的女大学生,抵抗不住社会不良现象的诱惑,自甘堕落,走入的道路。

(三)高水平犯罪数量逐渐增多

大学生与社会群体的青年不同,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抽象和逻辑思维较强,于是,大学生犯罪呈现出智能化、技术化、隐蔽性和高危害性等特点,比如大学生利用黑客软件,盗取公司账号和密码,恶意传播并使用,给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再如,大学生破译公用电话密码,损失电话费数十万元等事件。

二、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一)大学生心理不成熟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其心理都处于走向成熟但还没有成熟的阶段。他们感情丰富,心理起伏大,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由于他们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不了解社会的纷繁复杂。如果没有正确思想引导的话,大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现在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心理过于脆弱,无法面对生活中遭受的挫折

在大学生犯罪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自控力较差,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能够走进大学,应该来说他们从小就属于比较优秀的群体,很少遭受挫折,并且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是绝大多数,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之后,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没有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一旦遇到较大的挫折,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2、心理迷茫,对未来没有期望

伴随高校扩招步伐的逐渐加快,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大,客观的造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失业现象也日益频繁,使在校大学生的自我预期值开始下降。对前途充满渺茫,这就使他们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导致心理迷乱,情绪失控,而走向犯罪。

3、性心理不健康

从青春期开始的逐渐性成熟以及性意识的增强使这些刚刚成年的年轻大学生对性充满了渴望和好奇,这本无可厚非,但若不引导他们形成良好、正常的性道德观念,加之受到各种暴力、色情文化的不良影响,就有可能在对性的过分渴望的驱使下产生性犯罪行为。

(二)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发生改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人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陷入对金钱的疯狂崇拜中,把物质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个人成功与否的尺度。社会上这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刮进了校园,动摇了“象牙塔”里众多学生单纯的思想,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过分的追求物质享受。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物质财富,而有极少数的学生过分贪图物质享受,当他们无法通过正当手段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时,往往会通过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去获取非法利益。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但是人们由于对财富的过分渴求往往造成价值观上的错位,物质利益至上,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和错位。

(三)错误的家庭教育

一些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学生考入大学后心理依赖性很强,一旦遭受挫折就不知所措,往往极易走向犯罪的道路;而一些父母则片面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往往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封闭,而孩子一旦考上大学,父母则以经济供给为主,疏于和孩子的沟通,使学生心理更为封闭,使学生对同学和社会产生不信任感,滋生犯罪。

(四)学校教育存在弊端

近年来,学校连续扩招导致我国大学生的数量迅猛增长,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生源的差异化越来越大,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现实中,高校过分的强调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性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相对薄弱,存在教师重智轻德的现象,这样以来,自制力差的学生便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便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大学生犯罪的矫治方法

(一)通过刑事处罚进行矫治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学生罪犯必然要受到法律的严惩,但是大学生罪犯又具有其特殊性,所以在采取刑事处罚的时候应有所选择,对于那些主观恶性不深、可改造性比较大、没有造成严重社会危害、能真诚悔罪的初犯可以适用暂缓起诉,不通过刑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对那些主观恶性较深、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屡教不改的顽固分子要采取相应的刑事处罚。

(二)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措施

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对人才的珍惜,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社会的责任。每个大学生犯罪案件都是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消极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防止学生走向犯罪的道路,需要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1、首先,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使学生树立积极上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杨叔子院士说过“育人要育有人性的人”。[2]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思想日渐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会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所以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帮助他们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还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发展综合素质使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特点,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控制情绪,消除其人格障碍,学会宽容,增强社会应变能力,提高大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引导具有自我封闭倾向的大学生笑面人生,和周围的学生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性问题,指导学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爱情,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避免因为恋爱问题而导致学生出现问题。

3、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特别是法治教育,结合现实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讲解,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同违法的思想行为做斗争。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宿舍的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健全管理约束机制,建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网络;作为学生的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情况,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大学生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心理素质过硬,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难,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