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物权法定原则现实意义
时间:2022-04-17 02:59:00
导语:小议物权法定原则现实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构造的重要基柱之一”,源于罗马法,正式确立于近代资本主义民法,其后为继受罗马法的大陆法系多数国家采用,有整理旧物权、物尽其用、保障交易安全之功能。近代以来,该原则受到了诸多批判,有否定和修正之说。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认为在当前坚持物权法定原则对限制公权力扩张,保障当事人意思自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物权法定原则公有制国情私法自治
物权法定原则,在物权法的结构体系中居于枢纽和核心地位。其在整理旧物权、发挥物的效用、保障交易安全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物权法定原则的质疑、诘责和批判日趋激烈,有的学者主张对其予以废弃,有的学者主张对其予以修正。笔者结合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拟从物权法定原则限制公权力、保护私权,辅助私法自治精神贯彻实施,建立明确化、规范化物权体系的角度出发论证在我国坚持物权法定原则之必要。
一、物权法定原则的起源及涵义
物权法定原则,亦称物权法定主义,是物权创设的立法例之一,被视为“物权法构造重要基柱之一”,豍其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依其意思设定与法律规定不同的物权。其源于罗马法,正式确立于近代资本主义民法,其后为继受罗马法的大陆法系多数国家采用。豎罗马法中虽然没有“物权”的概念,却有具有物权属性的权利,如所有权、地上权、地役权、用益权、抵押权、质权等,这些权利的类型和取得方式都由法律作了明确规定,非依法定方式取得这些权利的,法律不予保护。德国法学家萨维尼主张权利按照法律关系客体的不同将应划分为物权和债权,普通法学说主张物权与债权应该严格区分,如《德国民法典立法草案理由书》称:“比较古老的法典,尤其是《普鲁士普通邦法》和《法国民法典》常将债权法之规定与物权法规定相混淆……此会困惑对于法律关系本质之洞察,同时也会威胁法律之正确适用”,豏由此可见,物权与债权的划分使得物权法定原则的产生、确立有了可能。《德国民法典》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物权法定原则,但判例和理论学说对其都予以承认和肯定,如此,随着物权与债权的划分,物权法定原则在德国得以最早确定——“立法者认为,物权法定主义从物权与债权的对立以及物权法和债权法的独立性出发,作为契约自由反面解释的演绎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豐此后,大陆法系诸多国家和地区民法继承了物权法定原则,如《日本民法典》第175条规定:“物权,除本法及其他法律所定者外,不得创设”,《韩国民法典》第185条规定:“物权,除依法律或习惯法外,不得任意创设”,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757条规定“物权,除本法或其它法律有规定外,不得创设”豑,奥地利民法第308条也有类似规定;瑞士虽无明文规定,但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承认该原则的适用。豒我国2007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从而在我国物权法上明确确立了物权法定原则。
虽然物权法定原则已被近代各国物权法立法所采纳,但各国对其定义却不尽相同。法国的物权法定是指物权类型(种类)和内容的限制;德国的物权法定,既包括物权类型和内容的限制,还包括物权设立和移转形式的限制;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物权法定是指对物权种类和内容的任意创设的限制。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笔者认为,我国物权法上的物权法定原则有以下两层具体含义:一是物权种类法定。即当事人不得依其意思创设我国法律未规定的新种类的物权。例如,就担保物权而言,虽然各国规定了很多担保物权的种类,但在我国当事人只能依担保法及其他法律,设定法律所认可的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等担保物权形式。二是物权的内容法定。即当事人不得依其意思创设与我国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的物权。例如,若当事人创设了不移转占有的质权,由于其内容与法律规定的质权内容不同而是不被允许的。因此,我国的物权法定原则是对当事人形成权自由的限制,其仅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法定,并不包括物权的效力、物权的取得方式和公示方法的法定。
二、物权法定原则的存在根据及批判
对于物权法定原则存在的根据,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整理旧物权的历史需要。物权法定原则是资本主义民法首先完全确立的,当时封建土地关系十分复杂,物权与对人的支配权不分,谁享有土地的权利,谁就享有对土地上的臣民的支配权。为使物权成为真正的财产权,建立资本主义市场所要求的自由的所有权制度,民法对物权(主要是土地权利)的类型及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样规定不仅避免了繁杂的权利登记带来的混乱结果,使权利体系简明化,还限制了土地所有权的效力,不允许所有权人任意设定他物权,同时也限制过多繁杂的权利对土地及其他财产所有权的束缚,赋予了所有权的独占性和完全性。第二、物尽其用的效能需要。如果允许任意创设物权种类、对所有权设定种种的限制和负担,会影响对物的利用。以法律明确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尽量将符合现实需要的物权形式纳入法律,建立能满足社会经济关系发展需要的权利种类简明、效力明确的物权体系,有助于发挥物的效用。第三、保障交易安全的社会需要。物权有排他性效力,通常会涉及第三人的利益,如果允许当事人自由创设物权,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将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当事人的交易结果将难以预知,交易成本和风险增大,交易安全无法得到有力保障。
然而,随着经济交往的日益活跃,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维护权利、实现权利愿望的日趋迫切,对物权法定原则的质疑、诘责和批判也日趋激烈,主要有否定说和修正说。否定说主张废弃物权法定原则,其代表观点有:物权法定原则限制人民创设物权的自由是违宪的,并难以满足新时代社会经济实践提出的物权多样化的需求;豓物权法定原则导致了物权体系的僵硬与封闭,限制了民事主体的财产自由,违背私法自治原则。豔修正说主张对物权法定原则进行改革,其代表观点有:习惯包含说、习惯有限承认说和物权法定缓和说。习惯包含说认为习惯应包含在物权法定主义的“法”之中;习惯有限承认说认为物权法定原则所指的“法”固然不包含习惯在内,但是若依社会惯行所发生的物权不妨碍物权体系的建立,又不妨碍公示,可突破物权法定原则的拘束,承认该习惯上的物权;物权法定缓和说认为新生的物权,如果没有违背物权法定的立法要旨,又具有一定的公示方法,就可以变更物权内容的界限,而予以从宽解释。
- 上一篇:透析新媒体时代之灾难谣传
- 下一篇:剖析当前公共新闻提升媒介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