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产权探索
时间:2022-03-13 10:34:00
导语:广东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产权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众所周知,我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成就大多是在传统发展道路上取得的。在知识经济时代,我省的资源、环境、人力等诸多方面出现难以为继的困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格局成为解决新时期内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背景下,鉴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所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存在差异,在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选择方面应当有所侧重。
论文关键词:转变;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推进,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颇大。2009年广东省GDP更是达到39081.5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国排名第一。
广东省的经济建设成就是在传统发展道路上取得的,长期以来依靠物质投入和外延扩张的“资源消耗型”增长方式已经呈现出难以为继的局面。同时,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在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式主导下,外贸依存度居高不下。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其不足之处日益显现,严重影响了广东经济稳定和持续的发展。此外,各种资源、环境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的压力也已成为广东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基于此,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促进广东在未来时期是否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的进入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
1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从表面上看是出口订单大幅下降,实质上则是传统的发展模式,依靠不计能源资源消耗、不计环境代价、不计劳动力成本换取竞争优势的粗放发展之路已然走到尽头。虽然我国的贸易规模近年来迅速扩大,但主要以数量扩展为主,出口产品核心技术含量很低,我国商品所占国际市场份额比较大,但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国企业加工能力较强,但是研发和营销能力较弱。
目前,我国出口商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低价格。出口商品的低价格不是因为消耗低、生产率高,而是以低要素成本取得的,相当一部分产品的竞争力来自于低工资、低资源成本。单纯依赖低成本进行价格竞争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取得成效。但从长远看,不计成本追求出口规模增长的模式并不利于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基于这样的认识,广东在危机发生后大力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双提升”和经济社会“双转型”,经济转型的总体方向是要从过去的资源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
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面临不同困境
我省创新型企业和以传统加工贸易为主的制造型企业所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困境不尽相同。
近年来,我省十分注重创新型企业的培养和发展,涌现了深圳华为、中兴、比亚迪、迈瑞、珠海格力、广州迪森、金发科技等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2008年,根据国家的新标准,全省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31家,2009年重新认定了3366家高新技术企业(含深圳市),新认定的216家大企业中,包括TCL、创维、明阳风电、信利半导体公司等创新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
在加工贸易方面,1978年以来,广东加工贸易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在经历辉煌和挫折之后,2008年,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4170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1%。2009年,为促进这些企业加快完成转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广东省财政新增l0亿元专项资金,帮助当地加工贸易企业加快升级转型步伐。
2.1创新型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困境
总体而言,无论是创新型企业还是加工贸易型制造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重视的程度方面均显不足。就创新型企业而言,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2.1.1创新企业研发投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副秘书长李春伟在2008年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会上向记者表示“我国企业的自主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平均值仅为3.8。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企业的研发经费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5以上时,企业才有竞争力,研发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2的企业只能够勉强生存,而占销售收入1的企业则很难存活。”据博世公司的2008年度“全球创新1000强”研究,整体而言,中国企业和其他跨国公司相比在研发投入上相对较少。据统计,目前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占0.56,其中大中型企业为0.76、高新技术企业平均为2,只有0.02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1.2创新型企业更易遭遇技术标准的阻击“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这句流行语深刻地揭示了目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不同层次和境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我们参与国内外竞争,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技术标准,一种企业参与市场的游戏规则,是企业竞争的新利器,谁参与制定这一游戏规则并主导这一规则,谁就掌握着话语权,就掌握主动权,谁就将成为市场竞争的领导者,反之就只能沦为跟随者。一方面,创新型企业较一般加工贸易型企业更易遭受技术标准的阻击,另一方面,创新型企业应当勇于担负起提升创新能力、参与技术标准制定的社会责任。
我国政府和企业已经深入认识到技术标准对国家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在通信、微电子等多个领域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但是,技术标准的竞争是残酷的,在国外跨国公司的阻碍下,我国政府和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自主研发的WAPI无线局域网标准被无限期推延。这一方面显示了技术标准战略的巨大威力,也显示了我国企业已经具备了研发技术标准的实力。一旦我国创新型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掌握一定的话语权,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必将大幅提高。
2.1.3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来遏制中国企业的创新和竞争近几年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知识产权来打压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使中国企业陷入了“生产一跨国公司专利限制一巨额专利许可费以及侵权费的支付一再生产”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之中。此类案例已经不胜枚举,教训也格外沉重。在这些案例中,不排除发达国家滥用知识产权的可能,我国企业需要奋起直追、努力学习掌握知识产权战略运作的经验,从提高创新能力人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2l世纪初期,6C联盟集体向我国DVD企业收缴专利使用费的风波就是我国企业缺乏应有知识产权战略意识、缺乏创新成果的典型案例。只有加大研发投入、锐意创新,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2.1.4中国企业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国外商家恶意抢注中国企业的商标,进而遏制中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情况屡见不鲜。在每年超过100起的商标国外抢注案件中,涉及化妆品、饮料、家电、服装、文化等多个行业。国际炒家、个人、国外商,已经成为中国品牌在海外的3大威胁。中国企业在国外要取得商标保护,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就是通过国际商标注册。
2.2加工贸易型制造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困境
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制造企业是我省中小型企业的典型写照。就其而言,知识产权保护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2.1大部分的加工贸易企业缺乏自主研发的技术实力从加工贸易作为一种贸易形式的角度来看,加工贸易是国际分工深化的产物,发展中国家利用自身的劳动力优势,承接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制造、产品的加工组装等生产活动,融人国际分工体系。在出口贸易中居主导地位的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也主要从事中低端的加工装配,产品附加值和整体技术层次较低。
2.2.2大部分的加工贸易企业没有自主品牌大量产品依靠贴牌代工的生产方式来维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国际分工中.我国企业因缺失自主知识产权名牌的有效支撑,只能跨国公司的产品价值链中的生产阶段,以致企业陷入产业低端锁定的困境,制约了企业进~步的发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同侧重选择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背景下,应当考虑到不同类型企业的特点和所面临的知识产权困境差异,有针对性的选择保护模式和保护重点。
具体而言,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应集中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1以创新为导向。充分重视知识产权文献检索和价值评估工作
知识产权文献集中了现代科技发展的90%以上信息资源,可以节省60%的研发时间和40%的研发投入。创新型企业尤其需要重视文献检索工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指引下,企业的知识产权文献检索工作应当成为一项贯穿于企业经营发展的主旋律。无论是在决定投资生产新产品之前,还是在产品或技术的更新换代之时,抑或是企业面临侵权诉讼时,都需要将知识产权检索工作视为一项长期的发展策略予以实施。企业通过及时、有效的检索工作,不仅可以及时掌握竞争对手的研发状态和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掌握产品最新技术,从而在研发中进行专利回避设计,降低研发风险,提高投入产出比。避免无意识侵权行为的发生,还可以通过阅读专利文献,最大限度获取灵感,借鉴其它专利技术的创意和观念改进现有技术从而获得改进专利甚至基础专利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是一项具有经济价值的经营资源。长期以来,我国许多企业忽视知识产权的价值含量,在技术引进和对外合作中曾有过极为深刻的教训。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企业应当牢固树立知识产权的价值观,明晰自我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价值含量,以运用资源的方式来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促使企业的增值和保值。
3.2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
科技研发是产生知识产权的有效途径。创新型企业以科技成果为其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应从加大研发投入人手,通过卓有成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促使更多的知识产权得以创造或形成。对于有实力的企业或标准化协会应当尽可能参加国际标准的制修订会议,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顾客对产品的使用功能要求,加快新产品、新标准的开发,不断创新原有技术标准;及时了解业内技术标准的最新动态。配备相关级别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规划、挖掘、完善和申报工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来刺激专利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善,促进技术标准的形成。
3.3掌握知识产权诉讼规则
在国际市场上,跨国企业倚仗国家强势的经济和科技背景,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产权,以及对各国知识产权制度的透彻理解和对知识产权战术的熟练运用,对竞争者频频发难,意欲维护或抢占市场份额。如今跨国公司筑起的专利壁垒越来越高,形式也越来越复杂,给正在成长中的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威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知识产权诉讼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法律价值,成为国外企业开拓市场的商业工具。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和国外企业频频发起的知识产权诉讼纠纷,我国的企业已经无从躲藏。惟有掌握知识产权诉讼战略才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存之道。相较而言,掌握知识产权诉讼规则对于创新型企业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如果说,本世纪初备受瞩目的DVD企业遭受国外专利联盟的诉讼中所显示的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诉讼策略不足的问题尚可被社会理解和接受的话,那么在加入WTO的后TRIPs时代,这类情况不应再有发生的可能。创新型企业应当将掌握知识产权诉讼规则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律“门槛”,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抵制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诉讼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4重视品牌建设,做好商标的注册和维权工作
尽管恶意抢注商标的主体身份不同和表现形式各异,但是从企业内部来深究原因,还是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薄弱。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商标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所蕴含的价值是无比巨大的;商标抢注实际上是通过抢在原商标所有者之前,在某国注册该商标取得商标专用权,从而获得在该国经济利益并遏制竞争的商业行为。对于恶意抢注商标的行为,企业可以通过《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有关规定,通过诉讼等司法程序来保护自己的商标权。在维权的过程中,还应当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与有关主管部门的作用,发挥商标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的优势,建立有效的商标国际争端维权信息联络机制,畅通海外维权投诉和救助渠道,鼓励企业积极应对海外商标纠纷,运用当地法律和国际规则制止恶意抢注商标抢注行为。
加工贸易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与创新型企业略有不同。总体而言,加工贸易型企业应当做好企业定位,针对企业普遍缺乏研发经费和技术实力的现状,可以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主要创新和转型的实现形式。原始创新成本高、成功概率低,囿于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研发资源,加工贸易型企业很难实现原始创新。基于此,加工贸易型企业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模式。该模式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在较高起点上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一种简易模式。它既缩短了创新时间又相对降低了创新风险。
当然,这种模仿创新模式比较容易遭受发达国家的专利攻击,所以引进技术的本土化是至关重要的。在技术本土化过程中,政府制定并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来干预和扶持民族工业的作用是关键性的。对技术引进中的再创新成果要及时有效地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从法律上划分我国企业获得的改良创新成果与引进技术之间权属的界限,这样既免除了跨国公司侵权起诉;也有利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创造经济效益,积累原始资金和技术,最终走向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创新。
另一方面,加工贸易型企业还需要树立品牌意识,逐步建立自主品牌,促使经营方式从OEM向ODM再到OBM转变,实现产业价值链向纵向延伸。日本、韩国会和香港的加工贸易都曾走过这样的发展之路。不过,从0EM向ODM再到OBM,绝非一蹴而就的发展道路。0EM、ODM、0BM是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三者是一个有机的联系体。不排除个别企业没有经过OEM,直接从ODM开始,但是从整个行业来讲必然会经过这样的三个步骤。
有效运用OEM将大大缩短企业品牌化的时间。一般而言,由代销产品或模仿产品起步,运用营销等经营手段进入市场;逐步提高自主品牌知名度,宣传具有代工背景,培养消费群体;资金原始积累后,再加大研发投入,已销售自主品牌产品为主,达到服务名牌到自主知识产权的蜕变。
综上所述,对于创新型和加工贸易型企业,知识产权是企业资本的重要经营资源,无论应对国内或国外竞争,知识产权的保护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广东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下,针对不同类型企业选择不同保护重点的发展模式,继续寻求化解知识产权危机的有益方法,不失为一种促使知识产权保护更好的服务于创新型国家总体建设目标的新思路。
- 上一篇:“三下乡”个人总结范文3篇
- 下一篇:寒假在私人单位实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