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监所检察发展现状剖析
时间:2022-01-14 03:05:00
导语:我国监所检察发展现状剖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监所检察系统是我国检察系统的传统部门。“躲猫猫”事件发生之后,对监狱、看守所监管活动的监督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监所检察工作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机。本文通过对我国监所检察系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剖析,从立法、制度建设、基础建设三个角度对我国监所检察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调查权随时介入权约见权提请惩戒权检察建议巡回检察制度
1我国监所检察的发展概况
1.1监所检察发展历程1949年新中国检察机关建立之时,监所检察工作也随之开展起来。经历“”之后,1978年检察机关恢复重建,监所检察业务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79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监所厅设立。随后各级检察机关监所检察机构陆续设立。到2008年正是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30年来,监所检察工作在实践中发展。在多年监所检察实践经验基础上,2008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人民检察院监狱检察办法》、《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办法》、《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办法》、《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四个办法”的下发,全面规范了监所检察各项业务。
1.2监所检察事业成绩30年来,监所部门履行法律监督赋予的职责。推进刑罚执行监督和监管活动监督的深入发展;在查办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职务犯罪工作成效明显;依法打击服刑罪犯再犯罪,为维护监管秩序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切实保护了公民合法权益,受理被监管人的申诉。回顾30年发展历程,监所检察机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监所检察制度不断完善,对我国特色检察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我国监所检察事业面临的问题
2.1立法不完善首先,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监狱法等法规都有刑罚执行监督权的规定,但是对于监所工作的具体内容规定不够具体明确,致使监所检察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工作定位难以把握。第二,监所检察工作具体监督程序没有具体规定,刑事执行检察范围不全面。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决定、假释、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等判决和裁定需要在社会的执行行为以及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三种刑事强制措施的执行却没有检察监督的部门和机构。第三,监督方式规定滞后。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刑罚变更执行监督程序停留在事后监督,不能适应监所检察权运行的要求。人民检察院应当实施法律监督的许多重要环节是封锁着的或者必须绕道行进,通常是“马后炮”。第四,立法有关刑罚执行权配置不合理,检察机关难以有效参与执行程序。在交付执行、变更执行、终止执行等刑罚的各执行环节中,国家将刑罚执行权主要配置于刑罚执行机关和审判机关,赋予其执行权、提请权、处分权、变更权和裁定权,而排斥了检察机关的提请权、处分权和程序控制权。
2.2监所检察权的配置和运行缺乏有力保障目前的监所检察体制存在许多与承担的职责不相适应之处,制度保障上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经费编制保障等都是检察机关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的保证。监所检察领导体制自身存在不尽完善之处,监所检察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独立办公办案条件,影响了派驻监察机构职能作用的发挥。从运行上讲,在履行监督职责的措施上缺乏刚性,对人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刑事执行方式或者不当的刑事执行方式只能提出纠正违法建议,而纠正违法建议对执行机关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对不纠正违法建议的执法机关也没有进一步的措施进行约束。
2.3监所工作者工作能力欠缺,监督意识淡漠对于关押上千人的监狱,派驻检察室工作人员通常只有二至三人,力量远远不足。由于传统上“重审判、轻执行”观念的影响,刑罚执行监督在检察机关各项监督工作中受到的重视程度也相对较弱。派驻检察人员业务素质偏差、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有些基层监所部门甚至成为安排临退休和犯过错干部的地方。
监督不力不仅反映在工作上,也反映在工作人员的头脑中,相当一部分基层监所检察工作人员不知道自身工作的目的、意义,对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还有的监所检察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际关系等外在因素往往不想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
3解决之道
3.1推进监所检察权配置的立法完善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迫切需要推进相关立法完善,完善监所检察权的配置模式,赋予检察机关必要的权利,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首先,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违法行为的调查权急需完善。检察机关不仅要有职务犯罪侦查权这一特殊的调查权,而且对于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也应该有调查权,这是保持检察权的完整性的客观需要。检察机关对检察权所及范围内的事项进行调查,以便了解事实真相,是行使检察权的先决条件。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调查权,也就因此检察权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具体来说,一是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随时介入权。二是赋予检察机关对违法行为的具体调查权。三是赋予检察机关对在押人员的随时约见权。
其次,检察机关需要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违法行为的提请惩戒权。检察机关对违法行为调查后,对责任人有权提请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予以惩戒。对于检察机关提出的承接意见,执行机关和监管机关无正当理由应当采纳。
第三,赋予检察机关对刑罚变更执行的提请权和法院审理活动的参与权。有利于落实刑事诉讼活动分工与制约,改变不合理的现状,完善刑罚执行变更程序。可在监狱计分考核等监管活动基础上,根据服刑人员个人及表现情况,由检察机关审查并移送法院审理裁定,并参与法院审理活动。
第四,应当赋予监督纠正意见以强制执行的效力。如果发法律监督仅仅看成对被监督对象违法事由的一般性建议权,将无法保障法律监督效能的发挥。同时,明确监督者谨慎行事监督权的义务。
3.2推进监狱检察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第一,进一步完善派驻检察。派驻检察机构直接了解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资料,同时能够发挥现场监督、及时监督的效果。首先要落实派驻检察干警需深入现场进行巡回的制度。通过日常检察巡视发现问题。其次要建立和落实罪犯约见检察官制度。畅通罪犯权利诉求渠道。三要进一步完善检察官谈话制度。定期与罪犯及其亲属、刑满释放人员、监狱干警开展谈话,以了解更多信息。
第二,同时开展巡回检察制度。派驻检察的优势在于,检察机关可以通过派驻机构随时督促执行机关严密监管制度、依法变更执行方式、保障罪犯的基本权利,可以直接受理被监管人员的控告检举和侦查场所内的职务犯罪。但是,由于派驻机构就设在监所内,派驻人员与监管人员朝夕相处,时间一长,难免会出问题。而且,有时派驻机构经费紧张、待遇差,办公设施都由监所解决。俗话说的好“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这样一来,派驻机构的监督作用大打折扣。巡回检察监督重点放在罪犯合法权益、安全防范检察、预防各类事故发生和减刑假释监督。检察人员每月定期到监狱检察,以定期与不定期检察相结合。
3.3夯实监狱检察基础性工作第一,改善监所检察体制,加强派驻监察机构建设。解决好检察机关与监狱之间监督不对等的问题。派出检察院应该由该派出检察院领导和管理,具体业务也应接受派出它的检察院统一指导。加强检察室与监所部门的联系。
第二,加强硬件建设、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办案系统的完善。将派驻检察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纳入检察机关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为派驻检察人员有效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第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办案能力。派驻检察人员应熟悉相关法律业务知识和办案程序,做监狱监察工作的业务专家和专才。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文字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化解疏导能力。优化驻监检察队伍的人员结构,通过教育培训、严格管理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监督能力。
4展望
把一个国家人权保护比作木桶,加高人权保护这个“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对被羁押人的人权保护程度越高,国家人权保护的整体程度越高。
- 上一篇:略论竞争背景下企业的创新经营策略
- 下一篇:研究意识形态新兴广告形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