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两大法系对反射精神损害保护论文

时间:2022-12-24 02:19:00

导语:透视两大法系对反射精神损害保护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透视两大法系对反射精神损害保护论文

摘要反射利益损害是指间接受害人因目睹、耳闻或知悉侵权人加害直接受害人的人身而受到的精神损害。两大法系反射精神损害实行不同的保护模式,其对间接受害人精神利益的保护程度是不同的。我国可以通过司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实质上确立反射精神损害保护制度,以完善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关键词:反射精神损害英美法系大陆法系

一、两大法系关于反射精神损害的保护机制

(一)英美法系的“nervousshock”制度

反射精神损害,又称纯粹精神损害,是侵权人的侵权行为直接侵害受害人的人身,对与受害人有人身密切关系的亲属所造成的精神损害。在英美法系国家,对间接受害人的反射精神损害的保护是通过“nervousshock”制度来实现的。“nervousshock”,又称“精神打击”,意指损害事故发生当时或发生后,被害人以外的第三人,因当时目击或因嗣后闻知损害事故发生之事实,受刺激而致心神崩溃或致休克等情形所遭受之损害。例如,甲驾车超速行驶,撞死乙,现场血流如注,惨不忍睹。乙的父亲、未婚妻目睹此事,深受惊吓,精神崩溃,遂诉至法院,请求损害赔偿。在本案中,甲是加害人,乙是直接被害人,乙的父亲和未婚妻属于间接被害人。乙的父亲和未婚妻有权向甲直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二)大陆法系的民法解释学理论

大陆法系国家对间接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的保护是通过民法解释学和判例创造来完成的。例如,德国法()并没有关于反射精神损害有权获得赔偿的明文规定,司法实践中只能诉诸于法解释学技术,在现行法中寻找请求权根据。《德国民法典》第847条第1款,被公认为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德国法官认为,在造成间接受害人反射精神损害的情形下,间接受害人可以依据其健康权受到损害为由请求损害赔偿。德国法并未直接承认间接受害人的精神利益值得保护,而是将其依附在健康权的名义下保护。这是解释学理论上的目的性扩张方法和类推适用方法的运用。

二、两大法系保护机制的功能比较

(一)两种模式对间接受害人利益保护的差异性

英美法系国家通过类型塑造的方法,对间接受害人的反射精神利益的损害直接予以保护,而大陆法系国家通过民法解释学理论,将其纳入健康权保护范畴,以实现对间接受害人的间接保护。这导致两者对间接受害人的保护程度是不同的。相比而言,英美法系对间接受害人的保护更为充分,直接保护比间接保护更为彻底。

首先,两者制度建构的目的不同。英美法系首先考虑到是受害人的利益,大陆法系首先考虑的是对现行法秩序的维护。其次,有权请求的主体是不同的。英美法系中间接受害人的范围较广,有权请求的主体并不以直接受害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为限,还包括未婚夫妇或者有着较为稳定的同居关系的人。大陆法系一般只限于直接受害人的配偶、父母、子女。最后,两者对举证责任的要求是不同的。英美法系区分“名义上的精神损害”和“证实的精神损害”。由于“名义上的精神损害”是一种法律推定,无需证明损害的发生。而在大陆法系国家,间接受害人需对自己的健康利益受损承担举证责任。

(二)两种模式在结构关联中的功能性互补制度

英美法系国家对间接受害人反射精神利益采取直接保护的方式,但是,这种保护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宽泛。通过注意义务、可预见性规则和近因原则的限制,英美法系对判定是否形成反射精神损害和是否应当赔偿问题上,采取严格谨慎态度,只有具备相当程度才判定加害人承担责任,实质上是一种“开口大,出口小”制度安排。另外,英美法系认为在反射精神损害下,间接受害人一般不得主张惩罚性赔偿。总之,无论是赔偿范围还是赔偿数额上,英美法系都做出了严格限制。

大陆法系国家对反射精神损害实行间接保护,也不是想象中的间接受害人的利益一定得不到维护。对于造成直接受害人的损害,间接受害人通常可以请求死亡赔偿金或抚慰金,一定程度上能够抚慰间接受害人。随着德国法的发展,德国法院变得更加“慷慨”,大幅提高了抚慰金的数额,也允许惩罚性赔偿的存在。随着保险制度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改善,间接受害人的生活境遇得以进一步改善,这也是保护间接受害人利益的一种方式。

可见,通过制度之间的结构关联的思考,我们发现英美法系的保护并不那么宽泛,大陆法系的保()护也并非不近人情。两大法系的利益平衡的价值取向是一直贯彻其中的。

三、我国法上反射精神损害保护的可能性路径

反射利益损害保护制度作为两大法系在判例中确定的制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人格尊严具有积极意义。公务员之家

我国侵权法虽然整体上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是对反射精神损害的保护没有明确的规则。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尝试通过民法解释学和司法解释实质性引进这一制度,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只是提到被侵权人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依据文义就可以解释被侵权人包括“直接受害人”和“间接受害人”。可见,在主体方面并不存在解释上的障碍。因此,需要出台司法解释,对反射精神损害的成立及责任范围做出明确的可操作性的规则,以完善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参考文献:

[1]赵平沙.论纯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法治与社会.2009(12).

[2]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