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预防研究管理论文
时间:2022-06-08 04:09:00
导语:学校教育预防研究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
我们一直都在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事实却并不那么乐观。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与青少年相关的许多问题也接踵而至,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方向。然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却呈上升趋势,并由单一性、松散性、突发性、偶然性向纠合性、紧密性、智力性、反复交叉感染等新的特征转化,已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牵动着千家万户。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更不要说青少年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的行为更是多不可数。可见,其违法犯罪的极度严重性己经到了让我们不得不去重视,不得不采取多方而有效的措施去预防和解决的地步,它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给社会面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间接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
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很多,纠其根本不外乎三个方面:家庭、学校教育及社会影响是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本文着重从家庭及学校教育的缺陷以及社会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造成的影响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学校教育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和解决
随着社会日新月益的快速发展,与青少年相关的许多问题也接踵而至,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却呈上升趋势,并由单一性、松散性、突发性、偶然性向纠合性、紧密性、智力性、反复交叉感染等新的特征转化,已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牵动着千家万户,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我认为家庭负面影响、学校应试教育模式和社会不良风气等是构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一、法理界定“青少年违法犯罪”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青少年犯罪是否就是青年犯罪和少年犯罪的合称呢?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条上,对犯罪主体的界定中,只有未成年人之说。少年是未成年人,这是很明显的。而“青年”就不一定都是未成年人,从年龄的划分来看,大部分青年的年龄段都处于成年人的年龄段里。而成年人犯罪与未成年人犯罪在所承担的法律后果上是有显著区别的。我国现行《刑法》第十三条指出了法律意义上“犯罪”的含义: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有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青少年犯罪和非青少年犯罪在表现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犯罪的内容上是不同的。第一,犯罪主体不同。第二,处罚所坚持的原则不同,《刑法》规定对一般犯罪坚持“惩罚、打击”的原则,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预防未成年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娇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对青少年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从生活实际和具体的工作中,结合《刑法》精神,青少年犯罪应该是:第一,绝对无责任年龄阶段的犯罪。指不满14周岁的人对所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第二,相对有责任年龄阶段的犯罪。指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几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负刑事责任。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从宽责任年龄阶段的犯罪。指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实施了犯罪且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这一阶段的人犯罪,通常又称之为未成年人犯罪。18周岁以上的人犯罪,都称为成年人犯罪。
二、具体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从家庭教育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结合社会学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只传授知识,同时它还传授生活知识和灌输道德观念,并且指导个人承担社会责任等。一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不论在哪一阶段,家庭的作用都是很重要的。在家庭中,我们索取温暖、享受物质消费,而家庭在给予我们许多物质享受和亲情温暖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生活习惯、心理态度、人性人格的发展、情感发泄、爱情观等。家庭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对我们来说,是生活和休息的港湾。同样的,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教导和关爱,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中央电视台曾经有一则广告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一位年轻的妈妈在给自己的母亲洗完脚后,发现自己的儿子也为自己准备了洗脚水。那一双稚嫩的小手和纯真的笑脸给予父母的不仅仅是感动,更让我们了解了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多么的重要。父母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时期的他们就如同白纸一张,父母就是执笔的人,画什么是什么,时时刻刻都在起着浅移默化的作用。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内容的不断改善,现代家庭在经受各种诱惑的同时,也逐渐在发生变异。这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各种心理“畸形”的孩子应运而生,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压力。导致家庭教育缺陷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家庭残缺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良好的家庭能够让青少年体会到亲情可贵,增强他们对社会的信任。如果家庭结构破裂,父母感情失和,或者放弃对子女的抚养义务,使孩子得不到爱和家庭教育,那么心灵也会是不键全的,很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长期的内心痛苦,心理的失衡,渐渐地的使他们产生心理偏差,形成变态人格,很难融合到正常的社会中去。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孤独和封闭的,不愿和人交往,也不愿和人交流。同时,这些青少年,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便在社会上去寻找朋友的慰藉,从而最容易成为违法犯罪团伙猎取的对象,受到诱惑与利用,心情忧郁、精神空虚,沉溺于网络、吸毒、酗酒等不良活动中去。
2.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过分溺爱子女是最常见的现象。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对子女娇生惯养、百依百赖,甚至袒护包庇致使孩子性格脆弱无法接受任何挫折;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他们无法形成社会所希望的性格取向,因此,他们无法适应竞争化的社会,反而在欲望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实施违法犯罪。其次对子女放任不管也是家庭教育缺失的一项主因。主要表现为父母忙于自身的工作、应酬等,无暇顾及子女。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任性与孤避冷漠,他们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造成子女和父母缺少情感沟通,子女心理上的迷惘和疑惑得不到父母的及时指点,内心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心理问题积重难返,进而形成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实施暴力犯罪。还有就是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使孩子压力增重造成反效果。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付出全部的爱,为的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每个孩子的潜质不同,有时即使尽了最大的努力也达不到要求,这时就会沮丧、无助,还会产生逃避和逆反心理。当他们不能承受时,便会产生错误的行为,最后误入歧途
3.家庭贫困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虽然整个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一穷二白的局面,但是还是有很多家庭正在承受着贫困所带来的痛苦。由于父母没有稳定的收入,又无挣钱致富的技能,谋生变得非常艰难,更不要说照顾孩子为他们的教育操心了。在这种状况下,这一类青少年便多出许多参与违法犯罪的机会。另外,城市下岗职工和经济落后的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中途缀学的占大多数,这类家庭中的青少年很容易过早的涉足社会,外出打工。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和文化教育,他们中的很多人误入犯罪群体中,从而沦落成为犯罪分子。
(二)从学校教育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
在许多人心中,学校是一片净土。青少年是这片净土上的小花小草小树苗,而植根于这片净土上的教育工作者便是赋予花草营养的园丁,他们为这片净土创造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心灵后天的成长有重要而积极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育都存在着误区和盲区,从而直接导至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学校教育的错失主要有以下形式:一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随意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重压导至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甚至为保优生而将差生拒之门外,导致学生厌学、逃学,憎恨学校仇视社会,甚至会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学校管理不善,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进行及时的帮教处理,导致问题沉积,校风不正,甚至产生违法犯罪团体;三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水准整体下降,少数教师忘记了为人师表的宗旨,利欲薰心,向家长索要财物,暗示家长向其送礼等现象层出不穷,学生不能满足其欲望时则遭受百般歧视;四是教育方式的错误,直接造成青少年犯罪的极端心理。少数教师对违纪学生缺乏耐心的说服教育,施用体罚和变相体罚手段,致使学生畏惧、逃学,流入社会违法犯罪。在近期央视播出的校园题材电视剧《炫年华》,就对应试教育提出了一个大大的挑衅。剧中的班主任谷雨虽然是一个未毕业的师范在校生,但是却勇敢的向应试教育提出了挑战。、她之所以受到学生的喜爱是有道理的。那么既然她使学生们认可了她,就是让学生们认可了她所提出的素质教育。这虽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有了好的开端就会有更好的成效。
(三)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犹如一个大染缸,五花八门干什么的都有。这对于对社会毫无经验的青少年来说是十分不利的。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贫富差距较大,而青少年盲目膨胀的高消费意识和强烈的的攀比心理,不断的侵蚀着他们的健康的心灵和意识,促使他们为金钱丧失自我走上犯罪道路。虽然青少年被学校的围墙所包围着,但改革开放后社会环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恶化造成校园周边环境混乱。在我的工作中也时常会遇到校园案件,可以说现代校园周边己经成了一个犯罪分子重点扎堆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地方和滋生犯罪的新场所,校园周边的电子游戏室、网吧、卡拉OK厅等,吸引青少年出入其中,染上不良习气。电子游戏、网络游戏让他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或者无钱上网进而去偷、抢甚至杀人。形成犯罪。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
从一方面来说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认为要想真正预防青少年犯罪,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要完善家庭教育功能,以家教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那么正确的教育方式最应当引起家长程社会的重视。据相关资料表明,绝大多数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青少年养成互助、互爱、关心他人、勤奋劳动、独立生活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品格,增强家庭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
(二)要加强与青少年的沟通和交流。家长要对子女在成长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的发现,通过与子女间的沟通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将不好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即教育好了子女,又使子女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当今许多家长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原因很多。有因工作的烦忙缺少耐心的,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的,有的家长干脆就说小孩子懂什么呀,有吃有喝的就行了,根本就不关心孩子心里真正想些什么。然而事实是精神比物质更为重要,只有真正明白了他们的思想和想法才能为更好的教育他们做好功课。
(三)立足学校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学校应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把德育放在首位,德、智、体全面发展,解决好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功课过重的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武装青少年的头脑。
对中小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采取停课、推向社会的不负责任的办法,坚决制止以罚代教。学生之间发生较大的问题,如把人打伤要通过法制和学生家长来解决,决不允许发生学生自己找钱解决的这种渎职行为。坚持以学校为主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使学生无论是在学校内还是在学校外,始终处于一种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讲道德、守纪律的氛围里。同时建议切实重视素质教育,在学校增设一些有实质性内容的心理辅导课或心理咨询,帮助青少年学生解答各种因生理成熟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指导青少年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同时客观真实、公正公平的评价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这样才能共同营造出适合青少年成长的健康教育环境。
(四)建立家庭、学校与社会互动的防范体系。青少年的人生起点在家庭,知识基础在学校,健康成长在社会。要真正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各方面的力量,帮助青少树立法制观念,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建立起家庭、学校与社会互动的防范体系,构筑起“三道”防线,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和互动,保证孩子在家庭中受到家长的呵护,而且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关注,随时处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方位监控之下。完善法制体系,构筑社会防线。我国现有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些专门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我认为现如今许多专家和社会组织所提倡的“三个工程”是个很好的建议。面对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家庭、学校、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实施“三个工程”,消除和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和蔓延。一是实施“家庭细胞”工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要从家庭抓起。有关部门可与青少年家庭签订防止犯罪的责任状,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巩固家庭这个堡垒。二是实施校园“育苗”工程。在加强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在安定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三是实施社会“防护林”工程。社会各界要自觉地参与营造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要严格管理文化娱乐场所,开展健康、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要深入学校进行面对面的法制宣传,使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同时要加强社会教育,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发挥综治办、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心理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把青少年犯罪的问题切实解决好,让他们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材。
结束语
青少年是祖国母亲体内最年轻最新鲜的细胞,直接关系着祖国母亲的健康发展。从长远来看,他们的好坏与否切实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做得还远远不够。我想,这需要全社会对青少年共同关心和努力,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让青少年这个群体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成为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青少年犯罪预防、控制问题研究》,《青少年犯罪研究》,康惠农、王汉林
2.振想:《青少年犯罪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6月北京第1版。
3.史焕章、武汉:《犯罪学概论》,华东政法学院编(1993年5月)。
4.王春光:《澳洲反家庭暴力法律机制及启示》,载于《法律适用》,2004年第10期。
5.陈光学:《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及对策》,《中国法院网》2003年7月2日。
6.王文波:《三道“防线”需要社会共同筑牢》,载于《人民法院报》2004年11月18日第1版。
7.王银盛:《“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启动》,载于《人民法院报》2004年11月30日第1版。
- 上一篇:组织部长庆祝党建表彰的讲话
- 下一篇:财政局农村水泥路建设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