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电子商务区域差异研究

时间:2022-07-25 09:58:19

导语:城镇化与电子商务区域差异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镇化与电子商务区域差异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与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两者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在本文中,笔者深入分析了城镇化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状况,指出两者的协调发展能够有效地降低区域差异,促使区域均衡发展。除此之外,笔者还进一步提出推动城镇化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城镇化;电子商务;协调发展;区域差异

一、引言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电子商务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互联网+”的提出,电子商务迎来了更美好的前景。在电子商务快递崛起的过程中,我国城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依据《2015年淘宝村报告》的有关内容我们可知,我国当前淘宝村数量超过780个,活跃卖家数量超过20万,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创业与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此过程中,人口聚集规模增大,城镇化速度加快,医疗与教育等公共服务也逐步完善,这给电商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电商与本地产业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有效地促进了本地的综合发展。

二、城镇化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影响。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减少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下,城市先进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快速传播到农村地区,对于农民来说,网购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日益减小。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农村地区大市场与小生产之间的矛盾也得以缓解,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得以解决,城市居民更倾向通过网购而直接获得原生态的农产品。这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售的问题,还有效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很多农民有经济能力向城市流动,获得城市生活,城乡之间的隔阂逐步消除。除此之外,电子商务通过如下路径对城镇化的区域差异产生影响:1.促进产业集聚与优化产业结构。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特色产业能够逐步集聚起来。一是电子商务将当地特色产业集聚起来,在淘宝村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就业量增大,人口规模、产业规模与城镇规模都能够加大。二是在建设新型城镇的过程中,产业的转型与升级至关重要。在电子商务的作用下,以往农业生产闭塞的局面被打破,农产品能够走上标准化生产的道路,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农业岗位数量减少,促使农业人口向城市流动;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过程中,制造产业实现生产品种的小批量生产,并促进第三方信息技术产业与物流行业的发展,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2.促进人口集聚。随着电子商务园区的构建,洼地效应得以出现,大量的企业入驻,聚集了大量的人口。依据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中心的相关统计资料我们可知,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直接提供了250万多的就业岗位,所提供的间接就业岗位达到1800万。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丰富了农民的失业,促使农民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在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人口数量规模进一步扩大,城镇化的水平得以提升。3.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以往的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因为时间与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交易成本与费用高居不下。在电子商务的作用下,交易时间与空间被有效压缩,相关产业的升级转型加快,自然资源的消耗有效减少,与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不谋而合。这符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能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当前各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二)城镇化与电子商务的区域差异影响。在我国城镇化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各项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城乡之间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持平,区域差异有效减少。城镇化主要通过如下路径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1.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各项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不断加强,为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城乡之间,新型城镇化是非常重要的沟通介质,是辐射范围非常广,涵盖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在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地区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较以往显著增强,农村地区的基础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加强,金融、现代信息技术、物流等逐步向农村地区拓展,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农村地区的信息化程度显著提升。2.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促使电子商务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城乡之间的经济、文化、信息、科技方面的交流程度不断加深,城乡之间的市场对接程度不断加强。对于消费者而言,其消费行为主要受消费观念的支配,在城乡交流程度加深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市民化程度不断加深,其更愿意与尝试多种新事物,对于他们来说,电子商务这种足不出户且货比三家的购物方式有着极大的优势。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电子商务能够吸引到更多农村消费者,农民也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而将多种特色产品直接销售到城市居民手中。在新型城镇化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电子商务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3.输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当前我国各地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遇到共同的困难,那就是专业人才的短缺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强调。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很多人们都选择进入城市地区,接受更高的教育与更专业的培训。在人口转移的过程中,电子商务成为一种新的业态,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农村地区就地城镇化的过程中,居民获得已经的经济收入,出现专业人才逆流的现象。这种状况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当前数量不断增多的淘宝村就是非常有利的证明。

三、推动城镇化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提高城镇化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的战略认识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在“互联网+”计划下,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也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推动下稳步前进。然而,大部分的地方政府还没有将电子商务与城镇化统一起来,缺乏必要的战略认识,仅仅作为独立的两个领域分别发展。在信息时代下,在科技发展与市场发展的推动下,大量的淘宝村出现,有效地加快了我国城镇化进度;城镇化的加快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升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所以,相关政府部门应对城镇化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有统一的认识,不断提升战略认识水平。(二)依靠地区特色,进一步压缩区域发展差异。从当前现状来看,东部地区的城镇化与电子商务的协调发展状况良好,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与电子商务的协调发展状况不佳。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物产极为丰富,尤其是旅游资源,针对此应做好旅游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工作,实现智能旅游发展;针对绿色农产品产区,应创建绿色电子商务,实现绿色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在推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实现人口的集聚,推动城镇化发展;在电子商务的作用下,实现信息的有效收集,改变以往农村信息闭塞的状况,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三)借助电商下乡而提升电子商务水平。当前,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了各种农村电商项目,有效地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农村地区的购买力加强,农产品能够拥有新的销售路径,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可以本地就业,大学生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涌现了一大批农村电商带头人。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出有利政策,大量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不断完善相关网络基础设施,促使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向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发展。(四)突出本地特色,压缩电子商务扩散经济空间差异。相关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提升网络质量,给电商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基础。针对电商发展的需要应加大云服务者的数量、数据中心数量等,使得电商发展获得更高水平的信息支持。在此过程中应格外注重西部地区的基础网络建设工作,加强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的开放工作,使得中西部电商能够协调发展,降低区域经济空间的差异。(五)围绕网民需求,提供个性化电商服务。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网民数量与人口学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针对此,有必要从网民需求入手,加强虚拟社区营销与数字影响。网民的文化、经济。社会与心理方面应被高度重视,这是实现精准目标市场销售的关键所在。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产品设计应实现动态调整,针对不同的网民需求而提供个性化的电商服务,充分重视网民的技术体验,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六)提高现代科技的应用水平。在电子商务系统中,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融合技术已经成为关键性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得营销与管理拥有了更为先进的工具。电商企业应充分挖掘云应用的价值,实现在线交易的深层次应用,与银行等服务部门加强合作,提高电子商务系统中云技术的应用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快速崛起。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来自多方面,如政治环境、经济、人文、技术、地理位置等。随着城镇化的稳步推进,电子商务与城镇化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两者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将相互促进,共同减少区域间的差距。相关政府部门应提高战略认识水平,充分意识到城镇化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围绕此做出科学的规划,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使得城镇化与电子商务能够相互促进,均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禄峰,唐文文.“四化”同步发展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J].江苏农业科学,2017(4):272-275.

[2]董红梅.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模式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文摘版),2017(3):250-250.

[3]李想.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协调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21):107-109.

[4]宋晓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2016(8):277-277.

作者:谢萌 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