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课堂管理改革的实践

时间:2022-07-19 09:38:44

导语:互联网+对课堂管理改革的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互联网+对课堂管理改革的实践

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全面推动着教与学的变革方式。本文先对“互联网+”课堂管理的变革诉求进行分析,重点探索网络教学情境下高职课堂改革的途径,提出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元互动和课堂管理数据化三种途径,作出详细论述。实践部分结合高职PLC技术实践教学为例,试图构建实训操作类网络课堂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

关键词: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元互动;课堂管理数据化

一、引言

传统课堂管理是教师为有效利用教学时间,创造富有建设性的物理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活动与措施。一般来说,课堂管理的有三个目标: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良好的课堂管理不仅能增进教学效果,而且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变革课堂管理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发展的新要求和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加快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互联网作为新传媒对人的思想产生巨大影响,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平台、新思路与新手段。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使用打破了时空限制,穿越课堂和学校的围墙限制,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大规模共享成为可能。[1]长期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和教育需求的提升,也使各类数字化学习平台应运而生。“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具有交互性、及时性、呈现信息的多元化、自定步调等优势。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需要占用很多的实训场所和设备让学生进行反复操作,教学设备和资源的成本非常之高。高职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也是突出的问题,仍然受传统教学的时空观念和教学思维所限制。

(二)“互联网+”发展的新课堂和高职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

“互联网+”背景下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互动、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数据。随着学生对平台资源自主学习比重的增加,教师的功能会发生显著变化,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要充当知识资源的管理者。高职生的学习注重职业技术的培养,学习特点突出表现在社会性和职业性上,辩证思维能力得到高度发展,能够敏锐地感受时代精神,对信息化与个性化教学有强烈的需求。高职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因而普遍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有更多的自主权,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

(三)“互联网+”的知识碎片化和高职学生知识系统化的渴望

虽然手机、电脑等硬件设备的智能化为许多学生带来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机会,但是对于自控力不强的学生也有很多负面的影响。互联网充斥着太多的互动信息,越来越多的学生变成了低头族和拇指族。如今的校园课堂学生玩手机表现也非常普遍,严重影响课堂的听课秩序。从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规律角度进行探究来看,由于高职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依靠教学时长来达到教育的目的。[2]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智能手机有查阅资料、网络学习、快速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等优势。但是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学生得到的知识和记忆大部分是碎片化的,无法利用系统知识解决问题。怎样行之有效地使用好互联网教育设备也成为课堂管理成功与否的主要问题。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课堂管理的实践探索

PLC课程是工业机器人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很强的学科。本实训操作网络课堂教学是基于蓝墨云班课和钉钉网络教学课堂来开展,文中提及的一些平台术语对应其他网络直播平台也会存在相似之处,因而在普遍适应性上不存在差异。在实践过程中,依据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元互动、课堂管理数据化、课后拓展的四步实践教学模式来完成PLC课堂管理。

(一)教学资源数字化

课前设置教学资源包,预习诊断找出疑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曾提出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掌握学习。该方法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当测试的准确率超过80%时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学习单元。利用“掌握学习”这一方法,教师可以依靠“互联网”平台针对教学内容制作对应的教学资源包和练习测试题库供学生反复使用。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在课前通过网络交互平台提供教学信息资源,主动引导、引领阅读的方式和方向。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提供预习材料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经验支柱,使学习的新知识具有“固定点”,促进学生积极地把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在辨别、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上构建出新知识的独特意义。教学实际应用中,PLC课程教学资源包所涉及的主要包括引导图片、微课视频、案例PPT、PLC实训软件、知识点相关链接、知识点测评试题等,选择到特定的授课班级或由班级管理员。教师在上课中按照讲解内容的先后顺序调出资源向学生开放读取权限。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及时调整选择需要的资源和活动,对课程结构进行微调。

(二)课中师生的多元互动

多元互动的形式由“互联网+”背景下师生之间交流的通道相应地从师生的单一通道扩充到师生、生生、学生与平台之间的三种通道。多元互动的内涵由知识层面向情感方面延伸。课堂管理强调“互联网+”平台上师生的对话式心态,实行互动合作式教学。交往互动必须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信息平台的主体,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是平等关系中的首席。学生以留言或者评论的方式反馈学习中的困境以及对知识点的不解之处。教师通过点评或者回复评论等方式作出回应。学生利用学习资源、学习工具、交流平台以及评价工具,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师生互动不仅体现在认知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着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需求也是教师应该关注的。特别是学生在厌学或者注意力不佳的情况下,教师或者平台都可以及时构筑学生自主和网络自律的防线。教学实际应用中,PLC课程教学针对较难区分的指令,譬如“不同类型定时器、计数器的区别”,可以发起师生之间的实时连麦功能,也可以发起生生之间的分组讨论、抢答、随机选人回答等活动,对回答的结果可以采用小组评价、选人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在线布置作业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平台提交完成成果。根据学生实操进度,穿插讲解编程技巧和知识重点、难点等。学生也可以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提交到平台评论区,教师再针对问题进行答复。

(三)课堂管理数据化

“互联网+”课堂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教师可以管理教学数据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应用现代化信息的能力,就要求教师熟练使用各类学习工具和软件,培养数据意识,掌握相关数据的处理技术,提高信息素养。[3]利用教学数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有效地设置问题来采集数据、深入地分析数据来调整课堂互动方式、合理地应用数据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第一,采集数据要求教师善于设置课堂活动环节中的预期教学数据,并把它们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影响因子,包括学生出勤率、在线阅读与观看的时长、教学资源喜好类型与程度等。第二,分析数据要求教师善于通过课堂活动环节中的产生的数据类型及时调整课堂互动方式。比如根据教学情境提供视频和图片等数字资源的观看、课中提问问题、评论、答疑或在线知识点考核等。第三,强化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善于通过大数据将每个学生的知识薄弱点进行分析,常常表现在实时互动中疑难问题点的反馈信息、学生互动中的核心提问等。通过分析准确发现问题,有效讲解与练习巩固,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对课堂教学数据报表做汇总,纳入学生学分成绩考核体系,以督促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教学实际应用中,教师针对性地设定多层评量指标来摸清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譬如针对PLC的基本概念可以把问题分为三层,PLC的由来与应用占30%,PLC的结构组成占30%,PLC的工作原理占40%。当学生通过平台点击查看或者回答教学资源时,系统能显示操作人数、准确率、完成百分比等数值,那么通过后台数据统计就能很直观地看见教学效果。此处设定评量指标不宜过多,一般两到四层即可。教师通过数值的整体分布情况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薄弱点。同时针对个人分值比较低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监督和提醒。

(四)课后应用拓展与总结反馈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促进教育众创空间的发展。可充分发挥网络开放创新的优势,聚集网络技术资源,创建各种类型的教育教学众创空间,给学生提供创新学习和创业试验的平台。[4]“互联网+”打破地域教学资源限制,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让精准施教变为可能。通过大数据将每个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准确发现问题,有效讲解,极大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智能互联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利用大数据分析推动教学效率提升。教学实际应用中,教师把布置的作业或者任务设置在平台开放课后活动入口,学生提交任务报告或作业,教师在教学平台进行批改打分,并把分值按作业权重值纳入期末考核成绩。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数据处理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学中互动的数据信息共同制约着教学过程。只有当三者和谐一致,相互促进才能获得最优的传递效果。在微课、慕课已经形成规模的互联网学习时代,一方面要求老师将现实课堂与多媒体、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变无目的的浏览为有任务的学习。阻止利用智能化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进行教学行为是不可取的。倘若学生人手一台的智能终端变成移动课堂、在线课堂和交流平台,那么教师的能动性、主导性就能生动地发挥出来,教育的引导功能和教育价值就能凸显出来,课堂教学也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松丽.“互联网+”课堂变革背景下教师评价素养的发展[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0:10-14.

[2]周艳.“互联网+”时代的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数码世界,2020:10-14.

[3]秦虹,张武升.“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2016:9.

[4]陈婷.“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J].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2017:93.

作者:李深远 潘虹 苏江 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中山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