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在电子商务的应用

时间:2022-09-11 10:57:35

导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在电子商务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在电子商务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正在慢慢改变人们的生活,这也导致电子商务行业的飞速发展。从几年前大多数人不知道、不了解的电商,到现在学校开展电商专业,大力培养电商人才,许多企业也开始注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本文就校企合作模式在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如今随着社会对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也是供不应求,很多学校便展开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无疑是让电子商务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继续开创研发电子商务领域、改变电商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可以说校企合作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能让广大学生受益匪浅。

1校企合作的意义及其模式

校企合作,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企业与学校之间搭建的一种合作模式,无论是大学、高中、小学,企业都可以有针对性的与学校一起培养人才,这样做不仅是注重了人才的实用性,同时也为学生和社会搭建了桥梁,避免了学生初出社会经验不足的现象。在我国日益重视教育的今天,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更加高效、高质量的培养出人才,而且能够较少人才的流失,为我国的发展打造更多的精英。校企合作模式一般分为四大类:1.1学校直接将企业引进校园。有了企业的投资,学校可以大力改造一些基础设施,或是完善学校需要的某专业的设备及师资力量,这样就能避免一些学校因为资源不足而导致学生无法更好的学习专业或是实践。1.2学校与企业之间互利共赢。如果说企业并不想一味的投资学校,那么就可以采取第二种模式,可以将自己的员工送去学校学习,而学校即将毕业或是寒暑假想要兼职的学生就可以去企业顶岗实习。这样做不仅能让企业的员工提升自我能力和价值实现,也能让学生尽早的接触社会和工作,对于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个大概地了解,并确定自己的奋斗方向[1]。1.3企业专人培训。这种模式的校企合作就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企业拿出专业型的人才来到学校,充当讲师的角色为学生们授业解惑。学校可以定期制定一些讲座或是专题的计划,企业也可以让自己的员工和学生们一起参加培训,这样做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学生走弯路,或是学校专业部分欠缺的问题。1.4签署订单班模式。这种模式现在已经在许多学校大力推广,例如武汉的部分高校,就会分出订单班,而学生想要进入订单班就需要参加考试或是专项考核,这样企业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避免一些不感兴趣或是能力不足的同学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开展订单班以后,企业可以根据想要培养人才的方向来进行培训,无论是师资力量或是教学实验用具,企业都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设施。校企合作虽然是在发展中新提出的一种合作模式,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更高效的培养出人才,且能让人才为自己的企业出力,这种模式能够达到的效果也就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更过硬,学校的发展口碑和学生的就业率更高,企业拥有更多的专业型人才,这样的合作是能够达到互利共赢、资源共享新模式。

2目前传统电子商务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方向模糊。目前虽然许多高校都在大力推广电子商务专业,且有的学校还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主导专业来吸引学生选择,但很多学校都没有真正理解电子商务的含义,也没有专业经验足够丰富的老师,设备也只是简单的一台电脑,而课程方面的设计也是杂乱的。例如:武汉某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是近两年才开展的,但老师们以前都没有太多电商方面的经验,大多配备的老师都是经济管理专业的,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理解到电商的皮毛。在课程设计上,此专业开设有PS、软文、经济与管理、商务礼仪、跨境电商等课程,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向不明确,每个课程都只能学到很浅的知识,也没有相应的实践课程,甚至有的课程并不是电子商务行业最需要的,这样一来就导致学生学习的比较混乱,没有一个较强的专业知识,对于更深层次的电子商务的理解就显得力不从心。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虽然接触的面广,但大多不精,而且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比较狭窄片面。再加上很多电商都是中小型企业,对于电商人才的要求就更加的高,刚出社会没有经验,再加上专业技能的不足,就会让很多学生感到工作乏力。2.2缺乏实战经验。上面说到课程设计模糊,还提到了学生们没有实际的电商经验。大家都知道凡事不能纸上谈兵,像电子商务这种属于技术型的专业,实践就是最为重要的。书面上的案例和道理都只是某一个时间段或是某个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电子商务行业更是一天一个新面貌,如果还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学习,那么学生的思想和见解就只会停留在老旧的过去。因为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所以就很容易与发展中的电子商务脱节。除了实践操作之外,很多学校也没有完善的电商学习设备,例如电商学习的各种模拟软件,因为老师的经验不足,也无法及时的更新学习软件,导致学生总是空有一副理论却不会学以致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阻碍了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更加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前进的步伐。2.3不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由于许多老师对电子商务行业了解的不深,再加上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就导致在教学上的思想老旧或是有偏差。老师对于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明确,也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所以一切的教学都是在理想状态下完成的,对于实际出现的问题没有一个相应的解决办法。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就很容易将学生的思想带偏离,甚至会出现很多学生学完以后并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有些老师自己有一定见解看法的,但由于没有经历过电商的发展,也没有实际操作过,以至于有些观点可能存在误区,这样就很可能会误导学生的思想,以至于学生在实践的时候没有一个准确的工作方向。

3校企合作应用在电子商务的好处和案例

3.1确定了方向和目标。既然传统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存在课程设计的不合理和教学方向的模糊,那么校企合作就很好的改善了这个缺点。首先企业是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的,那么在课程设计方面就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实用、易懂、专业性强的内容。且这些课程是能够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这样的教学一方面是扎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心理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不再是模糊的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其次,企业能够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让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自己企业的要求,还可以给爱好电商不同领域的学生进行更为专业的指导。3.2完善的设施和丰富的实践。除了目标明确之外,完善的设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那么就得了解目前的电子商务行业应用到的软件和应用的方式,这样可以大大避免“软件更新了,学生不会用”的情况,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企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战经验,例如京东的“618”、淘宝的“双十一”“双十二”、各种品牌的周年庆等,都可以通过学生报名的方式,再加上活动前的培训,让学生能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和内涵,也能在这些活动中学习到企业的工作模式和电商行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2]。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将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并且应用,让学生对于电子商务的概念不再单一片面,对于工作内容也有了一个宏观的概念,告别枯燥的纸上谈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扎实自己的专业技能。3.3合作案例。近几年校企合作达成互利共赢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数。案例一、2016年某职业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启了“跨境电商”的订单班,招收的学生都是对跨境电商感兴趣的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有专业的英语课程、跨境电商的实际操作、国外电商平台的专业学习等等。当地还有6000多个跨境电商的企业和单位,在每年的寒暑假,企业之间就能够相互合作,为这些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地方,这就类似于为学生创造的实训基地。整个课程是以实训为主,以书本为辅,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参加实训,直到毕业时学生就已经能积累三、四年的实战经验。当学生从学校毕业以后,就可以直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岗位或是单位,这样不仅节约了各个企业重新培训的时间,同时也将人才留在了本地,让本地的电子商务领域越发的壮大。案例二、2011年某企业采取校企合作的第一种模式,直接建立了多个实训基地,这样的实训基地不单单只为一个学校的学生提供,而是可以多个学校,实现了多企业多学校的合作方式,把学生和老师们聚集在一起,相互进步学习。久而久之,不仅让学生丰富了自己的实战经验,还成立了一支强大的专业技术过硬的师资团队,而这样的老师在各自的学校又能够带领下一批老师的实践学习,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就会让一个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真正成为领头羊。除此之外,企业还会与学校共享资源,举行各种电子商务比赛,例如在模拟软件上的创业大赛、学生自主规划的策划大赛等等,这些比赛能让学生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3]。经过了这些比赛和实战经验的洗礼,学生们能更加了解在电商领域适合自己的板块和发展前进的方向,即使刚毕业,也能够有足够的经验去中小型企业工作学习。

4总结

在科技和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其他任何技能性强的专业,都应该大力推广校企合作这一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让学校变得更加富有特色,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也能更加的高效精确,同时还能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是现在、也是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参考文献:

[1]胡盈丰.应用型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视角[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8):157+159.

[2]童俊,王凯,刘佳颖.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3):94-97.

[3]陈晓雯.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为例[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2):64-65.

作者:肖斌 喻红艳 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