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探析

时间:2022-04-28 03:05:04

导语:电子商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电子商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技工院校也加大了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但面对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改革原有培养模式,使教学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是当前应当考虑的问题。主要就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创新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技工院校;工学交替;电子商务;创新

工学交替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指的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产岗位做工中交替进行,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整合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共育共管,进而使学生可以将自身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可以了解企业文化和岗位用人标准,进而使自己练就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树立职业理想,进而可以在毕业后受到企业的认同和欢迎,这样做在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缓解企业用人压力,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一、工学交替在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认识不到位。当前,有关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没有得到及时的跟进和落实,因而导致很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参与了校企合作的企业在面对学生时,没有从学生成长成才出发,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安排合适的岗位,对学生的技能要求过高,还存在一些企业将学生作为廉价的劳动力,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侵犯学生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企业为了保护自身的机密信息,不让学生参与到核心业务中,只让其从事一些边边角角的工作,其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当前一些技工院校在实施工学交替的过程中,学校在学生成绩、实习情况、政治教育、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存在很大很多的难度,因此,一些学校为了省事,对这些方面的管理工作直接忽视,或者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无法适应当前的要求。另外,学生刚开始进入企业时,企业一般只管用工,缺少系统的上岗前职业技能培训,用人企业往往将学生作为正式的工作人员看待,缺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衔接程序,因而使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和忍受,出现很多管理上的问题。而且学生在企业中遇到问题时,情感上更加倾向于找进入企业的老师解决,但是驻企老师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无法及时的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三)课程设置不科学。一方面,很多技工院校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设计时,往往只考虑和侧重某一方面,因此导致培养的学生存在知识面狭窄等问题。而当前电子商务行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这就使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背离了电子商务行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开设的新兴专业,很多技工院校对于培养什么样的电子商务人才没有清晰的认识,盲目的开展电子商务教学活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都不尽完善,因而无法培养出大量的高质量人才。(四)评价体系不完善。首先,当前的电子商务的评价体系与企业的需求相背离,相关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与电子商务的培养目标相背离。在对其进行评价考核的过程中,与技能、能力等相关内容的考核比重占据的比例比较小,而且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仍然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对电子商务的技能缺乏系统的研究,对学生的技能、能力的评价尚未形成成型有效的经验。其次,电子商务的评价没有充分的发挥反馈调节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素质测评存在较强的主观性、随意性,几乎很少征求学生的各个任课老师的意见,没有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通过考试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差距进行分析,不能促进教师教学针对性的提高。对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表现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最后,还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简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只重视教师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在企业实习中的主管的评价;其二,当前的评价体系无法很好的反映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性质以及课程特点,无法反映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三,通过闭卷考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无法得以有效考察。

二、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一)实现教学主体双元化。教学主体的双元化指的是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以学校和企业为共同的培养主体,对学生实施教育和管理,两者形成一个双元驱动的关系体。其中的双元驱动是指兼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其最终目的在于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与学校共同培养出高质量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一方面,充分的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技工院校可以每学期选派电子商务专业的优秀学生前往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实习,使企业在工学交替中可以获得实惠,降低企业的人才和管理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二)构建工学交替的共育平台。要想使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更好地实施,搭建校企共育平台是其基础和重要的保障,只有在共育平台搭建完善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校内教学环境。进行校内教学环境打造时,主要是依托企业优势,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时应当注意充分考虑时代因素,根据当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进行电子商务实训室、贸易洽谈室、仿真模拟实训室等实训基地建设。其次,校外教学环境。创建校外环境,需要利用学校的优势,在企业中建立培养人才的实训基地。通过这个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具体来说,学校可以与企业交流沟通,建立共育平台,形成共管共育的校企合作机制,进而为电子商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为学生的发展拓展充足的空间。(三)构建工学交替课程体系。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和企业的要求,在进行电子商务课程设置时,应当合理安排其理论和实践课程实践,以“实用为先,够用为度”为原则,建立起新的工学交替课程体系。首先,在专业基础能力和公共基础知识的教学上,采用理论和实践集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能力和公共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利用学生在学校前两年的住校时间,强化上述这两方面的学习,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如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商品知识、商品拍摄、图形图像处理、网络基础知识、网页设计与制作、商务法规、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知识等课程,组织学生在电子商务实训中心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对商品图片美化处理、推广和经营、市场调研、网店装修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其次,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实施“工学交替”。针对客户销售服务、网店推广方案制定、建立顾客档案、整理顾客资料、移动端APP营销等技能,采用工学交替的模式进行培养,根据所需教学课程的实际特征,如网站建设与维护、客户关系等课程,可以使学生先在学校进行有关方面的知识学习,然后到企业进行岗位技能训练,而网络课程营销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移动商务等课程可以由教师前往企业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教学。(四)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首先,树立科学的评价理念。对于电子商务的学生来说,其知识结构主要是根据相关的岗位来确定的,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学生掌握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其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当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学校教师的评价外,来自企业和社会的评价十分重要,不但可以更为真实科学的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还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认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教学内容,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再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不仅仅需要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评价,同时需要将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纳入评价指标中。除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之外,还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过程,关注学生在信念、价值观、动机、情感、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促进评价形式的多样性。除了采用试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评价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笔记、工作业绩、劳动记录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杨巨恩.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J].职业,2018(18):47-48.

[2]侯飞娜.跨境电商背景下技工院校电子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教导刊,2018(2):29-30.

[3]李鄂.对技工院校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职业,2017(18):49.

作者:张贯虹 施红雅 单位:浙江公路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