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的机电技术论文

时间:2022-10-07 10:44:15

导语:中高职衔接的机电技术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高职衔接的机电技术论文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中高衔接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取向或学习能力等原因,并不是所有中职学生在中职学习阶段结束后都会如期升入高职院校学习。鉴于此,在中高职衔接课程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如何满足不升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就业需求,如何保证这部分学生所受教育的相对完整性?因此,在设计中高职衔接课程时,兼顾中高职课程各自的相对完整性,尤其要充分考虑中职课程的相对完整性:1.中高职的文化基础课程各自应该是完整的,能达到各自教育层次对文化基础课程的要求,高职的普通文化课程既不宜并入到中职的普通文化课程中,也不宜提前到中职教育阶段;2.中职阶段的专业课程应具有完整性,能满足学生直接就业的需要。在独立进行的中职教育中,由于考虑到学生直接就业的需要,其课程体系必须充分考虑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岗位定向的广度,相比之下中高职衔接的中职阶段课程在专业理论知识要求上可适当降低,在岗位定向的广度上也可以适度缩小,因为其专业理论知识的拓深、岗位定向广度的拓宽与提高可放到高职阶段去完成。

二、课程体系构建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分为中职必修课、中职选修课、高职必修课三个阶段教学。中职阶段以基础技能的实践为主,注重基础知识、动手能力的培养;高职阶段以高级技能实践为主,注重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但中职和高职以两个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独立实行,均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组。

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课程和德育、体育、政治经济类以及公共选修课程,尤其是数学、物理两大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习的重要基本基础。由于中职生源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在中职阶段有必要对数学和物理进行再学习。在教学安排上,文化基础课(尤其数学、英语和物理)的教学学时数要充足,中等数学和中等英语的内容,可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期,第五和第六学期安排高等数学和大学实用英语,以确保中高职阶段文化基础课程的过渡衔接,为将来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学历提升打好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机械制图与Au-toCAD、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钳工、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机床课程、机床电气与PLC、液气压传动课程、电力电子技术等。以企业典型任务为载体,完成工作项目为课程目标,按照工作任务设置教学项目,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企业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专业方向课程。

中职阶段培养基本技能和操作技能,包括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液气压传动、照明系统安装与维护、整机装配、电气控制与装配、机床电路排故、机电设备检测等,完成中级维修电工的职业技能考核。高职阶段培养高级技能和创新能力,包括数控编程、自动生产线安装与维护、供配电技术等,完成高级维修电工的职业技能考核。最后是毕业设计、毕业综合实习和顶岗实践。

三、结语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趋势,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呼吁教育行政部门真正建立中高职衔接机制,使中高职院校之间做到有效的沟通,解决中高职专业设置不统一、课程内容重复、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脱节、技能训练衔接不畅、师资设备资源差别大等问题。

作者:曹荣梅单位:哈尔滨轻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