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电子绩效评估管理机制研究
时间:2022-03-18 02:49:00
导语:实施电子绩效评估管理机制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电子绩效评估的内涵
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累计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非常有必要开展绩效评估。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以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制定的指标体系为基础,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一定期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表现及成效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综合评判。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主要有五种类型: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估、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估、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价以及电子政务综合绩效评估。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体来划分,可以分为三类:外部评估、内部评估和内外部相结合的综合评估。其中发达国家开展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多为前两种类型,内外部相结合的评估模式通过将上级领导部门监管、第三方专业机构和公众监督相结合,因此更适合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的我国国情。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侧重在政府网站,评估指标体系各不相同,需要在不同组织层次问操作。科学的电子绩效评估包含八方面的要求:体系科学、高度透明、统一口径、能够比较、时间平衡、竞争平衡、评估及时、广泛支持。
二、推行电子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始于2()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总体上来看,经历了“以办公自动化建设为核心”、“以行政监督为核心”和“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等三个阶段,并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学术界从上世纪9O年代初开始研究政府绩效评估,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还很薄弱,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评估内容过度关注政府网站外部绩效,很少有深入电子政务内部绩效方面的理论研究或评估实践。二是在电子政务绩效的整体构成上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各有偏重。三是在绩效指标的选取上,缺少严密的逻辑层次关系,使得指标所包含的信息出现重复或遗漏。四是在研究过程中,直接引用国外的模型或做法,对国外的制度背景研究不够透彻而产生副作用。五是研究过程中,重电子政务绩效,轻政务绩效,以研究评估“电子”为主,指标研究多是技术性指标为主,很少真正对“政务”方面的评估进行研究。
合理的电子绩效评估可以是领导干部产生内在的激励,在深层次上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比如,电子政务绩效目标体系是一套实施电子政务的指导纲要,它可以消除决策者许多模糊的、错误的观念,加强其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的领导力;其次,明确的绩效目标约束将成为优化政务流程的原动力,从而有效推动相关的制度建没,以结果为本优化政务流程;再次,明确的电子政务绩效目标可以增强成本意识,保护既有投资。在现实中我们很容易估算出电子政务的投入,但是对其产出和取得的效益往往无法估量。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可以量化这种产出和成效,给出投入产出比;同时成本控制本身也是绩效的组成部分。
三、完善电子绩效评估的构想
电子绩效评估制度建设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有法律效力的制度安排把电子绩效评估工作长期固定下来,从而以制度机制来规范和引导电子政务建设,保证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电子政务建设预期目标的达成。要实现这一具体目标,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评估主体多元化
电子绩效评估的主体选择与评估对象密切相关,电子绩效评估制度建设的主体只能是政府,除此之外,还可以是第三方机构和社会公众等。政府作为绩效评估主体的益处是能促使政府深入了解社会公众需求,并能够以行政权力保障绩效评估得到有力的推行;第三方机构作为绩效评估主体的并能够保证评估的公正性;社会公众作为绩效评估主体可以按照社会公众的主观需求、愿望、价值观,并根据社会公众对电子效果的满意度来进行评估,能充分体现对公民负责的公共责任机制。但这三方同时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评估局限,因此,电子绩效评估主体的选择应该是多元化,而且,应该是相互合作以及渗透。
2.指标体系科学化
科学的电子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需要涵盖的内容包括:是电子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既要包括评估“电子”的指标,也要包括评估“政务”的指标。二是电子绩效评估指标还要涉及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理念和设计模式等要素,要尽量使评估指标既能反映电子政务的优势,也能反映电子政务的缺陷,以使人们不仅发现电子政务已有的长处和可改善的机会,也能发现电子政务现存的弱点和不足;三是要考虑到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和贡献因素,以及投入成本和产出成本等。
3.评估机构专门化
电子绩效评估要得到政府广泛的支持和相应,要从政府的高层认可开始,建立专门的评估机构,从而在政府体制、运行机制上为电子绩效评估工作提供制度基础。要将电子绩效评估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日程之中,以制度规定电子绩效评估的周期,促使绩效评估能够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要基于电子绩效评估的结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之成为衡量政府业绩,影响政府官员晋升以及物质收入的重要因素,从而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的规范化和持续化发展奠定基础。
- 上一篇:人才平台建设强化工作汇报
- 下一篇:示范基地培训场所构建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