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4-08 09:43:35

导语: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针对如何在民族高等院校开展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对民族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办学情况分析,结合电子信息科学的发展现状,从生源分类、教学内容、实验体系、教师能力建设、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研究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工程实践体系,并进行教学改革,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全方位增强学生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民族高校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电子信息;创新人才;民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信息科学是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国家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二十一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在所有高等学校中都开设了相关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该学科的学生需要掌握系统和完整理论体系。在工程应用和实践能力方面,学生能从事产品设计和进行高层次创新研发。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工程设计应用能力,才有可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需求,也是电子信息科人才必须拥有的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随着互联网+对产业和经济的快速促进作用,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类的工程技术人才愈加旺盛。因此,普通高等院校的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昂居榜首,在高考中,招生入学分数一直比较高。[1]

1民族高等院校的生源特征

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它是一国家民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办学目标是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招生,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培养民族地区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招生,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过半。综合近年来的招生数据,生源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源地覆盖全国,地域跨度大;(2)生源五十六民族类别全覆盖,中南民族大学超过60%的少数民族生源,民族类别覆盖了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南民族大学真正实现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祖国大家庭;(3)生源入学分数差异大,基础参差不齐,由于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水平差异大,特别是民族边远地区,基础教育远低于中东部发达省份,导致入学分数差异巨大,这也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4)少数民族生源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差异大,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形成了独有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这些来自全国不同民族地区的学生怎么快速融入到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处理好不同族群同学之间人际关系,[2]需要学校和教师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5)少数民族学生的宗教信仰影响大,特别是在回民和维吾尔族群的少数民族生源宗教信仰影响强度大,生活习俗遵从伊斯兰清真生活方式,需要教育师生尊重他们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到达多民族生源的和睦共处,防止不同族群生源的隔阂和矛盾。基于以上生源特征和实际情况,怎样采取综合措施来提高和培养民族学生创新能力成了民族高校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和教学任务。

2制定好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1)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采取综合的改革措施。首先改革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既要满足宽口径和专业大类招生的共性基础课程,还需要满足高年级学生专业分流和学科方向选择方面奠定牢固的基础。在专业选修课方面的改革,要突破旧的教学大纲的约束,并与时俱进地跟踪当今电子信息科学的发展前沿,及时地更新选修课程科目和课程内容,这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综合改革,实时动态地更新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集成型创新人才。[3](2)改革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评价和企业单位的人才评价的综合考核体系。我们结合民族院校的生源特点及其电子信息专业优势,为民族地区培养出具有创新特色人才。(3)按模块化结构设置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培养课程。所有电子信息类课程按照三大块来分类,包括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模块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模块培养[4],这样科学地划分,课程模块功能清晰,相互衔接性强。

3实时动态地更新电子信息类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内容

(1)在制定教学大纲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面,充分开展国内外调研。学院安排教研室主任和主要任课教师到国内986和211大学就电子信息专业的办学情况进行广泛调研。调研主要在一下几个方面展开,包括教学和人才培养计划、模块化课程设置、自编教材和现有教材的选用、普通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建设、学科研究方向及其学生毕业分配情况的统计分析,认真地调研国内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和改革进展。在掌握大量兄弟院校的办学情况下,全盘地统筹考虑电子信息类课程重点难点内容取舍、基础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衔接,全面更新本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和编写,突出民族类高校的精品课程特色,尽量采用国家或省部级优秀教材。在专业学科建设方面,实时地跟踪电子信息领域国际上的最新进展和成果,组织教学骨干力量在专业课程中及时更新相关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需要,编写具有适应民族生源的教学大纲和民族院校特色教材,[5]为民族地区培养创新人才。(2)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基础课程的学习,打好专业基础;建设精品课程,部分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采用双语教学。同时,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对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校和企业共建专业技能教育中心,鼓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专业实习和工程实践等相关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通过与用人单位联合订单式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6](3)以科研项目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实行科研项目和教学导师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创新活动,对有科研兴趣并且理论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把学生编成相应的课题组,每个课题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为课题组提供指导和方向上的把握,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对学生创新研究提供经费上的支持和理论上的引导,让科研更好地融入本科教学之中。(4)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相比于传统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师生角色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由过去的辅导转为指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科研中学生可以自导自演科研项目,通过实验探索,由感性认识升到理性认识。[7]专业课程老师的实验课时要生动形象,在切入实验内容要具有富有启发性,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实验的应用前景做一些展开。“兴趣是最好老师”,只有激发出学生发自心底的爱好和兴趣,才能促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对实验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相应地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如何综合地应用多媒体和动画相结合的课程效果演示,提高学生的兴趣,也是在教学中需要研究的教学课题。这样一来,相对地可以压缩课程理论的讲述时间,也避免课堂的单调与枯燥,还用网络共享视频向学生展示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操作技术。通过这种模式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8]

4在线开放式实验管理模式,全天候服务学生创新实验

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文件,已明确把实验室开放程度和效果作为实验室考核和建设目标。[9]电子信息实验环节是教师和学生良性互动的重要环节,应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创新实验室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实验环节的开放性,保证学生全方位实践环节的培训需求。(1)在线的开放实验申请。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有主管计算机教学的老师带领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课题的形式,开发了实验室开放和管理的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APP,学生在Android智能手机上就可以完成选课。开放式实验室的老师按照创新实验的需求,制定出课余开放的时间表,由学生参考实验室开放时间表,根据作息时间、专业水平和爱好兴趣以班级或者电子协会为单位,成立创新小组申请使用实验室。自主开放式的电子信息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有效促进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凝练民族类院校电子信息学科特色。(2)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的建立。该实验室由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具体指导和支配,全天候地对所有电子信息学院的学生开放。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拨付专项创新教学资金,创新实验室配备常用实验设备和器材库。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得到申请许可的学生在正常开放时间段内,均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科技创新创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课题的研究。在线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不仅能够达到开放实验教学的目的,而且可以避免仪器设备的浪费,并且利用现有的科研实验设备,也能实现实验设备资源的有效共享。

5教学改革的成果总结和经验

近五年来,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过教学的改革和实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学院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和思路,深入开展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一大批优质教学资源,办学水平和实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先后建有2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2门省级精品课程;在专业建设上,电子信息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通信工程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全力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出将群众性普及与高水平学科竞赛相结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全力打造多层次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超过80%的学生直接受益。近5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这两个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共有84支队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特等奖和一等奖22项,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在其它科技创新活动中,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评奖、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评奖等,近5年获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奖项有150余人。这些成果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坚持不断探索与尝试创新电子信息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地总结和完善,取得更好的成果!

作者:朱学慧 李享元 谢水清 单位:1.中南民族大学教学实验中心 2.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