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挑战及选择
时间:2022-11-10 11:09:40
导语: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挑战及选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重点企业规模稳步壮大,重大项目增强
产业发展后劲一是重点企业规模稳步壮大。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优胜劣汰,截至2012年末,全省拥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449个,产品销售率为98.4%,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7jC平(97.8%)。2013年上半年,在信息产品制造业领域,全省有5家企业产值均超过百亿元,分别是宸鸿科技(厦门)、戴尔(中国)、友达光电(厦门)、福建捷联电子、联想移动通信。重要的是,有一批企业呈现高成长势头,在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750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产值增长50%以上的企业有150家,其中58家实现成倍以上增长。二是重大项目增效明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如:全球最薄液晶显示器生产线产量带动产值同比增长约四成;新能源锂电池技术全球领先,产品为苹果手机、宝马汽车等世界著名品牌配套;全球触摸屏龙头企业宸鸿集团在平潭新设宸鸿科技(平潭)有限公司即将竣工投产;海西光电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入驻福建泉州(湖头)光电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福建先创通信公司TD-SCDMA增强型室内分布系统项目即将完成商用化产品的研制,进入批量生产;福建鑫晶刚玉年产1700颗80公斤级人造蓝宝石晶体生产项目巳投产11台生产线等。
(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经济增长点初现端愧
一是动漫及移动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2013上半年’全省骨干动漫游戏企业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实现收入4.8亿元,四三九九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收入6.35亿元,福建网龙收入5.8亿元。其中,福建网龙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对外推出SNS开放平台、91手机产品、AppStore等业务,覆盖等众多平台。二是集成电路设计业发展迅速。2013上半年全省集成电路设计收入达19亿元,同比增长23%,获国家认定的企业有9家。全省集成电路产业髙端技术主要集中在数字音视频产业体系中及数字终端产品(如新一代激光视盘、无线流媒体、视频监控等)的核心芯片上。三是物联网产业发展崭露头角。全省有一定规模的物联网企业巳超150家,2012年全省物联网产业集群产值超过400亿元。从调查企业看,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完成“地铁综合监控系统”ISCS)的系统原型(架构与主要功能)设计开发工作,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通信服务项目管理系统、面向全业务的传输骨干网规划优化系统及福建三元达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面向移动互联网的WLAN网络优化及测试系统等均研发成功。
(三)产业群集效应逐步显现
2013年,全省新型显示、计算机和网络、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LED和太阳能光伏四大产业集群分别完成产值1450、1000、550、500亿元。其中,新型显示、计算机和网络两个产业集群已率先实现千亿目标。从设区市看,以厦门为例,2013上半年,厦门市平観示产业链、现代照明和太阳能产业链、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三大产业链共完成工业产值935.4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平板显示产业链完成工业产值527.1亿元,同比增长12.5%,巳形成从液晶显示模组延伸到整机产品的产业链,火炬(翔安)光电产业园巳成为大陆重要的光电产品生产基地;现代照明和太阳能产业群完成工业产值31.9亿元,同比增长5.8%,已形成从LED到照明产品应用的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之一;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产业链完成工业产值376.4亿元,同比增长15.1%,巳初步形成“电子元器件-接插件辅件-数码、小器件-手机或整机”的产业链。随着友达、纖、宸鸿科技等台湾光电企业在厦门投资发展液晶显示模组、彩电、触控产品,厦门光电产业集群迅速崛起。(五)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截至2012年底,全省有50多家信息产业软硬件企业产品技术在专业细分领域居全国之首乃至全球领先水平。如:国内首批3英寸和4英寸碳化硅半导体外延晶片填补国内空白;80公斤级蓝宝石晶体带动福建省成为国内最大的LED晶体衬底材料供应基地;自动化工业通用技术平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国第一枚数字对讲机芯片已经实现商用产业化;文档和电子书软件技术全球领先;数字移动多媒体高端芯片及应用方案技术先进性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
(一)机遇
1.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特性带来的潜力空间电子信息产业具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的特征,是当前时期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未来三五年内,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步入加速成长期,将带动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工信部《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2015年达到10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5%,潜力巨大。2.全国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优良产业氛围带来的机遇2013年,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销售收入达1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收入9.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全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78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9%。内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内资企业销售产值比重达到33.0%,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重点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在电子材料领域,石墨烯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国内第一条世界领先的石墨烯生产线已开工在建,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在集成电路领域,国内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5纳米相变存储技术产品,打破了国外芯片存储核心技术长期垄断的局面;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IGBT芯片通过专家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终结了高端IGBT芯片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在卫星导航领域,我国北斗导航手持机和芯片亮相2013年世界雷达博览会;在超级计算机领域,我国研制的“天河二号”荣登全球超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首;在液晶显示领域,国内首颗AMLOED驱动芯片研制成功,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3.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跨国转移新趋势带来的机遇从全球视角看,发达国家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而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韩国、中国台湾也逐步将不具有竞争优势的某些产业链生产环节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后,这种跨国转移呈现新趋势:发达国家的企业已不仅仅转移外包制造业务,而是将技术研发、产品零售等产业环节整体搬进;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将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带入发展中国家,使其由跨国公司单一的产品制造基地转变为研发、制造和零售等多位一体的整体营运基地,这种新趋势进一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二)挑战
1.侧重低端制造业与来料加工,产业核心技术缺乏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结构性矛盾凸显,侧重低端制造业与来料加工,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核心技术缺乏,关键零部件、重要材料和专用设备基本依赖进口。从近两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利润、利税总额看,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但利润总额却下降:利润、利税总额分别为136.13、169.81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9.2%、4.6%。从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产出变动情况(见图1)看,一是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走势,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中,电子信息产业所占的比重从2002年的18.8%下降至2013年的8.9%;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中,电子信息产业所占的比重从2002年的13.1%下降至2013年的7.1%。二是行业增加值在全部工业中所占的份额均低于总产出所占的份额,这与该行业主体为低端制造与来料加工,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从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重地厦门来看,2013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下降13.7%,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24.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0.9%,同比增长16.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但利润总额22.2亿元,只占全市规上工业利润总额的23.2%,同比下降23.1%,降幅较全市平均水平多11.5个百分点。从产业及具体企业角度来看,平板显示产业,高世代大屏幕液晶面板等上游屏资源受制于人;LED产业,高端功率型超高亮度LED芯片尚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太阳能光伏产业,太阳能级高纯度多晶硅大规模量产的技术工艺瓶颈还有待突破,核心技术制约影响到产业的持续发展。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曾经是福建省明星企业的夏新电子公司,已于2008年10月停产。莆田市电子信息企业多数缺乏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重要材料和专用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大型电子信息企业多为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生产任务由集团指派,产成品和原材料在同级子公司或向上级配送中心流转,生产技术由上级专人指导,研发中心队伍和技术产权也多由集团公司掌握,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不足。如,某通信企业的可视电话机项目,其主要核心技术是由台湾母公司提供,福建省某半导体有限公司的4、6英寸芯片生产线,是属于俄罗斯的外移产业等。2.成本压力与出厂价格持续走低的双重挤压一方面,电子信息产品出厂价格持续走低。自2002年来,全省电子信息产品出厂价格低位运行,出厂价格指数出现两大谷点,分别为2006年(下跌12.6%)和2009年(下跌11%)。同全国比,跌幅均深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跌幅差最大,为9.2个百分点,2009年跌幅差为6.7个百分(点见图2)。从月同比指数看,无论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趋势如何,电子信息产品出厂价格均呈跌势,其指数均低于全省总指数(见图3)。而且,国际产业竞争愈益激烈,国内区域发展形势逼人,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进行着新一轮的战略转移与规划,国内其他省份也积极抢占高点,电子产品面临国外产品入侵与国内同行价格战两重挑战,竞争非常激烈,因而价格持续走低。另一方面,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压力较大。例如,近年来厦门连续多次对月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调整,从2010年的900元、2011年的1100元、2012年的1200元提高到2013年的1320元。莆田某液晶科技有限公司人工工资比上年同期上涨约5%,主要原材料导电玻璃购进成本比上年同期上涨约6%。3.资金困境与人才瓶颈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小电子信息企业陷入资金困境。如,福建某光电科技公司目前资金缺口达到2亿元;龙岩市某节能照明公司拟投产新的生产设备,资金缺口约3000万元。人才紧缺与频繁流动一直是制约电子信息企业发展的瓶颈。例如,在厦门84家调查企业中有72.6%的企业2013年二季度存在用工缺口。如某光电股份公司反映,企业常年所需一线普工约4000人,正常生产状态缺工率约10%,在年初、年底的缺工高峰期时缺工率可达30%;福建某光学公司常年严重缺工,主要缺乏高级技工和高级研发人员,2013上半年开工率仅为50%左右。4.产业外向度高,受国际经济形势、汇率等影响显著2012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的60.0%来自于境外市场,32.3%来自于省外市场。分行业看,计算机制造业、视听设备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业主要销往境外市场,通信设备制造业、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主要销往省外市场,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显著。同时,对外出口通常以美元为结算单位,人民币的升值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并引发破产企业增多、外迁企业增多等联带效应。调查显示:受欧债危机的后续影响及国外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影响,在厦门抽样调查的71家出口企业中19.7%的企业2013年二季度出口订货量较一季度减少,仅有8.5%的企业出口订货量增加。综合企业的实际调查情况,福建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为:一方面要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图4,微笑曲线①的两端);另一方面要加快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过程,让微笑曲线变得平坦,增加生产制造过程的附加值(图4,从微笑曲线I到II)。图4微笑曲线如何向“微笑曲线”两端与平坦转型?主要有梯度转移与就地升级两种路径。
三、福建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一)梯度转移
市场经济规律表明,企业会自发由成本偏高地区转向成本偏低地区。因此,作为劳动力密集型的部分电子信息企业适合通过梯度转移的途径完成转型升级。福州、厦门、泉州等沿海地区可以把新型产业项目向闽中西部推进,三明、龙岩、南平等内陆地区加快优化承接梯度转移的产业政策,发挥优势。而且,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交通运输等也在日臻完善,为梯度转移提供了条件。
(二)就地升级
综合来看,就地升级主要有五种路径:路径1:发展模式由量向质转型一是产业发展模式。应进行纵向整合,深化专业分工,获取供应链网络整体利益为主的更大规模效应。可通过培育产业链上具优势地位的龙头企业,做大一批如宸鸿科技、友达光电、戴尔、联想、星网锐捷、新大陆、国脉科技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并由其带动形成供应链协同效应,提高供应、生产、销售、物流的柔性和响应速度,做到敏捷供应链管理,做到零库存、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实施供应链金融,保证资金链维护与监控,破解转型创意阶段:包括面料设计等研发生产制造营销市场阶段:包括升级过程中的资金困境。二是企业自身发展模式。应摒弃低水平产能扩张、资源浪费严重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在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等,提髙产品附加值,改变技术水平落后、信息化水平低的状况。如加大IC设计、光电、通讯、软件、计算机、数字电视、汽车电子的开发和应用领域等。路径2:技术创新模式由模仿创新向合作创新、自主创新转型对全省大部分工业企业而言,模仿似乎是其现阶段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企业发展若追求质的突破,必须由模仿仓!l新向合作创新过渡,并最终向自主创新转型。可逐步推动“产学研用”合作的技术研发联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重点科研项目和重点实验室,整合技术资源,为突破核心技术和标准提供支持平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才能走出核心技术缺乏的窘境。路径3:市场战略由外销向内、外销兼顾转型应审时度势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市场需求的变动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市场战略,尤其是外销型电子信息企业,在做好外销努力稳定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转向内销,开拓国内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不断调整与优化内、外销产品结构,由单一的外销向内、外销兼顾转型。路径4:经营模式从代工到创自主品牌转型尽管在代工的黄金时代,品牌很难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外需市场的频繁变换,使得强化品牌尤其是自主品牌建设成为企业应付危机、向产业链高端转移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当然,经营模式从代工到创自主品牌转型很难一蹴而就,且需要政府的扶持。政府应鼓励并扶持一些优质工业企业向创自主品牌转型,培育一批优势品牌,并建立完善地区品牌保护机制。路径5:政府支持模式由强制型向诱导、指导型转变当市场不能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时,政府一般选择开启强制型模式,如政府对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三高”企业提升税率、罚款整顿甚至关、停、并、转等。强制型模式尽管带来一些成绩,甚至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如何高效执行始终没有解决,且负面影响过大。因此,应适时转变政府职能,政府支持模式实现由强制型向诱导、指导型转变,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逐渐引导电子信息企业转型升级。
作者:笪贤流单位: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 上一篇:基于施工质量的电气工程论文
- 下一篇:高校日常运作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