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文献统计的地理资源共享
时间:2022-03-27 04:28:00
导语:小议文献统计的地理资源共享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与空间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地球”、“数字区域”与“数字城市”等概念的提出及其实施,地理上分布的部门、公司、用户对地理信息的应用要求GIS运行环境逐步走向网络化,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与传播由集中式走向分布式,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1-3]。
各种不同的用户对地理信息的不同需求以及各种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地理信息共享的研究,并使其成为当前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为了促进地理信息共享,许多政府机构、社会团体、跨区域组织等付诸了许多实际行动,虽然在新技术的运用、新观念的引进、新政策的出台、新的标准的制订、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作了不懈的努力,但其最终成果却不甚显著,地理信息共享的实施甚至在某些领域举步维艰,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主要是技术因素还是非技术因素引起的[4]?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地理信息共享研究领域,一直以来从技术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处于主流位置,但实践证明,并不能期望所有地理信息共享的障碍都能通过技术上来解决,因此对地理信息共享必须进行多视角的研究,才能对其本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数据来源
几十年来,从技术的视角对地理信息共享的研究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对技术视角的过度关注能掩盖个人和组织的地理信息共享效率。大多数研究完全从技术的视角去理解地理信息共享的优缺点,而并未研究地理信息共享行为的社会文化特征。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地理信息共享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文献检索范围包括:国内的各种有关地理信息共享和组织合作的文献,以及国外的地理信息共享合作关系的文献。
对于中文研究成果,通过中国知识门户网站——“中国知网”()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CNKI系列源数据库”进行检索,包括其中的期刊、硕博论文和会议论文,以及通过“维普资讯网”()检索期刊文章,时间涵盖了2009年8月以前这些数据库所涉及的所有时间,检索词包括:地理信息共享、空间数据共享、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组织间关系、组织协作及其各种组合。在分析方法上,采用的是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统计。
对国外(限于英文)关于地理信息共享合作关系方面的文献进行检索,基本上涵盖了从1990到2009年间的所有文章,它们是在“ISIWebofScience”、“SCOPUS”和“GEOBASE”中通过关键词“GeographicInformationSharing”、“Inter-OrganizationalRelationship”或“OrganizationalCollaboration”等搜索得到的论文。通过检查这些文献的题目、摘要和关键词来确定是否同地理信息共享以及地理信息共享合作关系方面相关,未涉及到地理信息共享合作关系的文献不在分析范围内。
3文献样本的多视角分析
3.1国内文献分析
通过对“CNKI系列源数据库”进行检索,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检索条件内,文献总数为891篇,同地理信息共享相关的文献共有836篇,占总量的93.83%。通过文献检索的主要目的是试图发现地理信息共享的关于组织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但通过关键词组合却没有发现满足条件的文献,找到的55篇和组织之间关系相关的文章也同地理信息共享无关。通过对与地理信息共享相关的836篇文献进行分类发现,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到地理信息共享在技术上的方方面面,诸如数据库、数据格式、Web服务等。WebGIS的研究在检索结果中占了14.14%,这也是同网络化的地理信息共享环境的背景相一致的。若加上其它同网络相关的地理信息共享研究,如网格技术、WebServices等,这个比例将会更高。总之,目前国内对地理年共享的研究焦点仍然主要集中在技术研究上。
3.2国外文献分析
通过文献检索,最后的样本包括28种期刊中的48篇论文,这些样本文献的作者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芬兰、日本、荷兰、埃及、英国等多个国家。
3.2.1组织关系的研究视角分析
Hall认为有三种类型的跨组织关系:双重(成对)关系、跨组织集合和跨组织网络。双重关系仅仅发生在两个人或组织之间;集合强调的是一个焦点组织和所有与它成双重关系的组织;网络是通过一个特定类型的关系联结的多个个人或组织所组成的,用以达到某种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5]。
组织间关系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组织为何参与合作关系?在地理信息共享领域,从组织间关系的视角就是要研究激励个人或组织去共享地理信息的因素。Oliver综合了160多篇(从1960到1990年)有关跨组织关系的决定因素的文章的成果,确定了主要的六个决定因素[6]。这一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也可将其引入到地理信息共享行为研究中,其相应的定义如表2所示。如表3所示,每种地理信息共享类型的研究数量随着复杂性水平的升高而下降:双重关系占47.92%,跨组织集合占31.25%,跨组织网络占20.83%。双重关系表示的是发生在两个共享地理信息的组织之间的关系,当考虑长期关系时,这种关系可能特别重要。由于个人和组织通常有多中动机来参与地理信息共享,特别是对从中获得利益有更多的关注,因此可以预见全球样本的地理信息共享的动机是根本不同的。表3表明,效率在研究中作为一个动机的占45.83%。显然,节约成本的预期是几乎所有决定共享数据的基础。非对称性作为动机的占18.75%,互惠性占14.58%。必要性作为地理信息共享动机的比较少,Damsgaard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其研究考虑的是行业协会在迫使组织共享数据中作用[7]。当地理信息共享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有适应性的响应,并且其目的是这种关系的可预料性和可靠性时,稳定性就作为地理信息共享动机来研究。
很显然,效率在所有类型的关系(双重、集合和网络)都作为地理信息共享动机。非对称性在网络类型中作为动机的研究很少,这可能是由于网络的本性决定的,因为理论上在网络中没有一个占优势的组织,地理信息共享根据对一个组织的权力和控制的响应而形成的可能性很小。与此相反,在双重关系或者集合关系里,当要说服权力很小的合作者共享地理信息时,非对称权力关系可能是清晰而重要的。另外,互惠性在双重关系被经常作为一个动机,这种结果可以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一是双重关系比集合关系和网络关系容易研究;二是在双重关系中,互惠性作为一个动机是由于互惠性易于注重同一个组织的关系。
3.2.2理论运用的研究视角分析
表4表示研究样本中,用于研究地理信息共享关系所使用的理论及统计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交易成本经济理论在地理信息共享关系研究中得到了高度重视,占25.00%,因为该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组织如何最小化其生产和交易成本总额,它已用于研究地理信息共享对生产和交易成本的影响。排在第二位的是组织理论,所占比例为22.92%;第三位是资源依赖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二者都占14.58%;第四位是采纳理论,占8.33%。地理信息共享的采纳与使用依赖于三个主要的因素:一是所采用的地理信息共享技术的特性,因为一些技术问题能产生许多共享困难,即抑制地理信息共享的采纳;二是采纳的组织,因为该组织是发起和执行地理信息共享的主要组织;三是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因为地理信息共享对该组织产生显著的影响。排在第五位的是计划行为理论,占6.25%,该理论主要是通过影响个人行为意向的因素来研究个人行为。政治经济理论占4.17%,该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和政治制度的重要性。在地理信息共享关系研究中,所占比例最低的是文化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二者均占2.08%。
3.2.3方法论的研究视角分析
表5为研究样本中,地理信息共享研究所关注的主题领域及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同对前因后果的关注度10.42%相比,已有研究对成果/利益/成本、采纳与实施、组织间协作、信任/风险/权力的关注都比较高,它们分别占22.92%、20.83%、22.92%、16.67%;而对这种关系的特定方面,如地理信息共享行为,在样本中只有3篇文章进行了研究,占总体的6.25%。
表6为研究样本中,地理信息共享进行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数据收集类型及其分布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58.54%的研究使用调查作为研究方法,而29.27%的采用案例研究方法。75.61%的研究使用的是单一数据收集,仅仅17.07%的使用纵向数据收集的较为长期的方法。所有5个现场研究和24个调查研究中的21个都采用单一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与此相反,案例研究在使用纵向、单一和多种数据收集方法上分布比较均匀。
表7表明,在地理信息共享研究中,以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最主要的方法,在研究样本中占58.33%,描述性的研究占29.17%,解释性的研究仅占12.50%。所有解释性的研究或者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或者采用调查研究方法,或者采用现场研究方法,而以理论为基础的研究则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在以理论为基础的研究中,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
4研究视角评价
分析结果表明,地理信息共享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视角:技术的视角、组织关系的视角、理论运用的视角和方法论的视角。这四个视角目前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影响着对地理信息共享的完整的理解。
1)对技术视角的关注能掩盖个人和组织的地理信息共享效率。大多数研究完全从技术的视角去理解地理信息共享的优缺点,而并未研究地理信息共享行为的社会文化特征。
2)在组织关系的研究视角上,目前缺少对个人和组织间地理信息共享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框架,并且对地理信息共享行为的激励因素也不明确。
3)对从理论运用的研究视角的成果进行分析显示,地理信息共享进行研究的最常用的理论是交易成本经济理论、组织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采纳理论、政治经济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这些理论不一定能对地理信息共享关系的成功和失败作以充分的解释;并且由于这些理论主要用于研究经济方面,因此也不能预测地理信息共享行为。
4)在研究的方法论上,需要对地理信息共享行为有充分的理解;纵向研究也主要是案例研究,这不具有普适性。
5结束语
地理信息共享在本质上也是一个社会过程,它涉及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人类(个人和组织)行为。地理信息共享网络是人以及这些人之间的关系组成的,任何依赖于人和这种关系的系统都受到社会协调和有关个人的动机的复杂性所支配。为了促进地理信息共享,在已有的方针政策下,必须更好地理解参与者的地理信息共享行为及其行为的改变。而基于当前的研究视角,难以完全达到这一目标。因此,未来需要从新的研究视角,将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结合起来,去更加深入地研究地理地理信息共享行为。
- 上一篇:社区火灾事故应急援助预案
- 下一篇: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