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分析论文
时间:2022-07-10 10:06:00
导语: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全球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进程,给全球带来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契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已逐渐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决策资源和控制战场的灵魂。信息化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然而,在信息时代,来自信息流动途径的挑战给我国的信息安全造成了新的威胁,下文从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泛滥的计算机信息病毒
随着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来临,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犯罪也随之增加。在这类犯罪中,故意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的犯罪显得尤为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明确规定了计算机犯罪包括三种形式:一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的行为;二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行为;三是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上述三种行为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确定罪名。在当今信息全球化时代,传播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破坏我国信息安全乃至世界各国信息安全的重要途径。
根据我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公布的《2007年中国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技术分析报告》显示,我国计算机病毒感染率在2007年又出现较大反弹,高达91.47%。在受病毒感染的用户中,感染病毒3次以上的用户达53.64%。调查显示,趋利性成为计算机病毒发展的新趋势。密码、账号被盗”现象猛增,成为病毒危害的新特点。2007年密码被盗占调查总数的14.24%。这是由于当前木马、病毒很多具有盗窃用户敏感信息的特点,并且犯罪分子将木马、病毒和相关技术作为从事网络犯罪活动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利用病毒、木马技术进行网络盗窃、诈骗的网络犯罪活动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严重制约了我国网络银行的普及应用,网上治安形势非常严峻。
有关专家说,病毒的制造、传播者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越来越强,这种趋利性引发了大量的网络犯罪活动。在中国建设的新时期,为保障我国信息安全、建设健康网络,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技术,另一方面要迅速提高对网络犯罪活动的发现和打击能力,加强遏制病毒犯罪活动的上升势头。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主要有以下特点:
1.破坏性强。网络病毒破坏性极强。以MicrosoftServer网为例,一旦文件服务器的硬盘被病毒感染,就可能造成分区中的某些区域上内容的损坏,使网络服务器无法起动,导致整个网络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传播性强。网络病毒普遍具有较强的再生机制,一接触就可通过网络扩散与传染。一旦某个公用程序染了毒,那么病毒将很快在整个网络上传播,感染其它的程序。
3.具有潜伏性和可激发性。网络病毒与单机病毒一样,具有潜伏性和可激发性。在一定的环境下受到外界因素刺激,便能活跃起来。
4.针对性强。网络病毒并非一定对网络上所有的计算机都进行感染与攻击,而是具有某种针对性。
5.扩散面广。由于网络病毒能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所以其扩散面很大,一台PC机的病毒可以通过网络感染与之相连的众多机器。
二、日益增多的黑客信息攻击、猖獗的网络信息犯罪
从网络诞生之日起,就出现了黑客,黑客现象贯穿着整个互联网发展的各个阶段。早期的黑客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进步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世界范围内的黑客数量日益庞大,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黑客技术并加入到黑客队伍中来,黑客群体的成长变得复杂化,黑客现象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网络犯罪的日益猖獗,黑客现象出呈现集团化、组织化、政治化,甚至国家行为化的趋势。一些怀有不同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的非政府组织、极端宗教势力和极端民族主义势力也开始利用黑客进行活动,对我国信息安全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自1994年国际互联网进入我国以来,我国的网民人数急剧增长,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黑客队伍也相应产生并逐渐壮大,其作案范围日益扩大,作案手段日益高明,对我国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在国内,屡有黑客事件发生,以下我们列举了一些近年来发生在国内的典型黑客事件。
1996年,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遭到入侵,黑客私自在高能所的主机上建立了几十个账户,经追踪发现是由国内某拨号上网用户所为;
1997年,中科院网络中心的主页面被黑客用魔鬼图像替换;
1998年4月,贵州信息港被黑客入侵,主页被一幅淫秽图片替换;
1999年5月,大连ChinaNET节点被入侵,用户口令被盗;
2000年6月,上海热线被入侵、多台服务器的管理员口令被盗、数百个用户和工作人员的账号、密码被窃取;
2001年7月,江西169网被黑客攻击,造成该网3天内中断运行2次;
2005年8月,西安某银行被黑客攻击,并被盗取80.6万元;
2006年9月,扬州某银行被黑客攻击,利用虚存账号提走26万元现金;
2.严重数据:
2000年2月28日,河北省邯郸电信局“邯郸信息港”主页被篡改,经公安机关调查,作案人系该市一高中生;
2001年1月30日,263网络集团的ISP业务页面、IDC资料信息港页面等几乎在同一时刻被黑客攻击;
2001年2月20日,通港网络(中国电信)、北京电信发展总公司、北京移动、北京寻呼、中国地图出版社、华建集团等40余家网站被黑,据网络界分析来自国外,其大面积的攻击让国内网站再一次感受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另外,在众多的网络安全问题中,网络犯罪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近年来,网络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形式更加多样,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对国家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有着很大影响,直接威胁着国家安全,如何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之一。
三、网络信息恐怖主义
随着计算机和因特网在全球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网络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恐怖方式已经表现出了对国家和社会越来越严重的危害。分析和研充网络恐怖主义已经成为我国当今学术界的重要任务。研究网络时代的恐怖主义的现状,对网络恐怖主义进行了界定、分析,对保障我国信息安全具有极其现实的实践意义。
“网络恐怖主义”一词最早由美国加州安全与智能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巴里·科林博士提出,用于描述网络空间与恐怖主义相结合的现象。“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6星期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反恐“2001法案”,将“网络恐怖主义”列为新的法律术语。对于这种新型的恐怖主义,人们的认识目前还不够统一。安全专家给它的定义是:所谓“网络恐怖主义”,就是由国家集团或秘密组织实施的有预谋、有政治动机、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进行的攻击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危及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或者给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引发武装冲突。鉴于它的巨大破坏力,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多伊奇说:“网络恐怖主义对美国造成的危害更甚于用常规手段进行威胁的恐怖主义。它已成为仅次于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第3大威胁因素。”
9·11恐怖袭击发生后,一场以美国为首的反恐战争在全球范围内打响。当人们庆幸恐怖分子纷纷落网时,网络上却不断出现各种恐怖文字、图片和视频。同时,以侵扰电脑网络、破坏国家关键设施、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为特征的“网络恐怖主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反恐专家警告说,恐怖活动已经蔓延到互联网上,网络恐怖主义已成为信息时代恐怖主义手段和方式发展的新领域,成为非传统安全领域挑战国家安全的新的全球性问题。如何应对网络恐怖主义,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现实空间的恐怖袭击正与网络空间的恐怖袭击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新的恐怖威胁。计算机专家也警告,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网络恐怖袭击”带来的后果可能更为可怕。他们说,袭击者的目标将是国家的电信网络以及电力系统、金融系统等基础设施和政府运营系统,以达到其胁迫政府或人民的目的。
因此,我国有关人士也曾推测,在国际政治斗争和经济竞争日趋复杂化、多样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网络恐怖主义攻击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其主要目标可能是目前运行最繁忙、联网最广泛且脆弱性最大的全球金融证券交易网络系统,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信息通讯、电力与交通等网络系统。
四、信息战
“每块芯片都是一块武器,就像插入敌人心脏的匕首。”这是英国一位科学家描绘信息战时所用的一个比喻。1996年,美国国防部公布了官方认可的信息战定义:“信息战是指为了获取信息优势,通过影响敌方信息、以信息为基础的过程、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同时保护己方信息、以信息为基础的过程、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而采取的各种作战和行动。”
联合早报网转载环球时报报道称: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迅速增强,中国威胁论可谓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不顾事实,不断揣测,质疑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
近日,美国兰德公司的中国问题专家在《兰德评论》上发表题为“抢占太平洋——美国对迅速崛起的中国军事力量的回应”的署名文章,根据臆测中国正在发展的武器装备和中国对抗美军的若干战略原则,认为到2020年,中国有可能挑战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统治地位。兰德公司借此向美军提出了“应对中国‘先发制人,行动的六条建议”,以提高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能力,达到慑止或必要时击败中国的目的。
但是对于美国的军事质疑,中国的军事理论分析家们对此问题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信息战方面,认为一旦美中之间发生冲突,中国就可以投入主要的资源进行计算机网络攻击,遂行信息战。信息战是利用强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将各种分散在空间、陆地和海上的探测系统、指挥系统集成一个统一、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使陆、海、空军各级作战人员能够利用该网络共享战场态势、交流作战信息、协同指挥与实施作战行动,其目的是通过攻击敌计算机网络窃取情报,破坏、瘫痪敌信息系统,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己方网络安全,夺取和保护“制网络权”但是,这种努力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美军信息安全系统的破解。反过来,通过加强美军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就可以显著降低中国信息战的潜在危害,甚至对中国发动大规模的信息战,瘫痪我国的军事和民用信息基础设施,这是对我国信息安全的巨大挑战。另外,在现今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战不仅仅涉及军事领域问题,它更是一个以信息安全为基础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元素。
信息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作战力量广泛。由于信息技术有很强的军民通用性和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使得凡是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着一定网络攻击手段的人都可以介入网络战;二是作战对象平等。计算机网络战中,只要拥有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人才,网络战就可以得到有效实施,而与国力大小、兵力多少无关;三是作战空间广阔。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地域限制,只要网络能够到达的地方,网络战都可以实施;四是作战时间连续。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干扰,不受天候因素制约,可在任何时段进行。五是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破坏信息系统的效果是敌方无法利用信息系统的设施获得所需要的正确信息,既可以从物理上摧毁地方的硬件设施,也可以是破坏系统软件,使系统崩溃或提供不正确的信息。通过提供对敌方不利的信息可以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进而控制人的行为,影响士气,削弱敌方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向群众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罪.中国法网,2002-07-17
2.俞晓秋.信息革命与国际关系[M].时事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如何击败中国军队美智库提六条“毒招”.联合早报网,,2007-12-18
4.蔡拓等.全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
5.孙伟平.猫和耗子的新游戏—网络犯罪及其治理[M].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6.周柏林.美国新霸权主义[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7.张建新.我国计算机病毒疫情趋利性明显危害大,,2007-09-30
8.蔡翠红.信息网络与国际政治[M].学林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9.遭受黑客攻击的案例,安全中国,时间:2009-3-28
- 上一篇:办公室主任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 下一篇:农业办公室科学发展观的演讲稿
精品范文
3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