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保护器配置技术论文

时间:2022-06-21 11:09:00

导语:漏电保护器配置技术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漏电保护器配置技术论文

摘要:文章论述了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及适用范围,并在简述了RCD原理后,指出了正确使用RCD的方法。

关键词:TN系统TT系统IT系统RCD保护接地接零

电能是一种即发即用、便于传输、使用的清洁能源。我国电力工业发展速度2000年全国发电量为1368.5TWH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19GW,居世界第二位。电气化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高。电能已经成为我国各方面建设及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电能的使用已遍及各行各业。如:电能用于金属熔炼、焊接、切割及金属热处理,用于电解、电镀及电化加工,电能还用于运输工业、医疗及农业灌溉等。现在,电能正愈来愈多地用来改善居住环境等。

1接地方式

长期以来,电力安全运行及正确使用电能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而配电系统的正确接地及有效保护技术又是安全利用电能的重要方面。

电力系统中,有两种接地方式,即中性点直接接地(亦称大电流接地系统),另一种是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亦称小电流接地系统)。在110kV及以上的高压或超高压电力系统中,一般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这是为了降低高压电器设备的绝缘水平,也可以防止在发生接地故障后产生的过电压,可免除单相接地后的不对称性。这种接地方式下,接地故障所产生的零序电流足够使继电保护灵敏动作,所以保护可靠。

中压配电系统一般中性点不接地,所以,一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系统还能在不对称方式下运行二个小时。但是地下电力电缆大量使用及城市用电负荷急增,不少地方已开始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

对380/220V的低压配电系统,除某些特殊情况外,绝大部分是中性点接地系统,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绝缘损坏后运行人员遭受触电的危险。

这里举一例说明(见图1),低压三相四线制变压器二次侧中性点经接地,电气设备外壳不接地。当外壳带电时,有人触及外壳,此时流过人体的电流为:

Iren=

式中:ux——相电压(V)

rren——人体电阻(Ω)

r0——接地装置电阻(Ω)

由于r0<<rren≈1500Ω,则Iren≈≌0.147A,结果远大于安全允许值。

2漏电保护器

国家标准GB16917.1—97《家用或类似用途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一般要求》等标准规定,漏电保护器可分:

(1)漏电动作开关(仅有漏电保护的保护器);

(2)漏电动作断路器(带过载、短路和漏电三种功能保护器);

(3)漏电继电器(仅有漏电报警功能的保护器)。

2.1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漏电保护是一种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它适用于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系统(TT和TN系统),也适用于对地电容较大的某些中性点不接地的IT系统(对相-相触电不适用)。

漏电保护器工作原理见图2。三相线A,B,C和中性线N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副边线圈接中间环节及脱扣器。

在正常情况下(无触电或漏电故障发生),由克氏电流定律知道:三相线和中性线的电流向量和等于零,即:

+++=O

因此,各相线电流在零序电流互感器铁芯中所产生磁通向量之和也为零,即:

+++=0

当有人触电或出现漏电故障时,即出现漏电电流,这时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向量和不再为零,即:

Δ+++≠0

零序电流互感器中磁通发生变化,在其副边产生感应电动势,此信号进入中间环节,如果达到整定值,使励磁线圈通电,驱动主开关,立即切断供电电源,达到触电保护。

2.2漏电保护器性能参数说明

2.2.1额定漏电动作电流(I△n)

它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漏电保护器必须可靠动作的漏电动作电流值。国家标准(GB6829—86)规定为0.006、0.01、0.015、0.03、0.05、0.075、0.1、0.2、0.3、0.5、1、3、5、10、20A计15个等级,在0.03A(30mA)以下为高灵敏度,0.03~1A为中灵敏度,1A以上为低灵敏度。

2.2.2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I△n0)

这是为防止漏电保护器误动作的必需技术参数,即在电网正常运行时允许的三相不平衡漏电流。国家标准规定I△n0不得低于I△n的1/2。

2.2.3漏电动作分断时间

动作时间是从突然施加漏电动作电流开始到被保护主电路完全被切断为止。为达到人身触电时的安全保护作用和适应分级保护的需要,漏电保护器分快速型、延时型及反时限型三种。

2.2.4灵敏度α

一般漏电信号电流不可能很大,又要保证人身安全,我国规定的30mA信号电流可直接接触保护,国外可小到6mA。

漏电互感器的灵敏度由下式表示:

α=

式中:

E——副边绕组中感应电动势模;

I——一次漏电流的模。

α反应了漏电互感器对漏电流的反应能力。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计算得到:

=1/

采取加大铁芯截面积,增加匝数N1,可以增加励磁阻抗Zm,及增加负载阻抗ZL,则可以得到高的灵敏度。3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

3.1三种接地系统

在我国的《民用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标准中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三种,即TN、TT、IT三种形式。其中,第一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I则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第二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直接接地,但和电网的接地系统没有联系;N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系统的接地中性线相连。

TN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部分与中性线相连。

T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没有专用保护接地线(PE)。

I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而电气设备外壳没有专用保护接地线(PE)。

3.2TN系统

电力系统的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根据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系统连接的不同方式又可分三类:即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3.2.1TN—C系统(见图3)

其特点是: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零线(PE)与工作零线(N)共用。

(1)它是利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线(零线)作为故障电流的回流导线,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故障电流经零线回到中点,由于短路电流大,因此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TN—C系统一般采用零序电流保护;

(2)TN—C系统适用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场合,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再加一些负荷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入PEN,从而中性线N带电,且极有可能高于50V,它不但使设备机壳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还无法取得稳定的基准电位;

(3)TN—C系统应将PEN线重复接地,其作用是当接零的设备发生相与外壳接触时,可以有效地降低零线对地电压。

3.2.2TN—S系统(见图4)

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分开的。

(1)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直接短路,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如果线路较长,可在线路首端装设RCD,靠它切断故障电流;

(2)当N线断开,如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电位升高,但外壳无电位,PE线也无电位;

(3)TN—S系统不必重复接地,因为重复接地后对N线断后保护设备作用不明显;

(4)TN—S系统适用于工业企业、大型民用建筑。

3.2.3TN—C—S系统(见图5)

它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其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

(1)当电气设备发生单相碰壳,同TN—S系统;

(2)当N线断开,故障同TN—S系统;

(3)TN—C—S系统中PEN应重复接地,而N线不宜重复接地。

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在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所以TN—C—S系统提高了操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性。

3.3TT供电系统(见图6)

如图6,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用PE线接到接地极(此接地极与中性点接地没有电气联系)。

(1)当电气设备发生相碰壳接地,环路阻抗Z=ZL+ZPE+Zf+RA+RB

式中:

ZL——相线阻抗;

ZPE——PE线阻抗;

Zf——相线与外壳间接触电阻;

ZA——用电设备接地电阻;

ZB——电源中性点接地电阻。

由于ZL、ZPE、Zf很小,可忽略,接地电流:

Id==

按JGJ/T16—92标准规定RA·I'd≤50V,及I'd=

U——相电压;

I'd——为低压断路器瞬时或延时过电流脱扣整定值(A);

Id——单相短路电流(A)。

∴RA≤(15/29)·RB

如果RB≤4Ω,则:RA≤·RB=2.07Ω;接地电阻的要求极其苛刻,较难实现,因此一般要求RA取值范围为4Ω~10Ω。

如果RA≤4Ω,则Ia≈12.5A。

由RL1型熔断器特性曲线与自动开关保护特性曲线得到的保护装置允许最大整定值列于下表。

由表可知RA≤4Ω时,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Ie≤4A或Ie≤2A,而低压断路器瞬时动作整定值Ie≤11A才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切断故障回路。在工程上,这么小的整定值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另外,容量较大的分支负荷或支路负荷也无法采用熔断器或自动开关作这种TT接地系统的保护电器,因此要采用RCD保护电器。

(2)TT系统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在国内仅限于局部对接地要求高的电子设备场合,如果在负荷端和首端装设RCD而干线末端装有断零保护,则可适用于农村居住区、工业企业及分散的民用建筑等场所。

3.4IT系统

电力系统的带电部分与大地间无直接连接(或经电阻接地),而受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则通过保护线直接接地(如图7)。

图7(a)配电中性点与地绝缘;图7(b)配电中性点经电阻(阻抗)接地;图7(c)配电中性点经阻抗接地而设备外露导电部分接到电源的接地体上。

下面分析发生单相短路故障时的情况这里只论述图7(b)。在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

Id≤U/(Z+RA+RB+ZL+Zf)

式中:

Z——配电系统中性点的阻抗

RA——用电设备的接地电阻,一般RA≤4Ω

RB——配电设备中性点的接地电阻,一般RB≤4Ω

U——电源相电压,220V

ZL——相线电阻

Zf——相线与外壳之间接触电阻

ZL、Zf数值很小,略去不计。按IEC标准,Z的阻抗推荐5倍于相线电压数值,

Z=5×2201000Ω

Id≤220/(1000+4+4)=0.218(A)

设备外露部分的电压:Uf≤Id·RA=0.218×4=0.872V,这个电压不会造成触电伤害,因此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不用切断电源,而是发一个声光告警。

在发生第二次接地故障时(图8),M1设备的L3相接地,M2设备的L2相接地时,必须满足RA·Ia≤50V及RC·IC≤50V,式中Ia、IC分别为M1,M2保护器的动作电流。

在一般情况下,RA=RC=4Ω,则Ia=Ic≈50V/4Ω=12.5A;如果采用熔断器或空气断路器作保护时,IT系统只能提供小容量负荷。如果采用RCD,则IT系统可以提供较大负荷量。4漏电保护器的配置

4.1漏电保护器的配置技术

一般仅有一级保护,额定动作电流I△n≤Vr/Rs。式中:Vr——安全触电电压,特别潮湿场所为2.5V,潮湿场所取25V,而干燥场所取56V;Rs为设备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电阻。

如果有二级保护,图9表示了两级保护的动作时间和动作电流的配合关系。其第一级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人身间接接触触电,被保护电网面积大负载电流大,通常150kVA变压器总出线电流216A,动作电流取100~300mA,而动作时间为0.2s以上;其第二级的目的是防止直接接触触电事故,被保护电网覆盖小,动作电流选30mA,动作时间≥0.04s。

如果多级漏电保护时,多级漏电保护I△n1≥3I△n2t1≥tfd,式中,I△n1是上一级,I△n2为下一级RCD额定动作电流,tfd为上一级RCD可返回的时间;tfd为下一级RCD分、合断时间。

如果要采取三级保护,则(1)末线路端用电设备I△n=30mAt≤0.1s;(2)分支路选择RCD,取I△n=100mAt≤0.3s;(3)干线选择I△n=300mAt≤1s。

4.2安装漏电保护器的注意事项

(1)漏电保护器能否正常工作,它与接地方式及安装方式有很大关系。这里仅举一例说明I△n=100mAt≤1s。

由于两个漏电保护器出线后的线路混用(见图10),而造成两个漏电保护器不能同时供电。

图中,由于临时将照明灯泡跨接在两个漏电保护器出线后的相线与中性线之间,它是跨接在2LDB中的相线与的1LDB中性线之间,当灯泡亮后,其相线电流流经2LDB和1LDB回到中线,很明显2LDB使出现不平衡电流,1LDB中也出现差流,从而2LDB和1LDB一起动作,切断了电源,因此造成两个回路都无法正常工作。

(2)安装漏电保护器时,一定要注意线路中中性线的正确接法,即工作中性线一定要穿过漏电电流互感器,而保护中性线决不能穿过漏电电流互感器,如图4—(a)(即TN-S系统)。5结论

(1)不同的接地方式应选用不同的接地保护器。TT系统中,RCD是接地故障的适合保护器;而在TN-C系统,就不宜采用RCD;在TN-S,TN-C-S系统,均可采用RCD作保护器。

(2)为了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又不要扩大停电范围,要正确选择RCD的分级保护。

(3)安装RCD保护,要防止接地方式混乱,及接地、接零混用。还要正确使用,使用不当也会造成停电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