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综合技能训练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2-08-27 11:33:51

导语:电子综合技能训练教学的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电子综合技能训练教学的探讨

1开始《电子综合技能训练》课程的思考

学校所开设的实验课分随课实验和独立实验课,而随课实验的实验教学多数是验证或巩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教学环节之间联系不紧密,实验的方式方法也与实际应用有较大的距离。如用一些实验台或者实验箱所做的实验,很多元器件被固定在现成的电路和模块中,学生看不到器件和电路的内部结构,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只需将测量仪表或者相关的元器件用导线连到实验板所标注的符号上,就可以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在整个学习阶段,本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课程的实训中,学生必须应用专业基础课的电路理论知识进行电路设计,在安装调试和测试过程必须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本门课程是理论和实际的综合运用。另一方面,学生由基本技能的培养转变到综合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单元电路的设计能力,熟悉电路设计的流程,掌握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设计思想,为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社会竞争能力。

2《电子综合技能训练》教学模式

本课程为必修课,总课时36,周课时3,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进行。这时候学生已完成《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等理论课程的学习,完成《电子基本技能训练Ⅰ》、《电子基本技能训练Ⅱ》、《电路识图》等实验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图的识别,常规仪器仪表的使用,以及仿真软件的使用,为综合性、设计性训练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实验运行模式为学生两人一组,自主完成理论设计、元器件购买、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测试任务,本教学环节分三个阶段。

2.1课堂教学阶段

在这个阶段,第一步,用2次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元器件识别和测试,仪器的使用进行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路常规指标,如:通频带、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输出功率等的测量方法。通过这个阶段的实训,对学生的一些实践技能再进行强化训练,避免在实验当中,由于基本技能不过关影响综合技能项目的顺利进行。第二步,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以放大电路为例,介绍设计性实验进行的步骤和要求,实验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成绩评定的方法和标准。并提供给学生自编的实验指导书。设计性实验,应该包括这几方面的内容:设计题目、设计任务和要求、电路设计、安装调试和测试、小结。其中设计任务和要求,要交代清楚电路要实现的功能和达到的具体指标;电路设计要有具体的设计方案,原理框图,具体电路的设计中要交代清楚元器件型号参数选择的依据,对于要编程的电路,要有程序流程图。在调试测试阶段,要记录下实验数据。

2.2设计准备阶段

实验内容的选择分四个大类:线性电路、非线性电路、数字电路、综合性电路。每个大类都必须选择,大类里的具体电路就有学生自己确定。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按照自己确定的实验内容,查资料,完成原理款图、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填写元器件清单(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等),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代表去采购元器件。实验室提供配置有面包板的实验箱,以及稳压电源、信号源、示波器等仪器设备。

2.3实际操作阶段

学生的设计方案给指导老师检查无误后,利用面包板和实验设备完成电路的安装、连线和调试。实验过程严格考勤制度,学生进入实验室要进行登记,每个实验实现了功能和指标需经老师认定合格进行记录后,下次课才能进行下个一个实验内容。每次实验过程,学生要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实验规程,实验完成后,学生要拆除实验所用的元器件,将仪器设备复原,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回去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成绩的评定分五个等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实验内容完成8个以上的评为优,7个为良、6个为中,完成5个及格,完成5个以下的不及格。

3教学效果和体会

通过开设《电子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科之间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通过这一环节的实训,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电路设计能力得到训练,并积累了一定的综合实验经验。实验内容层次多样化,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广。实验形式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具有自主性,可根据自身能力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量体裁衣,增加学习的信心。综合训练的过程,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查资料、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求实的实验作风,培养创新意识、安全意识、工程意识,最终也是培养担负社会责任的意识。

4结束语

由于《电子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在大二下学期进行,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尚少,譬如《单片机原理》还未修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内容的设计和实施。同时这门课程对指导老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比较全面,指导老师自身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才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这些不足可以通过调整实验时间的安排,比如可以把课程安排在下半学期进行,利用假期对老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由学生在实验过程的表现,表明这门课程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学生是经常到下课时间了尚未完成功能指标的测试会主动延长实验时间。有了这门课程的训练,学生在后续课程进行较大电路系统的设计做到了心中有底,训练有数,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自主创新意识得到了确实的提高。

本文作者:杨端陈锡华工作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