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体系分析

时间:2022-12-11 08:54:10

导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体系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体系分析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中国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结合当下制造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来看,现代化生产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要求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对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构建明确了方向。为此,本文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变化,分析如何创新课程体系构建。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造业是中国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1]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一大发展趋势,这也是“互联网+”时展的特征。为了顺应这一趋势,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明确强调了,高等职业学院要培养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人才,能够为中国制造业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此,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急需深化内涵建设,优化体系结构。

一、“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变化

随着“互联网+”背景下新一轮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中国制造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由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部署来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要求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构建研发自主品牌。在该时代下,制造业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模式已经开始兴起,逐渐向制造服务化、定制个性化、组织分散化、制造资源云端化靠近,自然而然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在智能化企业生产中,产品设计是主要核心元素,要求生产人员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编程软件应用能力以及专业能力和素养。车间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对人才机械操作、电气控制等方面要求较高,要能够掌握数字控制体系以及仿真平台的应用。对于管理者来说,除了熟知管理学、心理学知识外,还要求能够实施信息化管理。由此可见,综合型人才将会成为我国制造业人才的普遍需求。

二、“互联网+”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创新性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程体系建设应该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来说,生产与制造是主要的组织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生产已经建立在智能化基础之上,不仅优化生产与消费对接环节,更能够动态化感知消费需求,进而实现生产组织变革,打造敏捷供应链,促进企业的柔性化生产。由此可见,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占据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培养实践型人才,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人才。为此,学校要将重视现代化生产、企业供应链、模板化设计、流程改造、标准作业、库房管理以及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将3D打印技术、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讲解,注重个性化设计。[2]从模块化设计、流程再造、标准化作业、库存管理、现场控制作为教学讲解的内容进行介绍,实现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效对接,培养学生生产意识。(二)构建信息化课程,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中,急需构建信息化课程。笔者认为信息化课程构建可以从信息化技术课程建设和教学信息化两方面入手。首先,从信息化技术课程建设来看。将当下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具体包括工业物联网包括数据分析软件、人机交互接口应用技术、工业大数据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作自动化等,如何将这些技术无缝衔接式的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是信息化课程建设的关键。当下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主要包括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职业技能基础课,涉及到机械CAD、工业机械手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等,结合已有课程和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对课程进行分类融合,像工业机器人技术归入工业机械手技术课程,新开数据分析软件技术课程等,以此来增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实现专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其次,从课程教学信息化来看。一方面要构建信息化资源,借助网络建设信息化课程资源库。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资源库可以分为自建资源库和引用资源库。前者主要容纳专业教学资源、精品教学资源,打造学校特色和优势;后者主要容纳爱课程、智慧课堂、云课堂等高端在线学习平台,便于学生自主选择。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传统教学方式,借助仿真教学软件,开展实时互动教学,突破重难点讲解。比如在机器人技术教学中,购买机器人不太现实,而且在训练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碰撞,不利于机器维护。此时仿真软件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根据本校实践环境进行个性化定制和开发,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开拓学生眼界,为今后步入社会学习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改革进入高潮,对于教育领域来说,不仅要优化课程体系构建,还要创新课程信息化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呢。为此,本文在探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时,重点结合社会对制造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互联网+”企业生产中的核心技术,将其与当下教学内容相融合,实现课程体系综合性构建,培育复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肖海慧,严美娴.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时空,2016,12(03):12-15.

[2]刘庆伦,冯嫦.“互联网+”时代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04):205-206.

[3]杨正祥.“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18(03):14-16.

[4]王一凡,肖海慧,刘艳云.“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186-187.

作者:步延生 袁方方 单位:济南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