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时间:2022-06-13 09:48:14
导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我国新工科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信息技术领域肩负重要的责任,也面临丰富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水平,本文结合教学现状与产业发展要求,研究了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综合教学改革方法,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综合调整完善,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一、研究背景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1]。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人才供不应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为新工科建设重点发展的对象。基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需求,新工科专业改革应该立足于“新”和“工科”两个方面[2]。在新工科背景下,我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提高教学水平,完善专业体系建设。以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综合发展,并与产业结合紧密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为己任。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信息领域覆盖面广,知识结构较为复杂,学习难度相对较高。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需要不断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目前,在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下列问题。(一)理论课程比较抽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与数学工具结合紧密,例如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在授课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推导和重要结论。但是,仅仅通过公式推导,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3]。因为一方面,部分学生的数学功底不够扎实;另一方面,公式不能形象的描述理论知识体现出来的物理原理。部分课程已经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但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结合度有限。(二)动手环节还需增加。由于工科专业自身的特点和产业需求的阶梯性,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本科毕业生特别受到青睐。但是,过硬的操作技能需要一定强度的锻炼来提高,才能满足就业的要求[4]。依托学科竞赛,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强化。但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各类竞赛的积极性受难易程度的影响,很多学生避重就轻,片面追求获奖。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切实增加实践环节,并做好各类宣传教育工作。(三)专业体系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也应不断改革调整,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智能产品的问世,都是新兴发展方向。而在移动通信领域,5G的发展如火如荼。为了使毕业生具备综合的基础素质,专业体系建设也需要将这些新兴领域纳入学习范围。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理论教学部分,可以将实验教学的部分结果进行演示,使理论教学更为生动;实验教学部分,可以在仿真练习中再进行重要理论的补充讲解,使实验更有效。例如,在通信原理课堂课程中,可以引入SIMULINK模块化程序演示,通过搭建系统演示理论结果,该系统在实验课上要求学生使用MATLAB进行原理的代码编写,并进行进一步教学结合。(二)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基于目前的现状分析,我们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首先,正确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发展,提升实践水平,并做好各种学科竞赛的宣传工作。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实践环节,并鼓励学生课后自己进行实践的拓展。最后,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尤其是与产业合作紧密的应用型研究。(三)课程体系改革和内容调整。根据新兴前沿技术的发展,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更新和调整。结合机器学习,人工智能,5G移动通信等,对专业培养的步骤、方式、方法进行详细的规划并实施。在传统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强调新技术的引入,并结合其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适应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规律和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结语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紧密联系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实践,能够切实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更新和改进教学内容,完善专业建设,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波,冯辉,韩伟力等.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J].复旦教育论坛,2017,15(2):20-28.
[2]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3]张亚萍,单巍,王江涛.电子信息类基础实验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开发[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2):133-135.
[4]阎石,马志新,杨凌等.“新工科”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实践培养机制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9(1),99-101.
作者:武岳 杨家桂 陈劲松 王松涛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上一篇:电子政务科技体制研究分析
- 下一篇:电子信息类职业素质现状与课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