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5-23 10:20:21
导语:电气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
许多教师是直接从学生角色转换为教师角色,由于缺乏工程背景,教师普遍存在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与能力较低的情况。同时高校存在着重视理论科研、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实践教学常常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使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工作热情不高。许多青年教师更加注重学历的提高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重视实践教学。学校及学院要制订各项激励政策,充分激发教师从事工程实践教学的热情,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青年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学院要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岗位进行实践工作和学习,积累工程实践经验。积极鼓励教师从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使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共同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具有工程实践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学院的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为平台,为教师提供从事工程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提高的实践平台。从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辅导员,承担一些专业课程教学和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性强,建设一支教学与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
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本科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一个重要环节链,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平台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形式,构建由基础层、专业层与综合、创新层和工程实训层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1.基础层基础层是针对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采取统一管理、细致式的教学方式,以物理实验、电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和电子实习为主的实验教学。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程之后,通过实验加深对所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养成良好的科研作风。基础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2.专业与综合层专业与综合层是针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采取集中管理、引导教学方式,以开设的专业课程实验为主,如PLC实验、单片机实验、电力系统实验、过程控制实验、光纤通讯实验等等,是专业知识课程内容的应用与实践。专业与综合层实践教学利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和专业实践技能。3.创新层创新层主要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采取开放式管理、启发式教学,以开放性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多功能、系统化实践教学为主,要求学生专业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选题、方案论证、电路设计、实现以及总结报告等各个环节,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参与实验室建设、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课外科研立项、参与学科竞赛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4.工程实训层面工程实训是我院依据学校卓越计划培养方案,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主要以认识实习、生产实训和毕业实习为主。根据电气信息类的不同专业全面结合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工程应用开设相关实习与实训,着力推动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工程实际案例的学习等多实践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使学生接触到“真刀真枪”的实用项目。我院立足于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与“包钢集团公司”、“达拉特旗电厂”、“一机集团”等企业建立“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尽早接触用人单位、掌握实际的工程项目、了解企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工程实训环节对培养“上手快、留得住、干劲足”的电气信息类工程实施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专业社团组织下进行的,具有组织性、专业性、自发性、开放性的特点。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把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具体工程项目、实践相结合,强化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锻炼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加深专业知识理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并结合社会需求,在创新与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就业、创业的经验。同时在实践中能促进不同专业学生的交流,开阔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从2006年以来,我院建立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围绕全国大学生创新类科技竞赛开展且成效显著。近年来,多次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及地方的重要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校期间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认可。
四、建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深入贯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高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档次、缩短毕业生到企业后的适应时间、尽快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我院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开展“蓝桥计划”。该计划是将企业课程植入计算机相关专业,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是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的一项积极举措,对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给更多学生创造专业实习与专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学院与北京“达内”IT培训集团签订培训计划,结合国内外软件企业人才结构特点和国内软件人才培养的现状,培养企业急需的IT人才,推荐优秀学员就业。学生通过培训能够熟练掌握最新的专业工具和应用软件,熟悉项目实施流程,适应相关企业的专业需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2012年,我院与“大连安博教育基地”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新开设了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并与学生签订三方联合培养协议。实施“3+1”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三年的专业基础课程,然后到企业实习一年的时间,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参与企业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多年来,我院在电气信息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4]坚持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训练并重,大力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外工程训练基地的建设,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为电气信息类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本文作者:张春燕工作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学院
- 上一篇:电气设备的安装及调试探究
- 下一篇:机房建设的网络克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