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运用
时间:2022-08-15 02:53:05
导语:浅析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主要指的是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和运用高科技的电子科技技术,还有就是网络通信技术,将这三者融为一体,比昂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形成一项新的综合性技术[1]。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不但能节省在电力工程实施中的所牵涉到的各种成本,还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由于操作人士在运作过程中也许会造成的一些人为的不良影响,它为电力工程整体运行提供了保障。在电力工程中,电力工程的自动化有着以下几个要求,首先,这种技术的应用要满足每一个环节的要求,对于其中的智能化设备以及相关系统都实施准确的监督控制;其次,在安全性上必须有保证,在应用之前要反复地进行实验,确保安全性后再开始运行,而使用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机械化,保证人才的专业性,以确保可以及时解决出现的故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再者,要有及时收集和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并且可以在数据及信息发生异样时准确分析得出结论,解决问题,从而保证系统平稳的运行。
2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现场总线技术指的是在电力工程中负责连接自动化仪器和各种机器和线路,将他们整合为一体化的信息网络,用来解决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及信息传递问题,满足电力工程和电网日益增长的需求的一种综合性技术[2]。由于电力工程的复杂性,涉及仪表、控制器以及线路众多,所以观察起来很不方便,现场总线技术将这些仪器的电量等相关项都转化为了方便监控并能基本准确监控的信息网络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达到良好的监控与检查的效果,再将这些数据反馈给各个负责该项仪器的人员,可以及时地排除故障,确保电力工程的稳定运行,也提供了电力工程运用中的安全保证。(2)电力补偿技术的应用。在电力工程的实际运用当中,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低压无功补偿技术是一种相对传统的电力补偿技术,它主要是采用三相电容器和三相互补来采集单一的信号。因为它并没有对平衡关系与区域的无功优化细化的研究,也没采用交流接触器作为开关,所以存在着响应速度慢,而且经常会产生过补或欠补的现象,寿命也相对不长的种种缺陷。而新型的智能的无功补偿技术将固定补偿和动态不长将结合,在负载类型趋于复杂的情况下,可以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补偿条件。(3)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同样体现在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监视系统当中,通过电力系统的监视作用,它能够利用对象函数,来实现电力工程当中的自动化。在触发机制使用作用下,数据库监视就会有着控制作用,这点极为重要,因为这样就能够对数据的写入和独处时间起到节省的功能[3]。从而提高整体电力工程的效率。(4)光互连技术的应用。电力工程当中的光互连技术主要体现在继电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在应电容性在负载范围之内的情况下,通过探测器功率进行扇出数限制,达到对系统集成度监控的作用,同时对系统集成度的提升有作用。同时,光互连技术可以让整个电力工程的系统都更加灵活,而且,它的抗磁干扰性很好,所以在稳定性与快捷性上都有保证,这项自动化的技术的发展会带来整个电力工程的全面发展。
3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现在,我国的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并不完善,只有一点点的不断取得进步才行。从系统内部来说,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应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电力系统各部门可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完成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也要能够把数据采集和配电系统等整合成完善的体系[4]。让电力系统的设计范围更广,让远程化技术的应用得以实现。缩短设计周期,方便设计工作,减少后期进行扩展的难度。在能源生产与使用上,电力系统应采用集约型的运行方式,采用分布式的发电系统。这是因为我国的能源消耗是巨大的,很多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全国各地,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电能,这就要求了发电系统需要更加高效。同时,需要电力工程产业朝着能源节约型去发展。分布式的发电系统不仅可以让发电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能源的浪费,而且还可以做到调动更加灵活,运输更加方便,可以让部分偏远地区、能源薄弱的地区也能得到足够的电能供给,从而,解决偏远地区用户用电难的问题,带动偏远地区的工厂建设以及经济发展。
4结论
我国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到现在为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果,现场总线技术、光互连技术等对此的应用与研发让整个电力工程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提高。可是,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需要科学技术上地不断进步,更需要不断地与之结合,然后进一步地研究与探索才行。
作者:康治军 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吕梁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赵磊,秦昆,刘印磊.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5(12):322.
[2]王傲楠.浅析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0):185.
[3]邓佳宾.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7.
[4]黄洁鸣,陈宋绩,杨煜辉.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08):125.
- 上一篇:“十三五”电力工程现场管理研究
- 下一篇:电力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