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时间:2022-08-03 03:59:48
导语: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易存在安全隐患,如果管理不当极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因此,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成为一切工作的重要核心,而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的建设是电力企业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将依托本质安全作为理论基础,对基于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本质安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电力作为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电力行业作为高危行业之一,安全生产具有2个明显特征:①电力生产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极具潜在危险性,对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很大威胁。②电力生产是集发电、输电、配电、用电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各个环节同步进行、相互衔接、交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运行偏离了正常都可能影响到其他环节的安全,甚至导致整个电网瘫痪。因此,电力企业如何将创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管理现状相结合,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电力企业如何建立本质安全型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探讨工艺设备、遵守规章及安全文化在本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加强设备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构建和谐安全文化等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地控制电力生产事故发生。
1概述
1.1基本概念。本质安全是指在正常或非正常状态下,人员或设备即使在发生失误或操作不当等不安全行为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人身不受伤害和设备财产安全[1]。本质安全型企业是指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制定严格的标准、规范和制度,建立起有效地执行机制和预防体系,使与事故相关联的人员、工艺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达到安全和谐统一,实现企业“零事故”的本质安全[2]。1.2基本原理。现代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系统的本质安全。根据人类对事故成因的认知水平将本质安全分为3个阶段:Ⅰ型本质安全阶段,即基本安全阶段,主要指标:技术、设备可靠,环境安全;Ⅱ型本质安全阶段,即规范安全阶段,主要指标:达到行为规范、技术规范、管理规范、法律规范;Ⅲ型本质安全阶段,即文化安全阶段,主要指标:实现人的安全理念、生产系统、安全系统、管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的高度和谐[3]。由此可见,本质安全的创建可以通过整合基本安全、规范安全以及文化安全来实现,它们之间具有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如图1所示)。
2构建思路
电力企业的本质安全,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直至杜绝作业人员行为的不安全、消除电网设备状态的不安全以及作业环境中存在各种不安全因素,是电网、设备、环境等组成的物态系统安全,安全行为、制度、技术、标准、规程等组成的管理系统规范,以及安全文化系统高度和谐的总称[4]。由图1所示的本质安全系统交互性模型可以看出,在电力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中,文化系统的和谐作为主导和最高目标,物态系统的可靠作为基础,管理系统的规范作为手段,实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系统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式协调管控。简单地讲,电力企业本质安全体系是以企业安全文化为统领,安全管理与安全物态围绕安全文化交互影响融合的系统。
3型本质安全阶段:控制、优化物的状态
重视设备安全管理,防止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设备安全管理涵盖设备制造、运输、安装、调试、正常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全过程。在对设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同时,落实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设备在运行周期内始终保持稳定、安全的运行状态[4]。3.1把控设备入网关。在综合分析电网设备供应厂家的基础上,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优化物资采购策略、入围供应厂商名单,建立健全入网设备黑名单、退网、索赔等机制。通过控制入围厂家的方式对入网设备进行管控,杜绝一些产品质量差、生产规模小的厂家入围给电网造成设备隐患。同时,设备采购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相关规定,严格设备选型,严禁擅自采购,否则,对因设备质量问题造成事故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3.2严把设备安装质量。严格落实设备安装质量管理责任,全面应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认真落实设备安装质量验收环节管控要求。规范设备安装工序及厂家验收程序,加强设备安装工艺和环境管控,提高安装工艺标准,规范记录安装过程。加强设备安装质量监督检查,坚决消除各类安装缺陷。落实设备安装质量三级验收,确保设备安装“零缺陷”移交。3.3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为保证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并按缺陷不同种类尽早予以消除,要优化设备缺陷管理流程,明确设备缺陷管理责任部门、专责人,以及从运维人员到各专业专工在设备缺陷消除中的职责,确保设备缺陷管理有专人负责、有专人监督,形成闭环管理。同时,各专业管理部门要加强专业培训和指导,提高运维人员发现设备缺陷的能力,指导运维人员及时发现竣工验收、运行巡视等过程中的设备缺陷。
4型本质安全阶段:完善管理、行为规范
责任驱动、制度保障、有效监督等措施是电力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控能力建设的有效手段。在安全生产全过程将杜绝大面积停电、杜绝人身伤亡、杜绝重大设备损坏、防范网络安全事件(简称“三杜绝一防范”)的工作目标贯穿始终,统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安全生产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改进机制,将安全管理工作由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和事中的全过程管理,构筑一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4.1落实安全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践行“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首先从思想上做到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生产。要健全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责任体系,编制全员安全责任清单,组织全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生产承诺书。加强全员履行安全责任监督,适时开展安全责任清单宣贯、培训和考试,坚决做到“清单上墙、责任落地”。4.2规范作业行为。作业前要组织好现场肋察、施工方案编制,制定作业安全风险预控措施并严格贯彻执行,确保各类安全风险能控、可控、在控。各级管理人员和班组负责人要坚持亲力亲为、深入现场、到岗到位,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控。严格执行开工会、收工会制度,坚持作业现场“一板四卡”看板管理。各级管理和作业人员必需严格执行“老虎口”专项管理规定,做到“四个清楚”,要特别清楚“老虎口”及风险点管控措施。加强分包队伍管理,严格执行“同进同出”和安全交底制度,确保分包工程安全始终处于受控、在控状态。4.3加强安全监督。充分发挥安全监督职能,严格执行到岗到位监督计划,加强现场违规违章行为查处,严肃查纠各类违章,推动现场作业班组努力争创“零违章”工地。通过“四不两直”检查、联合督导检查等方式,严肃查禁管理性违章、指挥性违章、作业性违章。通过持续开展安全监督检查、考核问责、整改提升,敦促现场作业人员严守安全红线,让安全作业成为习惯。
5型本质安全阶段:构建和谐安全文化
电力企业在本质安全的建设过程中,要着眼于自身安全生产目标,结合本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提炼出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价值,构建健康和谐的企业安全文化,激励员工做好安全生产的内生动力。5.1“以人为本”构建安全文化。人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员素质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可实施以“保护健康、珍爱生命、实现人的价值”为主旨的一系列安全生产行动和举措,彰显企业安全生产价值取向,体现员工专业专注、履职担当的工匠奉献精神。将“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价值理念融入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安全知识、安全法规宣传,选塑反违章和遵守规章的模范典型,提高员工的安全法制观念和遵守规章的自觉性,提高现场作业人员安全自保、互保能力。5.2积极造就高素质员工队伍。员工的技能水平决定了生产过程中作业行为是否标准化,技能熟练的员工可以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因此,电力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提升尤为重要。电力企业管理者首先应就员工在安全技能培训、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开展人员安全能力分析和评价管理,在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能水平的同时不断挖掘员工学习应用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的潜力,从本质上提升员工的安全技能水平。不断改进教育培训的形式、内容和手段,在提高员工安全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引导员工“做就做最好、扛就扛红旗、争就争第一”,将安全理念入脑入心并严格落实到工作中,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安全生产员工队伍。5.3共同推进安全生产协调发展。树立全过程、全方位的“大安全”理念,建立面向电网、生产、基建、用户的一体化安全保障策略、监督标准及管控职责,将“大安全”理念嵌入各专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调度、生产、安监、科信、保卫作为安全生产链条中的主要专业管理部门,必须将专业工作目标和策略融入安全生产的大局之中来统筹考虑和实施。在安全管理上,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加强部门间相互协作和整体联动,共同推进安全生产协调发展。
6结语
本质安全型企业是一项理论化、系统化的工程,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在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体现和应用。围绕本质安全系统交互性模型,提出了创建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的方法措施。创建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必须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抓出成效,唯有如此,电力企业才能真正实现本质安全。
参考文献:
[1]高卓辉,赵长春.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理论与实践[J].煤炭工程,2006(6):13-16.
[2]金天寅,罗福洪.构建发电企业本质安全文化[J].科技视界,2015(22):259-260.
[3]许正权,宋学锋,吴志刚.本质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本质安全的诠释[J].煤矿安全,2007(9):75-78.
[4]谢森.基于本质安全理论的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2.
作者:刘海涵 刘澍存 单位:国网枣庄供电公司
- 上一篇:电力企业招标文件管理方法研究
- 下一篇:特色种植业保险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