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供电服务政务公开情况探讨
时间:2022-03-10 10:49:24
导语:电力企业供电服务政务公开情况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电力企业公司的政务公开,能够保证电力企业的财务、权利的透明化运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管理效能起到推动作用。并且电力企业的政务公开可以给企业的勤政务实及廉政建设带来积极的影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力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企业领导管控,全力实行电力企业政务公开,使电力企业能够做到公开、透明,能够以最好的状态为人们提供服务,建设健康、高效的电力运转体系,从而为我国的电力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如今,电力的运用已经十分广泛,对于各行各业、每个家庭“电”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我国电力企业的政务工作机制也在逐步改善、健全。因此,想要我国电力企业的政务工作不流于形式、实想实干,就必须完善电力公司的政务建设,要防止公开的不准确性,要狠抓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将电力企业的政务公开工作建设成为一项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促使政务公开成为人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行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电力公司”)在供电服务政务公开方面就做了大量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明确公开原则
辽宁电力公司高度重视供电服务政务公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要求。公司主要领导组织专业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提出,将人民关切点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公开的基础,做到规范化、合理化,在此基础上以服务为原则,按照法律法规使供电服务行业的政务主体、标准、内容、程序和方式等都能得到改革和创新,重视其实践性和精简性,务必做到公开、有实效。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等方面,将社会的需求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把供电服务作为一个载体,推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辽宁电力公司的电力服务做到了全方面、全方位的发展,从电力销售全流程和供电服务全过程两个方面切入,将政务公开做到信息化、合理化、制度化、标准化。一旦带动了群众的力量,在电力企业供电服务政务公开的前提下,电力服务就能获得更多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推进管理透明化实行决策公开
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需要把专家论证、职工参与、风险评估等作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将企业的重大决策制度公开透明化,在不触及员工切实利益的前提下,将社会广泛关注的改革方案、改革措施和重点工程项目进行透明处理。在此过程中,有部分项目需要依法进行保密,因此在依法处理的前提下,运用咨询、调查和论证,广泛地采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用适当的方式将上述内容进行公开,这才能切实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实行执行公开。在政务公开工作执行的过程中,需要积极主动地将工程重要改革任务、改革决策和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采取公众和内部员工的意见下,增强和改善政务公开工作,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进行。将监督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日常的管理和领导方式,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出及时整改,增强抓落实的执行力。加强故障抢修管理,维护客户用电权利。故障抢修实行“一张工单,一支队伍、一次到达现场、一次修复故障”和“首到必修、修必修好”的工作要求,提高故障抢修效率和工作质量,维护客户合法用电权利。实行管理公开。按照国家能源局《供电企业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国能监管[2016]142号)要求,辽宁电力公司每年以正式文件形式向东北能源监管局报送《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公开年报》,对供电企业基本情况、供电质量、供电可靠率和居民电压合格率完成情况、营业网点分布情况、业务办理的程序和时限、执行的法律法规、电价、收费标准和制度标准以及客户受电工程等信息进行公开。实行服务公开。在供电营业厅对缴费方式、业务办理程序和时限、电价电费政策、十项承诺、十个不准、三公调度、供电监管等内容通过上墙图板或宣传手册等形式进行公开。对客户提出的书面公开申请,辽宁电力公司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保密的相关要求,根据掌握信息的情况进行提供,不对信息进行加工、统计、研究、分析或者其他处理。想要将供电服务向着多媒体和网络方向发展,就必须将供电服务实体和网络办事机构相结合。各个地区的电力企业要充分做到供电服务政务的全面公开,从而将办事流程简化,让人民群众能够轻松办事。通过95598网站和95598电力服务热线公开停电信息,解答客户咨询查询,受理客户故障报修、投诉举报等诉求。最大限度方便客户,打通电力企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实行结果公开。将电力企业的重要决策和重要政策落到实处,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将企业的工作报告、发展计划和决定事项做到公开化、透明化,从而才能够将企业的发展计划、发展任务和重要举措等方面重点公开。采用多方意见的跟踪反馈和评估,重视第三方评估、社会民情评估和专业机构鉴定等多个方面,合理、科学地评价国家电力制度的实践效果,提升企业公开的可信度,用工作实际取信于民。围绕实施精准扶贫,加大扶贫对象、扶贫资金使用等信息公开力度,接受企业内外部监督。实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着力推进人财物等领域的招聘信息、财务信息、招投标信息等的公开,完善了实施办法,明确了具体要求。辽宁电力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对依法必须公开的招标项目,在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指定的《中国采购与招标网》和国家电网公司要求的《国家电网公司电子商务平台》两个网站上招标公告、中标候选人公示和中标结果等信息,实现了招投标领域信息公开。
三、延展服务公开参与实行运营数据的开放制度
实行国家的大数据改革方针,将电力运营数据的管理提上日程,制定开放目录和数据采集标准,将数据的共享做到合理化。加强政策解读。在开展工作之前,需要将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和电力政策解读有机结合。将企业各项被社会广泛关注、专业性强和实施难度较大的改革政策,通过多方的意见综合和文章解读,对企业的政策发展背景、重点和目标进行电力改革。确保企业负责人能够表明自身立场,权威发声,做好“新闻第一发言人”,竭力做好各项重大政策解读工作。扩大公众参与。在辽宁电力公司门户网站《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公开年报》和《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公开指南》,并及时更新相关内容。通过更多公众的参与,使电力供电服务公开决策能够汇聚多方意见制定决策,将电力企业的管理和改进工作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仔细研究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人员的不同心态和不同方式,通过网络互动平台,与民众和谐沟通,做到“问需于民”,以此提升民众对电力企业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将网络平台的优势发挥最大效用,积极探索与民众的新型互动模式,从而提升供电企业服务的相应效率。回应社会关切。将电力企业供电服务的数据进行处置、收集和研判,提升电力服务督办工作,开展政务公开结果的效果评估。将涉及到辽宁电力企业的重要舆论、突发情况和媒体关切等重点问题,进行实时的消息,做到事情真实,快速回应等举措。只有将各项制度充分地改善,才能明确落实责任,确保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不失去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发挥媒体作用。增强媒体关系管理,增进与社会媒体的沟通与联络,深化新媒体应用,推进企业新闻和信息披露,做到工作的常态化。增强新闻媒体渠道的相关管理举措,将各门户网站的新闻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发挥至最大,深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根植项目管理,从而提升电力企业宣传力度的有效性及针对性。
四、全力提升供电服务公开能力完善制度规范
建立企业的一套规章制度,将电力企业的供电服务作为制度实行的基础,对不符合当下形式的各项要求和规定进行及时的改善、更新和清理。做到主动公开,依照申请公开制度进行公开服务管理。建立依法治理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供电服务行为。将供电企业的服务内容、流程及时限等进行公开,可以让客户服务中心实现标准化建设,统一名称标识、办理事项、业务流程等。规范电力网站,明确功能定位、栏目设置、服务内容等。简化业务受理,维护客户知情权。对客户报装申请实行“一证受理”和“一次性告知”,简化客户报装手续,一次性告知客户办理业务的流程和所需资料,避免客户多次往返。在中间检查和竣工验收结束后,一次性告知客户需要整改的工作内容。提高信息化水平。在电力服务的运营过程中,需要带入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从而能够提升电力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可以促使“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快地发展,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创建服务体系,运用互连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特性,实现电力企业服务事项和审批的在线咨询、网络办理工作,从而给客户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服务通道。加强电力企业门户网站建设。加强企业门户网站的运用,将辽宁电力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归集、整合,从而提升系统的协调性联动,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运用网络和信息媒体手段将信息数据进行共享和传播。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还需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增强企业内部技术的保障,将企业的门户网站,打造成更加权威、全面的信息化公开平台。
五、总结
综上所述,只有将电力公司的政务公开,才能保证电力企业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能够有效、良好地开展,虽然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还远远不够。因此,只有将电力企业的政务公开工作逐步进行完善、规范和加强,才能使电力企业的政务公开能够有更良好的发展。
作者:宋季 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赵波.电网企业微博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武汉:华北电力大学,2015.
[2]林国辉.县级供电企业农电市场发展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3]武杰.HD公司10KV电力客户服务系统功能研究[D].石家庄:河北工业大学,2012.
- 上一篇: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电力企业安全培训管理体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