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移动电视业务信息传输探讨
时间:2022-01-10 11:05:50
导语:数字移动电视业务信息传输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数字移动电视业务信息传输可以提供符合《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DigitalTelevisionTerrestrialMultimediaBroadcasting,DTMB)的数字电视业务、数字声音广播业务、多媒体广播和数据服务业务等。当前,数字移动电视业务信息传输方式不仅已经广泛应用到公共汽车、出租车等交通工具之中,而且还能够支持手机的移动接收,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一、数字移动电视的业务信息传输
1.1数字移动电视业务信息传输的特点。相较于面向手持终端的数字电视业务信息传输,移动电视的业务信息和信令传输应当尽可能的压缩数据量,提高其响应速冻,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移动数字电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额外因素的干扰。此外,移动电视的业务信息和信令传输还应该适应DVB-H的业务工作范式,具备灵活高效的PSI/SI与IP业务流之间的映射机制,并能够与PSI/SI结构相协调[1]。1.2基于DVB-H的PSI/SI业务信息体系。DVB-H技术是DVB和DVB-T两种技术的融合,其标准也在两者之上,其关键技术为时间分片技术、多协议封装-前向纠错(MPE-FEC)技术、4K模式和深度符号交织技术和传输参数信令(TPS)。基于DVB的业务信息架构,构建PSI/SI业务信息体系,首先,要对网络信息表(NetworkInformationTable,NIT)、节目关联表(ProgramAssociationTable,PAT)、节目映射表(ProgramMapTable,PMT)、业务群关联表(BouquetAssociationTable,BAT)、条件接收表(ConditionalAccessTable,CAT)等表格进行本地化剪裁,以简化业务指令信息,以提升各信息表的解析和传输速度。此外,值得注意的是PSI/SI信息具备不同的轮播周期,无法获得多协议封装-前向纠错(MPE-FEC)技术的保护,因此,需要利用增加冗余度的方法,保障低频度信息表(轮播周期≤10~30s)在移动环境中传输的可靠性。其次,需要对节目事件信息表(EventInformation进行单独的处理,通过采用DVB-IPDC的工作方式和分级传输的方式,以提高该表格结构与功能定位与数字移动电视业务信息传输的适配性。再次,要在有效协调网间关系的前提下,适当的保留的原业务信息(ServiceInformation,SI)的NTI和业务描述信息表(ServiceDiscriptionTable,SDT)方式,以实现越区业务的信息交换,并为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nternetProtocol,IP)提供稳定而直接的前期识别。最后,要利用基于DVB同密标准的物质数字识别号码(ChemicalAbstractsService,CAS)以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延续性。
二、数字移动电视的专用信息应用
基于DVB-H的专用信息是在原有MPEG-2组织(MovingPieturesExpertsGroup-2)传输流(TransportStream,TS)结构上增加IP域结构,其包含IP平台、IP数据流以及IP流。IP平台是一个确定的无冲突IP地址空间;IP数据流专指IP平台内的具有无歧义唯一标识的IP数据报码流,其是完全属于IP域的,与DVB网络无关;IP流是指用于传送经过多协议封装(Multi-ProtocolEncapsulation,MPE)的单路IP数据报码流,能够承载各项具体业务[2]。DVB-H可以采用IP/MAC通告表(IP/MACNotificationTable,INT)强化DVB-H/IPDC的IP业务码流定位方式,INT与NIT具有相同之处,都属于转静态表格,在构建移动终端初始化和跨网络漫游时,要及时更新本地数据库的NIT/INT信息,并借助PMT实时监控IP域的变化,以报站业务信息传输的连续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IP域的组织结构与TS域并非是一一对应的,两者之间的约束能力较弱,不能精准定位IP流的性质及其承载的业务,需要通过INT表格以确定IP流的相关参数。
三、结论
综上所述,DVB-HIP数据广播业务具有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对相关信息的数据处理需要在信号锁定之后再进行,业务进入时间较长,建立统一而高效的业务导航机制将有利于数字移动电视业务信息传输与专用信息应用的完善。参考文献[1]马群,孙程远.数字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8(05):132.[2]周一青,李国杰.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与计算融合[J].电信科学,2018,34(03):1-7.
作者:曹萌 单位:辛集广播电视台
- 上一篇:《百鸟朝凤》传统文化精神研究
- 下一篇:电视文化类节目创新发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