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灭》看怪谭电影改编策略
时间:2022-04-09 11:23:52
导语:《湮灭》看怪谭电影改编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湮灭》是2018年由亚历山大•加兰德导演的科幻惊悚电影,改编自范德米尔的同名怪谭小说。由于怪谭小说本身晦涩难懂的特质,导演从情感色彩、姓名与女性身份、剧情与关键场景设定角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试图达到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平衡。最终电影收获了影评人的好评,但票房不佳,折射出怪谭电影改编的困难程度。
关键词:科幻电影;《湮灭》;新怪谭;电影改编
《遗落的南境1:湮灭》是杰夫•范德米尔于2016年出版的“遗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该小说在2014年获得星云奖最佳小说奖。在获得不俗销售成绩的同时也收获了较为正面的评价,被视为新怪谭文学的标志性作品。2018年,《湮灭》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由亚历山大•加兰德导演,娜塔莉•波特曼主演,派拉蒙影业公司发行。电影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但同时对原著的气质与风格进行了较好的还原。上映后,电影的评价总体偏向正面,但票房结果不佳。借由分析《湮灭》的改编情况,可以发现怪谭小说的影视化进程趋势及其所浮现的问题。
一、总体情况与媒体评价
2018年,电影《湮灭》上映,收获了不错的评价,评论汇总网站烂番茄上斩获了87%的影评人认可率,但观众认可度仅有66%。怪谭文学与一般的恐怖奇幻类文学不同,更重视用文字渲染悬疑诡异的气氛,有时会使用较为晦涩的语言和大段文字进行铺垫,对于以视觉奇观为方向的商业电影而言算不上友好。《湮灭》的全球总票房仅为4310万美元,基本持平于发行预算4000-5500万美元,成为2018年最大的票房炸弹之一①。这与较为优秀的评价形成强烈的反差。影评人克里斯•奥法特将《湮灭》的票房失败归咎于派拉蒙公司失败的销售策略,并让《湮灭》和1968年著名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进行了对比。他认为,两者同样是深奥需要深入思考的、节奏相对缓慢的优秀电影,甚至《湮灭》的情况比《2001太空漫游》更好一些———在首映后,《湮灭》获得了批评家和影评人的一致好评,而《2001太空漫游》在上映时则反响平平。但《2001太空漫游》的发行公司米高梅显然更具有耐心,面对差评仍坚持在全国范围内以及一些重要的国际城市进行了100个70毫米胶片的印刷,以便供应给持续到秋季的路演。最终《2001太空漫游》收获了慢慢增长的观众,成为1968年的票房冠军,扭转了影评人的看法,成为科幻电影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而《湮灭》的发行商派拉蒙担心以女性科学家为主角的电影无法受到观众的好评,草草将电影大部分版权转让给了奈非(Netflix),并策划了漫不经心的营销活动,最终导致了票房的失败。他痛心地表示“改变的不是观众,而是好莱坞对戏剧的耐心”。
二、电影改编策略
《湮灭》作为新怪谭小说,在进行商业影视改编时采用了一些策略,对观众的接受程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情感色彩。相比于小说直接进入X区域为开篇,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穿插女主人公的过往故事,电影则直接进入回忆,刻画她失去丈夫后强忍痛苦以及失而复得的喜悦逐渐演变为猜疑与恐惧的过程。这给整部电影奠定了基调:女主人公自愿进入X区域有为了丈夫的因素,爱情成为她人生中的一抹暖色。小说的处理则显得克制得多,虽然也花费大量篇幅描写她的情感生活,但主人公自己的成长道路所占据的篇幅并不亚于情感描写。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性格更为冷漠疏离,与丈夫的互动中也多有矛盾。电影中的表达则趋于积极的情感表露,将女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和情感来源集中于爱情这一点上。事实上,这是电影改编一个非常常见的策略。将爱情作为纵线贯穿全片有利于避免情节过于松散的情况,也更符合观众的心理预期和欣赏趣味。电影必须迅速抓住要点让观众产生共鸣,加入主人公与亲密亲属的互动是较为经济的选择。需要强调的是,电影由于试映成绩不理想,天空之舞(Skydance)制片公司的投资人及制片人大卫•埃里森担心电影过于“复杂”“深奥”,因此要求导演进行整改以满足更大范围观众的喜好,整改的部分包括让女主角莉娜的情感更为丰富和修改最终结局。虽然另一制片人斯科特•鲁丁站在导演一方,并不愿对电影进行改造,但从最终成片看来似乎还是进行了部分修改。只是从电影票房看来,这一修改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影片所带来的收益。(二)姓名与女性身份。在原著中,女主人公并没有名字,唯一出现的是丈夫对她的爱称“幽灵鸟”,用来形容她孤僻清冷的气质。并且,同一个小队的成员也都没有名字。这是南境局的安排,因为他们必须保证进入X区域的探索小队成员尽力摒弃个人的意识和情感,专注于任务的完成上。与其说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倒不如说是探索的工具、固定的符号。南境局派遣的探险队里,没有自由,没有个体,一切都在精心布局的控制之下。电影为每个角色都安排了名字,以便她们能相互呼叫,并大量添加了队员之间的互动,让观众在方便认清角色的同时,加深对角色的真实感塑造和情感投射。电影中的人物处理似乎更具有人性,互相扶持又互相试探。导演安排的场景也更唯美,在丛林中的河流中央泛舟、探索密林间隐蔽的小木屋,这些原创的场景,让整体环境更为轻松。这折射出小说写作和电影拍摄完全不同的策略。此外,女主人公所在的探索小队均由女性组成,电影也还原了这一设定。但小说并未强调主人公的女性身份,探索队的成员都面目模糊。除却情感生活所透露的一丝感性,女主的身份基本与传统男性形象无异。然而,采用全员女性的配置似乎本身就有所意味,而电影作为视觉艺术将这一意味更大程度地放大了。虽然导演并未明显透露出要将女性主义引入到故事主题中的倾向,但敏锐的观众和影评人几乎是即刻就捕捉到了其中女性主义的批评可能。影片有意识选择了娜塔莉•波特曼饰演女主人公莉娜,出于对演员优雅知性女性气质的考虑,娜塔莉与这个角色总体而言是相适应的,至少在选角上,完成了话题度和艺术性的平衡,兼顾了经济效应和实际效果。总而言之,全员女性的配置本身就带有开放女性主义解读的倾向,无论原著中如何表达,读者很有可能顺着作者的暗示进行判断。电影让这一倾向变得更为明显,或许导演和编剧确实有意引导,但还停留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不至于过火。(三)剧情与关键场景设定。总体的剧情安排上,原著与电影呈现出极大的分歧。电影总体采取了恐怖或冒险题材常见的模式,主人公所在的小队在逐层深入的过程中接连遭遇意外失去队友,矛盾逐渐激化,最后只剩下主人公独自面对挑战。这种模式有利于把握叙事节奏,确保观众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到情节上,保持紧张感与新鲜感。因此,在初入X区域时电影就安排小队遭遇了变异鳄鱼的袭击,而后变异的尸体和发出人类嘶吼声的变异黑熊接连上场。与此相比,小说中人物遇险在叙述的后半段才出现,且总体而言特异性并没有电影那么明显。女主人公面对来袭的野猪、跃过身边的海豚时,所体悟到的特异性无非是“这不像是海豚的眼睛,而像是人类,甚至还有点熟悉”②。并且,小说中揭示此前小队命运采用的是灯塔中堆积如山的笔记资料,因为X区域无法使用电子产品。队员的丧生虽然直接原因是怪物攻击,但心理学家的催眠间接造成了惨剧。电影则需要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安排了更多刺激眼球的场景,将这些部分都删去。另一个不同之处是灯塔的设计。小说中主角一行经历了地下塔—灯塔—地下塔—海岸的历程。如此反复的过程对电影叙事而言实在不算友好,因此电影选择将地下塔与灯塔合并为一体,去除“爬行者”和菌类的情节,取而代之的是灯塔地下彩色粒子组成的光束以及泛着金属光泽的人形物体,最后变化成主人公的复制人。可以看出,电影基本将原著进行了颠覆式的改动。电影的安排似乎一直围绕着“复制体”展开,整体上基本完成了逻辑自洽,但相对于原著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结尾部分的彩色粒子和金属复制人更具有科幻色彩,但过于强调复制人的设定容易让人联想该生物的主体问题以及行为动机,从而对怪谭文学独有的奇诡色彩有所削减。相对而言,原著中编织成人类文字的菌丝和显现出灯塔管理员面孔的蠕虫呈现出不一样的气质,即炫丽的技术展示与复古的心理恐惧之间的张力。并且,在电影中灯塔被突出强调,地位比与其合并的地下塔更高。原著中的地下塔地位却异常突出,灯塔像是一个死寂之地,埋藏着X区域的变异历史,而地下塔却充满生机,布满菌丝的墙壁仿佛活物,巨大蠕虫出没于此。小说的地下塔和地表耸立的灯塔形成镜像般的对应。电影中没有将其魅力完全展示出来,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关于电影与原著之间的差异,在访谈中导演加兰德认为他的改编基于对原著的印象,而不是对原著的引用式复写。他意图把握住阅读范德米尔小说时“如梦一般的自然感触”和基调。加兰德有意识地让故事向他自己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忠实于原著的改编,而这一改编获得了范德米尔的准许。从电影呈现的效果来看,他确实还原了原著的气质,虽然情节和场景改动较大,但算是较为成功的改编。
三、结语
《湮灭》的影评人分数彰显其在改编艺术性上可圈可点,但票房和观众评分表明其未做到最理想状态。从改编情况可以分析出加兰德有意识将原著晦涩艰深的部分简单化,一方面使得电影节奏更为紧凑精练,另一方面又有损小说独特魅力,但总体而言算是成功的改编。然而,电影上映后的实际状况不完全取决于改编水平,与宣发推广、演出效果、观众兴趣息息相关,这些条件共同制约了电影票房情况,对于《湮灭》而言,不得不算是一个遗憾。注释:①票房炸弹(boxofficebombs):用于形容上映结果异常不理想或亏损巨大的电影,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成本过高、宣传不利、外部客观因素等,电影的票房收支情况并不一定直接与影片质量挂钩。②[美]杰夫•范德米尔.遗落的南境1:湮灭[M].胡绍晏译.成都:天地出版社,2016:118.
参考文献:
1.Guglielmo,Connie.“Annihilation”directorAlexGarlandchatswithCNETabouttheupcomingfilm.Re-trievedfromYoutube.v=nYhT5Ey42gg.2018.
2.Kit,Borys.“Annihilation”:Behind-the-ScenesofaProducerClashandThatNetflixDeal(Exclusive).TheHollywoodReporter.PrometheusGlobalMedia[J].2017.
3.O'Falt,Chris.‘2001’,50YearsLater:Kubrick’sClassicShowedHow‘Annihilation’CouldHaveBeenProfitable.IndieWire[J].2018.
4.Sharf,Zack.AlexGarlandon“Annihilation”Whitewashing:“ThereWasNothingCynicalorConspir-atorial”inCastingtheFilm.IndieWire[J].2018.
作者:龙一新 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上一篇:竞技题材电影《夺冠》的表达缺失
- 下一篇:周星驰电影《功夫》的视听语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