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奥”电影文化视点变迁研究
时间:2022-01-10 10:12:40
导语:“冲奥”电影文化视点变迁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通过对2002—2017中国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选的电影进行梳理,并从文化视点角度分析中国“冲奥”电影,将2002—2017年分为四个时期,即武侠电影时期、历史题材电影时期、社会问题探索时期、技术探索时期。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电影文化视点的分析,梳理出对“冲奥”电影文化特质的变迁影响最大的是政策原因。并认为革新电影管理制度,尤其是电影审查制度是国产电影取得更大进步的动力,同时应当注意“冲奥”电影中文化折扣的问题,以及新时期电影创作本土文化迷失的问题。
关键词:“冲奥”电影;文化视点;奥斯卡
自从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以来,距今已有一百二十余年的时间,经过无数电影先辈不断地努力与突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截至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年产量已达到每年800部电影,全年票房突破500亿人民币,银幕总量和电影观众人次已超过北美市场。但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和传播影响力却远不如欧美、日、韩等国家,甚至于国际市场的收入仅在几亿美元的层次上。不仅如此,中国电影在国外大奖所取得的成绩与电影强国仍有一段距离。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选单元上,中国电影自2002年获得提名后,已14年未取得成绩。回顾这15年选送奥斯卡参与最佳外语片评选的电影,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文化视点的视角进行深入分析。在中国“冲奥”电影文化视点变迁过程中,寻找有利于电影发展的积极因素,使中国电影发展更加健壮,对于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一、中国“冲奥”电影及其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对于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研究中,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的邵培仁作了相关研究,出版了《华莱坞电影理论:多学科的立体研究视维》一书。该书以电影产业为研究背景,分析了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华莱坞电影的生产特点、过程、机制和营销策略,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1]。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的论文也对此作了研究。向欣在《从电影的分层解读模式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一文中,从文化的“冰山”模式出发,谈电影的民族性策略、主题性策略、受众培养策略[2];李小丽的《华语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一文,则从文化产业角度出发,提出电影的普世主题策略、混合策略、联合制片策略[3];邵培仁、潘祥辉在《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一文中,从传播学理论角度出发,提出电影的双重编码策略、把关人和函化分析(即主体和受众策略)、双赢策略[4]。对好莱坞电影文本特征的研究中,陈琦、严峰在《解读好莱坞电影的文化传播》一文中认为好莱坞电影的叙事风格、特技、明星制度、商业化运作是其他国家学习电影发展的典范;同时也是美国文化传播的有效手段,并且认为好莱坞电影对观众的影响是“真实的、深沉的、持久的,甚至是温馨的”,好莱坞电影影响着受众的尺度和追求[5]。张江彩的《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传播性质及媒介特征分析》则认为好莱坞在中国一方面推介其新自由主义传播思想,同时利用文化帝国主义逻辑加强媒介控制力度,中国电影只有在充分认识国际文化传播的现状基础上,坚持“例外的新自由主义”及“新自由主义例外”的原则,超越支配/抵制二元模式,使中国电影传播逐渐融入世界电影传播体系,才能取得国际国内市场与文化的双赢[6]。上述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论述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发展历程,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使得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能够开拓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但以上文献也存在研究案例较为单一,或只从宏观视角上观察,没有对中国电影发展的脉络细节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因此以文化视点作为切入点来研究中国冲奥电影的变迁,探寻中国电影如何走向国际有着十分的必要。在2002年至2017年中,中国共选送16部电影参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选。如表1所示。表1所列的电影中,仅2002年凭借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再此之后的15部电影一直未获提名。从影片的题材及叙事上进行分析,2002—2017年的16部电影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即2002—2006年的武侠电影时期;2007—2011年的历史题材电影时期;2012—2015年的社会问题探索时期以及2015之后的技术探索时期。
二、武侠时期“冲奥”电影文化视点的投射方向
2002年至2006年是武侠电影时期,纵观这一时期选送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参与评选的作品,其题材均为武侠类型的影片。五部电影均将故事背景架设在古代时期,如《英雄》的背景设定为秦朝秦始皇灭六国的历史时期;《十面埋伏》的背景设定为唐宣宗在位时期等。选择古代背景为影片架设出一个中国传统英雄主义的故事,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方式。武侠时期“冲奥”电影的独特文化内涵体现在其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营造的影片画面美感上。画面是影片所要表达的重点之一,将强烈的色彩对比融入到叙事中,通过色彩的暗示营造出或肃穆或哀伤的叙事氛围,同时也通过色彩塑造人物性格。如电影《英雄》,李连杰所饰演的角色身怀复仇决心,沉稳内敛,整部影片均是一身黑色装束,同时梁朝伟与张曼玉的角色均是全身红色装束,在塑造这对情义侠侣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优秀的视觉感受。武侠时期的“冲奥”电影根据影片主题、风格以及人物性格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色彩与色彩对比来参与到叙事中,为故事情节营造特定的环境气氛,使得影片主题更加突出,同时也向国外受众展现出独具东方魅力的审美艺术。部分“冲奥”影片的创作者已经意识到中国民族所拥有的东方音乐源泉,并能很好地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创造出一批经典的音乐,如张艺谋在电影《十面埋伏》中所使用的配乐《北方有佳人》,改编自汉代李延年所作的《李延年歌》。音乐的合理运用是表达电影主题的关键和电影艺术的体现,在突出电影主题的同时可以运用音乐使得人物形象丰满而具有代入感,从而达到一种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武侠时期的“冲奥”电影主要聚焦点在于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如古代服饰、礼仪、习俗以及深度解析侠义精神,来构建颇具东方审美的中华民族的电影形象。通过这些符号向海外构建出一个刚柔并济、胸怀天下的中国人的形象。这一时期的“冲奥”电影主要特征在于通过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重点强调电影画面的美感,并通过这样的视觉美感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向国外受众展现出独具东方魅力的审美艺术。
三、历史题材时期“冲奥”电影的彷徨
2007年至2011年是历史题材时期,除2008年完成申奥宣传任务的《筑梦2008》之外,其他“冲奥”电影基本都以描述历史题材的故事为主题。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电影全面进入数字化的时期。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一段时间的挖掘之后,广大的创作者们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历史题材的主题上,力图将中国立体的历史形象通过电影传播到海外去。这一时期的“冲奥”电影的聚焦点在于民国时期到1949年前后的历史,通过对历史人物或是历史事件的描写,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人的形象。然而涉及历史话题的描述由于受到电影审查规定的限制,使得电影创作者很难有更大发挥。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国家形象的同时,相较于武侠题材时期,电影的品质并没有更大的提升,电影文化视点没有新的转向或更深入的挖掘。描述历史事件的《唐山大地震》《金陵十三钗》都将电影聚焦在历史事件本身而忽略了展现中华民族的韧性及品质。这两部“冲奥”电影在文化视点的深度挖掘上甚至落后于武侠题材时期的《英雄》与《十面埋伏》。就这一时期的“冲奥”电影来看,取得的成绩则令人有些失望。事实上,在《英雄》《十面埋伏》之后,华语电影在北美主流市场基本没有佳绩。历史题材时期“冲奥”电影的共同特点在于,都聚焦在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与回顾,没有非常突出具有东方特色的文化符号,也没有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融入故事中讲述或作为主题阐述,使得这一时期的“冲奥”电影开始浮于叙述故事表面,并没有成功地将具有中国独特审美的电影艺术传播到海外。
四、社会问题探索时期“冲奥”电影的转向与发展
2012—2015年是社会问题探索时期,随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国产电影迎来了发展的新转向。这一时期的“冲奥”电影文化视点不再拘泥于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东方艺术审美或是力图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再现来展示中华民族的形象,而是将大量小人物、小事件融入到时代的浪潮当中进行深入讨论,呈现出耀眼绚丽的色彩。这一时期的“冲奥”电影相较于前两个时期,在电影主题上有了较大的创新。不再执着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而转向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探讨。对人性的深入挖掘,使得这一时期的“冲奥”电影得以展现独特的文化审美情趣。2012年的《搜索》将聚焦点放在紧扣时代脉搏的“互联网暴力”话题上。2013年的《一九四二》在回归历史的同时,着力描写了灾难面前人性的脆弱,使得影片层次更为丰富。2014年的《夜莺》主题围绕中国式亲情,同时对现代社会浪潮下钢筋水泥里亲情的回归也有更深入探讨。2015年的电影《滚蛋吧!肿瘤君》将一个小人物的生死情爱描写得丝丝入扣,在其披着的喜剧外表下则是关于生命本质以及生活真谛的探讨。上述这些作品是中国电影史上难得的佳作,它们艺术个性鲜明,在社会上都起到了很大的反响。在艺术质量、艺术风格和艺术品位上,将国产电影的创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虽然这一时期的“冲奥”电影在审美和艺术上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在电影审查制度的天花板下,这些作品在人性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深度挖掘上还不及海外很多国家的作品。同时,国产电影走向海外的道路上也碰到了新的阻碍。2012年在北美地区放映的中国电影仅有8部票房超过了10万美元,当年刷新国产票房纪录的《泰囧》在北美地区票房却都没超过10万美元。此间的最大的问题来源于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中西方的喜剧审美存在很大的差距,文化折扣使得西方观众难以欣赏中国式喜剧。除此之外,中国电影虽然跨出了对当下社会问题进行探讨的一步,但由于起步较晚,且受制于电影审查制度,使得电影故事本身有些粗糙,即便是在借用了外国团队和先进的特效技术,中国电影在这类题材上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五、新时期“冲奥”电影的探索
2016年至今是“冲奥”电影新的探索时期。自2003年以来,中国电影业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从国际角度上看,这实际上是对之前陷入低谷的中国电影业的“补课”。目前看来,我国电影市场还远未得到充分发展,技术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学习。2016年的《大唐玄奘》在摄影技术上已经超越了前时期的众多电影,这也是一次国产电影对摄影技术更深层的探索;但在故事构架、电影叙事、演员发挥方面却仍然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初。2017年的《战狼2》在题材上回归了1949年以来的主旋律影片的叙事风格,该片的摄制团队以及邀请了美国影星弗兰克•格里罗都为这部影片注入了一些好莱坞风格。因此该片也在为国产电影冲入好莱坞探寻新的出路。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冲奥”电影在大量吸取西方电影制作经验的同时也在探索西方经验本土化的道路,如借用好莱坞制作团队,或聘请好莱坞明星;也有在保持中国故事内核的情况下,电影叙述风格好莱坞化。但运用好莱坞团队或是对好莱坞电影进行模仿的同时,也暴露了“冲奥”电影新的问题,即对好莱坞电影模仿引发了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迷失,使文化折扣的确是电影走向全球市场的一个重要难题。文化折扣主要是指“进口影片中所描述的价值观、制度、生活方式、历史和物理环境等无法被进口市场受众认同;另外,由于配音、字幕,甚至是地方口音差异等语言交流理解问题也会对审美及欣赏产生极大干扰,从而产生文化折扣”[7]。
六、结语
十五年的“冲奥”之路,同时也是国产电影走向国际十五年的发展史。回顾这十五年,国产电影取得过一些优异的成绩,更多的是在走出国门之后留下了巨大的遗憾。首先是国家政策的变动时刻牵动着国产电影的命运,从开放民营影视公司,迎来了国产电影的春天,到引进海外大片以及国内电影市场完全与国际接轨,国产电影在“冲奥”的过程中依托政策的指引,不断探索。“冲奥”电影在海外成绩低迷的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电影管理制度的问题,电影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尝试将审查权力放开,或是转移到民间组织手上,这不仅是制度与国际接轨更是中国电影不断发展的时代需求。其次,“冲奥”电影应当更为重视文化折扣的问题。出口影片所描述的价值观、制度、生活方式、历史和物理环境等如何能被进口市场受众所认同,在叙述好中国故事,展现东方文化符号的同时,如何让西方观众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需要问自己的一个重要问题。最后,在借用强大的西方团队,运用西方技术,或是引进好莱坞演员的同时,要警惕迷失本土文化。中国电影的缺失不只是在于技术层面,更需要强大的本土化的故事来支撑,不能单纯地为了扩大海外的影响力从而崇拜西方文化。只有将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故事讲好,才能赢得海外观众的喝彩。
[参考文献]
[1]邵培仁.华莱坞电影理论:多学科的立体研究视维[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项欣.从电影的分层解读模式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电影文学,2008(8):23-24.
[3]李小丽.华语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当代传播,2010(3):40-42.
[4]邵培仁,潘祥辉.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65-73.
[5]陈琦,严峰.解读好莱坞电影的文化传播[J].新闻界,2010(3):21-22.
[6张江彩.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传播性质及媒介特征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2(8):94-97.
[7](英)考林•霍斯金斯,等.全球电视和电影:产业经济学导论[M].刘丰海,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作者:韦一扬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 上一篇:浅析军旅电视剧人物形象塑造
- 下一篇:数字电影时代电影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