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白华看电影的创作新探索

时间:2022-09-05 05:22:14

导语:秋之白华看电影的创作新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秋之白华看电影的创作新探索

主旋律电影是指能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具备主流意识形态认可、国家政策倡导、主导文化价值体现、情态表现积极向上等特征,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适应大众的需求获得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但是叙事方式的僵硬化、人物类型的模式化导致主旋律电影走入市场不卖座、年纪观众不认账的困局。近几年来,多部主旋律电影在题材的多样性和艺术表现的丰富性方面开始了新探索,赢得了年轻观众的好评。

《秋之白华》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荣获第2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摄影奖,走出了主旋律电影的新路子。《秋之白华》成功融合了商业和文艺元素,完全以情感生活为主线,使主旋律电影原本严肃、生硬的面孔变得温情、鲜活起来,被年轻观众广为接受。它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宏大叙事的个人缩影

以往的主旋律电影多以正面展现革命历史和人物的壮志豪情为主,过分地强调思想性,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艺术性和观赏性。剧中的人物过分完美,观众只能用敬佩、仰视,和剧中人物之间情感差距较大,便容易产生反感。当主旋律与唱高调没有区别,人们就会对主旋律电影产生鄙夷。《秋之白华》最突出的探索在于将宏大的革命叙事个人化,把历史题材浓缩到一个家庭,这有效地拉近了革命历史与年轻观众的距离。不同于以往红色影片的气势磅礴,《秋之白华》集中渲染的是瞿秋白和杨之华两个人的爱情,刻意将宏大历史推到幕后。同时,选择窦骁扮演瞿秋白,董洁扮演杨之华,应该也是考虑到他们的青春偶像名声,以利于影片在年轻观众中的宣传。加上瞿秋白本身就具备当今推崇的偶像素质,和理想主义以及激情、坚定等更突出的品质,进一步赢得了年轻观众的认同和好感。影片把历史故事时尚化和偶像化,贴近现在的年轻观众的内心,更能激发他们对遥远的革命者的共鸣和对革命历史的感同身受。

二、革命史诗的诗画风格

《秋之白华》承继了导演霍建起一贯的唯美化、诗意化风格,影片画面古典而唯美。静谧的江南水乡风光,长满法国梧桐、落叶满地的校园,充满怀旧色彩的上海建筑,溢满古典情调的西餐厅,连雨中的红色油纸伞和扔在雨中的红玫瑰都如画般美丽。影片擅长用一个个长镜头来挖掘人物的内心以及物象的意义。在西餐厅秋白之华进行组织谈话,之华转身去挑酒,长镜头代替秋白的视点成为主观镜头,对准之华曼妙背影,之后镜头转回秋白,秋白先是微笑而后低头若有所思,他对之华的欣赏和内心挣扎可见一斑;下雪的夜晚,之华送别秋白,长镜头对着秋白的背影,暗示了每次的离别都有可能成为永别;片尾,长镜头对着走出囚禁走向刑场的秋白,减缓了叙事节奏,却直击人心。最后秋白死在一个花开遍地的地方,他一句“此地甚好”静美如斯却又异常惨烈,正是这种对美的撕破令观众扼腕痛心,于戏剧冲突中达到了艺术的升华。

三、人物刻画的独特视角

影片从杨之华的《回忆秋白》开始,观众的视角与杨之华的是一致的,当瞿秋白走进杨之华的视野,也就走进了观众的视野中。而影片并非以这一视角贯穿始终,影片约前2/3的篇幅是以杨之华的视角在讲述她与瞿秋白的故事,而后1/3则是瞿秋白的自述,转换自然。两种叙述方式相互映衬,隐喻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革命爱情,也与印章呼应。以往主旋律电影对革命家的展现和理解过于平面,他们的婚姻和爱情观几乎没有涉及。在英雄的光环下他们失去了普通人的真实情感,都被塑造成全能好人,甚至连言语、行动都是雷同的,这是主旋律电影不为年轻观众喜欢的重要原因。《秋之白华》以秋白和之华的爱情为影片的灵魂,塑造了两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杨之华是有夫之妇,瞿秋白是有妇之夫,一个是上海大学的学生,一个是上海大学的老师,因为革命信仰走到一起。瞿秋白的原配去世后,杨之华与丈夫沈剑龙离婚,带着女儿和他结婚,最难得的是前夫沈剑龙还与瞿秋白保持良好友谊。三个人在报上登出启事,第一则:离婚;第二则:结婚;第三则:交友。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也深深吸引了年轻观众的眼球。影片从浪漫情怀和世俗生活的角度去塑造革命者的伟大人格,革命仅仅是瞿秋白人生诸多色彩中的一个色彩,使人物层面显得更加立体、丰富。窦骁塑造的瞿秋白静默、真诚,书生气质的外表、略带忧伤和深邃的眼神建构了人物的独特魅力。他对杨之华的爱情也在含蓄、内敛的感情表达中升华。两人的爱情是淡淡的开始,却以深情不移为结尾曲。影片的对白去掉了翘舌音和儿化音,模仿江南人说话的样子,瞿秋白和杨之华都不是北方人,当时的他们就是这么说话的,婉转柔美才适合他们这对江南恋人。

四、立足社会的指导意义

首先,瞿秋白经历了众多彷徨和挣扎,最终因着坚定的革命信仰走出了自己的困境,找到人生追求。这对处于人生困惑期的年轻观众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第二,影片以“革命+爱情”为叙事结构,秋白之华的爱情与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影片表现出来的他们的爱情没有人云亦云,也没有浪漫过头。并且对瞿秋白丧妻不久便再娶,杨之华离婚嫁老师的话题处理得细致得当,没有让观众觉得出格,分寸把握妥当。第三,影片在表现两人感情方面,展现了一种思想高于物质的价值观,对于现代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人生观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当今浮躁世俗的观念充斥社会,影片表现的正面观念对于年轻观众有很好的参照价值。

由以上可以看出,独特的叙事方式,唯美的画面呈现和新颖的人物视角构成了本片独具的魅力,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与此同时,商业化的元素带来的成功并没有影响本片的内涵,与年轻观众紧密联系的现实指导意义依然使本片保持了主旋律电影的特有品质。可是说在商业化与主旋律的权衡,想象与史实的取舍上,《秋之白华》做到了抓大放小,有舍有得。当然这部影片在人物刻画、历史指认等方面还存在潇洒有余、壮烈不足等遗憾,但它在主旋律电影新道路的探索上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为红色主题影片提供了一条通往年轻观众的新思路。